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2022年在线访谈 / 正文
2022年在线访谈

2022年5月11日10:00保山市地震局邀您一同问政

访谈日期:2022年5月11日10:00

访谈嘉宾:李旭蓉 市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 尹国佳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寸代忠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 鹏 市地震局地震灾害管理科科长

访谈简介:以“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灾害管理、科普宣传”等内容,在线解答听众提问,听取意见建议,回应关切。

文字直播


  • 【主持人】

    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收看的是由保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融媒体直播访谈节目——《保山阳光政务》,我是主持人黄鑫。今天来到我们《保山阳光政务》直播间的是:保山市地震局的四位嘉宾。他们将以“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灾害管理、科普宣传”等大家关心关注的保山防震减灾问题与您互动交流,欢迎大家参与节目互动,并提出您的问题或意见建议。同时,五县(市、区)地震局的有关同志也在线收听、收看节目,并做好了回复大家咨询的准备,欢迎您参与到节目当中。本期节目,市政府网站、调频FM98.7保山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保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您在收听、收看节目的同时,还可以参与节目实时互动,我们的直播热线是:3037987、3038987(重复),你也可手机搜索“保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进入屏幕右下方的“看直播”,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参与问政。

  •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电波和视频来认识一下今天做客直播间的四位嘉宾,首先是保山市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旭蓉,李局长,您好!

  • 【李旭蓉局长】

    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听众、网友们,大家好!我是保山市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旭蓉,非常高兴通过“保山阳光政务”在线访谈这个平台与大家沟通交流。借此机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欢迎大家就我局所承担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灾害管理、科普宣传等工作提出问题和建议,谢谢!

  • 【主持人】

    今天随同李局长一起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国佳,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寸代忠,市地震局地震灾害管理科科长刘鹏。也请三位嘉宾分别来和朋友们打声招呼。

  • 【尹国佳】

    大家好!我是尹国佳。

  • 【寸代忠】

    大家好!我是寸代忠。

  • 【刘  鹏】

    大家好!我是刘  鹏。

  • 【主持人】

    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2021年5月21日大理州漾濞县先后发生的5.6级、6.4级地震后,公众普遍反映:“现代科技真是不得了!电视都能预警了.....地震没到就预警了......提前了20多秒......”等等。首先,就这个问题请李局长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在地震预测预警工作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全市的监测预警达到了怎样的一个水平?  

  • 【李旭蓉局长】

    好的,主持人。提高地震灾害预警能力和灾害防治能力是地震局的主要工作任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云南省地震局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市地震系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在防震减灾领域的运用和推广,保山市地震监测台网布局进一步优化、监测项目更加完善。目前,全市共有重点宏观观测点77个,地震观测井10个、地震观测泉2个、基准站18个、基本站13个,一般站68个,配备监测设备96套。自2018年云南省地震局正式启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云南分项目以来,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全力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全市地震监测涵盖了流体、形变、电磁、测震四大学科,年均产出各类观测数据86项4千多万组。随着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密度进一步加大,布局更加合理,地震监测台网平均台间距缩小到10km,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基本实现了2分钟自动速报,已初步具备秒级地震预警服务能力。可以说,经过一代又一代“地震人”的努力,我市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市,具较强监测预警能力的地震监测体系,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主持人】

    李局长,能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什么是地震预警吗?

  • 【李旭蓉局长】

    这个问题我请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国佳来解释。

  • 【尹国佳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简单来说,地震预警就是地震发生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主要是地震的震级),预测地震影响区的震动程度,通知社会公众采取处置行动的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充分利用电磁波快的特性,使电磁波先于地震波到达地震影响区,把信息提前通知社会公众的行为。一次地震发生后,主要会产生横波和纵波两种地震波,而对建构筑物破坏的主要是横波,我们云南地区地壳横波波速约每秒3.5 公里,大家都知道,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每秒大约30万公里,远远大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才使地震预警变成了现实。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实施后,我们的预警台站基本布设到每个乡镇,仅云南地区就有地预警震监测台站1540多个。地震发生后,震中附近的地震台站及时获取地震信息,以电波形式传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对地震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如果地震达到一定级别,预警中心向社会公众发出警报。这样一来,我们的预警系统就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各地之前给预警目标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我们单位的预警终端就会发出警报、家里电视就会出现弹窗提醒、个人的手机就会收到预警信息。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迅速选择避震措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避免受到伤害,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重要生活设施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列车、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操作、电梯紧急停运在最近楼层等等,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地震预警时间虽然只有数秒到数十秒之间,但是合理利用地震预警时间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应急避险)和减少地震次生灾害(行业紧急处置)。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率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则可使人员伤亡分别减少39%和95%。

  • 【主持人】

    听了两位嘉宾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咱们保山的监测台网间距达到10km,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地震预警服务能力稳步得到提升。那么,近一年来我市重点做了哪些防震减灾工作呢?李局长!

  • 【李旭蓉局长】

    好的,主持人。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新发展阶段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去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保山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可以说,这个规划是我市“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规划》列入市级重点专项规划进行部署,高位推动,并明确市地震局作为编制牵头部门。通过前期实地调研、科学研判、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和听取意见等方式,高质量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后经邀请省级权威专家开展论证,《保山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于2021年12月报请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为稳步有序推进全市“十四五”期间的防震减灾工作,实现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依据。该《规划》充分考虑了保山市情和防震减灾事业长远发展等情况,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市防震减灾智能化能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地震应急服务能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防震减灾人才队伍能力提升等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梳理出防震减灾智能化项目、地球物理站网升级改造项目、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项目、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项目、地震应急备震体系建设项目、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除了认真做好《保山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外,去年,我们还着力深化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质量、深入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实施了一批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参与组织了多场次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有效应对处置了昌宁4.1级、施甸4.7级及周边大理漾濞5.6级、6.4级地震。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市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为“十四五”防震减灾开好步、起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主持人】

    朋友们,您现在收听、收看的是保山融媒体互动访谈节目——《保山阳光政务》,今天做客《保山阳光政务》直播间的嘉宾是保山地震局的嘉宾。他们将以“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围绕大家关心关注的保山防震减灾问题,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参与节目互动,并提出您的问题或意见建议。本期节目,市政府网站、调频FM98.7保山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保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您在收听、收看节目的同时,还可参与节目实时互动,直播热线:3037987、3038987,也可手机搜索“保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进入屏幕右下方的“看直播”,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参与问政。

  • 【主持人】

    我们记者在前期采访中了解到,有部分市民对地震预警和防震知识还存有一些疑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 【播放录音】

    张秀梅老师:我是保山市第六中学的一名教师,我们学校已经安装了地震预警装置,当听到地震预警后,我们老师和学生应该怎么做?

  • 【尹国佳副局长】

    这个问题,我来做解答。地震发生后,在预警区域内,人们通常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前几秒到几十秒通过手机APP、电视、应急广播、预警终端等收到预警信息。那么,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一定要保持沉着冷静。要根据预警信息所提示的您所在位置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等级,结合您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您所在位置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小于6度,那么除了关注高处物体坠落危险外,无需作出更多反应。但如果您所在位置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就应该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的一点就是要按照学校平时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一是就近躲避,二是地震过后快速有序撤离到应急避难场地。如果我们在教室,同学们应该立即下蹲到课桌旁。一只手用书本或者书包保护好头部,另一只手牢牢抓住桌腿。剧烈震动过后,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当然,低楼层的同学在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也可以在撤离时间充足的前提下,按照老师的指令快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特别提醒一下,撤离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踩踏或者掉落物体伤人等情况。

  • 【主持人】

    我们了解到,针对地震预警我省出台了《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那么这个规定都明确了哪些内容呢尹副局长?

  • 【尹国佳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下面我对《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作个简要介绍。该管理规定是2017年1月1日,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06号颁布实施。《规定》共23条,对地震预警的概念,地震预警系统的规划建设,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接收和应急处置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定》明确,地震预警工作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布的工作机制。《规定》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纳入防震减灾规划。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专项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案。为了避免不同发布主体对同一地震信息发布结果不同而造成社会混乱,《规定》明确: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主体是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由其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向社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不得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破坏性地震发生时,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省行政区域内预估地震烈度6度以上区域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内容应当包括地震震中、震级、发震时间、破坏性地震波预计到达时间、预估地震烈度等要素。《规定》要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应当组织开展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用地震预警信息进行避险的能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有关单位做好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进行指导、协助、督促。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地震预警知识的公益宣传。《规定》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预案,依法及时做好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规定》还明确,破坏地震预警系统专用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全文,可登录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查询。

  • 【主持人】

    刚刚我们了解了地震预警的作用和管理规定,那地震预警有没有一些不足或者说是短板呢?

  • 【尹国佳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地震预警虽然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地震次生灾害,但因其自身工作原理也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要明白一点,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说白了是地震后的行为,也称作“震时预警”,其次大家也要搞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预警时间?地震预警时间就是地震横波到达时间减去预警信息处置时间(地震发生后,震中附近的台站接收到地震信息需要时间,我们的预警中心分析判断也需要时间),我们云南地区的预警信息处置平均耗时约6秒,也就是我们云南地区震后6秒才能发出预警信息,6秒时间内,地震波已经传播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范围内是无法预警,所以在震中附近一定区域存在预警盲区,这就是地震预警的主要局限性。另外一个局限性就是地震预警时间很短,云南地区7级地震,破坏区的边界的距离震中一般在90-140公里,横波到达破坏边界时间26-40秒,预警的预警时间只有20-34秒,留给我们紧急处置和反应的时间比较还是很短的。同时,随着距离震中越远的地方,虽然预警时间较长一些,但是地震破坏已经很小了,预警的意义也随之削弱了。虽然地震预警一定局限性,但大地震的破坏范围还是很大的,除了预警盲区,仍有大部分破坏区域地震预警是可以发挥其有效作用的,同时,地震预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还是较为广阔的。

  • 【播放录音】

    市民甘女士:我是一名居住在隆阳区的市民,请问地震发生时,不同场景要怎样紧急避险?

  • 【李旭蓉局长】

    这个问题我请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寸代忠来解释。

  • 【寸代忠副局长】

    这位市民,您好!在正式回答你的提问前,先和您分享2个避震疏散要诀:一是避震要诀:遇地震,先躲避,桌下柜边找空隙,靠在墙角蹲屈体,最好头上有护具,抓住机会逃出去,以防余震又重启。二是疏散要诀:右行贴墙按顺序,弯腰护头捂口鼻,楼道拐角有人管,集合地点要清点,杜绝拥堵防踩踏,快速疏散保安全。 下面我们来聊聊不同场景如何紧急避险?如果您在家里,要快速判断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做出应对措施。优先选择开间小、有承重墙的房间,如卫生间、储藏室等进行避险。要选择有结实支撑物的地方,如坚固的桌子或床边。躲避时应该下蹲,一只手用沙发抱枕或枕头等护住头部,另一只手牢牢抓住桌腿、床腿等稳固支撑物。同时,还应该及时关闭电源、天然气、煤气等,并把门打开。等剧烈震动过后,再快速有序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如果住在高层建筑,撤离时不能乘坐电梯,更不能慌乱跳楼。如果住在低层建筑,也可以在撤离时间充足的前提下,快速有序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如果您在体育馆、电影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也应该保持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就近避震,做好自身防护,远离玻璃橱窗、柜台或其他危险物品旁边,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待剧烈震动过后,快速有序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在撤离时,一定要用一只手做好头部防护,防止坠落物体的伤害。如果您在户外,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避开危险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如果您在野外,要迅速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迅速向山崩、滑坡、滚石两侧躲避,切不可顺着山崩、滑坡、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如果您正在开车,不能紧急刹车,应保持冷静,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方停车,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 【播放录音】

    市民翟先生:最近我去买房时,有销售告诉我说他们楼盘新建的小区是8度设防的,我想请问一下这样的房子是不是真的能抵挡8级地震?

  • 【寸代忠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掌握2个概念。一是什么是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2倍。二是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即地震时地表宏观物体受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就我们保山而言,除了隆阳区的瓦窑、水寨2个乡镇,昌宁县的田园、漭水、大田坝、翁堵、温泉、勐统、耈街、珠街8个乡镇处于7度设防区外,其他地方都是处于8度以上设防区。我们平常所说的8度设防,也就是能防御8度的地震破坏烈度,不是防御8级地震。一般来说,震级为6级左右的地震破坏程度就能达到8度。

  • 【主持人】

    节目直播中,我们平台也不断收到很多网友的留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网民们都有哪些问题要咨询。

  • 【网络留言】

    请问居民自建房如何做好抗震设防?目前有什么好的技术能减少地震导致的房屋倒塌?

  • 【寸代忠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关于居民自建房如何做好抗震设防的问题,不管所建房屋处在地震设防区还是普通地区,我们都应该要做到:一是场地选择要恰当。要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陡坡、松软的人工填土,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等不利地段建房。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二是房屋结构布局要合理。设计房屋时,要避免立面上突然变化,平面形状也宜简单、规则,墙体布置得均匀、对称,使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横墙要加密,墙壁上开洞要恰当。三是地基要做牢做稳。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应设置大脚,预防不均匀沉降。如果是建楼房,应设置地圈梁,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四是屋顶要轻。在地震多发区建房,我们应该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做屋顶,这样利于抗震防震。另外,围护墙和隔墙要轻,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五是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六是要确保施工质量。要说,有什么好的技术能减少地震导致的房屋倒塌?目前,主要有2种技术,一种是隔震技术,一种是减震技术。所谓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采用柔性连接(如隔振器),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由于隔震层的“隔震”、“吸震”作用,从而降低了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所谓减震技术就是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 【网络留言】

    请问发生地震后,老百姓的房子倒塌能不能得到补偿?如何获得补偿?

  • 【李旭蓉局长】

    这个问题我请我局地震灾害管理科科长刘鹏来解释。

  • 【刘鹏科长】

    针对这位网友的问题我来回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地震是属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因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的,是不能获得赔偿的。虽然国家不会对因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进行赔偿,但我国有《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有补贴和救助义务,会给予灾区人民一定的补贴,并且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家园,重建后的房屋抗震等级更高,且价格非常优惠。另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已经推出了房屋地震保险和涵盖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保险等险种,如果地震前,购买了地震保险的公民,地震后损坏的房屋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 【网络留言】

    今年以来,我经常看到电视、新闻报道某某地方又发生地震了,为什么最近地震会如此频繁?

  • 【尹国佳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针对这位网友的问题我来做个答复。首先给大家说明一下,地震是个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总计有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次是人们可以感觉到的有感地震,每年发生可能造成破坏的中等以上地震约有1000次左右,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约有一、二十次。至于说社会公众会产生地震频繁的感觉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一是大家获取地震信息的量增多了。随着地震监测能力的不断提升,为让社会公众及时准确了解地震信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震部门下调了向全社会报道地震信息的震级下限:过去主要发布5级以上地震,现在4级以上地震都会对外发布,有时甚至对发生在周边区域的2.8级以上地震信息也进行报道。二是获取地震信息的渠道增加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获取地震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可以通过电视、短信、微信、抖音以及各种视频号等等获取到地震信息。三是获取地震信息的面变得更广了。过去我们一般只关注自己周边是否发生了地震,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现,现在我们获取的地震信息不仅有本地地震信息,更多的是全国甚至全球的地震信息。综合上面3个原因,大家就会产生地震频繁的直观感受。虽然地震发生的空间分布不是很均匀,但是总体上全球每年地震发生的次数基本相当,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担忧。

  • 【网络留言】

    每次大地震后,都有人说地震前发现过动物异常行为,请问动物能预报地震吗?

  • 【尹国佳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依然还处在探索阶段,要做到准确预报地震还相当困难。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没有任何的研究表明,动物可以预报地震。不过,从史料记载来看,在大地震发生前,部分动物的确会出现异常行为,这是因为动物的感知系统要比人类的更为敏锐所导致的。比如说,它们可以提前感知到“地震波”,从而知道危险正在靠近。特别是穴居动物,则更容易在地震之前出现异常行为,才会出现大地震发生之前有蟾蜍、老鼠、蛇等大规模出动现象。但是,这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地震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非震异常的现象。由于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受季节、气候、生理活动、疾病、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影响也会出现异常行为,所以很多时候动物异常与地震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虽然目前还找不到动物可能会预报地震的准确的科学道理,也找不到一种可以预报地震的代表性的动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地震前会出现一些动物异常现象,对这些动物异常现象,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借此机会,我们给大家科普一下地震宏观异常,它指的是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地下水异常(水位突然升降、变色变味、翻花冒泡等)、动植物异常(大范围反季节开花、冬蛇出洞、够酷狼吼、猪牛跳圈等)、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收音机突然失灵等)、气象异常等。平时我们可以多关注这些的异常变化,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如您发现有这些异常变化,希望您及时向当地的地震部门报告,我们将结合其他的一些地震监测手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判。但是有一点希望大家知道,由于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非常复杂,所以发生宏观异常现象并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

  • 【网络留言】

    最近总是听一些报道说某国某地火山又喷发了,请问腾冲的火山会喷发吗?

  • 【李旭蓉局长】

    好的,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请腾冲市防震减灾局来解答。

  • 【腾冲市防震减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朝华】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我是腾冲市防震减灾局杨朝华。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其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了火山喷发。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腾冲火山的喷发危险性问题。确实,腾冲火山是我省规模最大的火山,火山岩覆盖面积达1014平方公里。火山岩的研究表明,腾冲火山确实发生过爆炸性喷发,如打鹰山、大六冲等陡峭的锥状火山就是多次爆炸性喷发的产物。同时,腾冲火山也发生过溢流式喷发,如马站的黑空山、大空山、小空山,腾冲的马鞍山等低平的火山。腾冲火山在距今700万年前就开始喷发,有700万年的喷发历史,最年轻的火山岩定年为2000年。据《徐霞客游记》记载,1693年打鹰山发生疑似喷发。在中国地震局、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早在1998年,云南省地震局就依托腾冲地震台(1974年建站)开始建设腾冲火山监测台网。通过九五和十五两期项目建设,腾冲已建成由测震台网、地壳形变监测台网、火山气体监测网组成的腾冲火山监测网。该网已运行近20年,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从已获得的监测资料分析,腾冲火山暂时没有要喷发的危险,但仍需要我们持续加强监视跟踪。目前,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正在对腾冲火山监测台网进行优化提升,以保证其高效运行。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当好人民的守夜人,监视好腾冲火山的活动态势,有情况会向云南省委、省政府和腾冲市委、市政府及时汇报,确保一方平安。

  • 【网络留言】

    听说2022年8月10日9时,龙陵将要发生7级地震?是真的吗?

  • 【尹国佳副局长】

    好的,主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2022年8月10日9时,龙陵将要发生7级地震”这样的消息肯定是地震谣传。目前,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10年内)、中期预报(1-3年)、短期预报(3个月内)和临震预报(10天内),像这样凡是有准确时间、准确地点、准确震级的地震消息一定是地震谣言,不可轻信。同时,传播和散布地震谣传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扰乱社会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希望广大群众在日常的生活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消息,要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并及时向当地地震部门报告。

  • 【网络留言】

    古话说30年一大震,龙陵县从1976年发生7.3、7.4级地震后,至今已46年了,一直没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请问近期会发生大地震吗?

  • 【李旭蓉局长】

    好的,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请龙陵县地震局来解答。

  • 【龙陵县地震局副局长牛兴宝】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我是龙陵县地震局牛兴宝。首先,30年一大震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如1976年龙陵发生了7.3、7.4级地震,但有历史记载以来,1976年以前的龙陵从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所以说30年一大震的说法是不对的。其次,对云南地区百年地震活动分析发现,确实存在一定的地震活动周期,一段时间地震活动会强烈一些,一段时间地震会弱一些,但这其中的间隔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虽然龙陵7.3、7.4级地震后至今46年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但龙陵周边的腾冲、盈江、施甸和隆阳都相继发生过5级、6级地震。我们地震部门一直在监视着龙陵及其周边的地震活动情况,目前未发现有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迹象。所以希望广大民众不要相信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猜测。

  • 【网络留言】

    经常听老人讲“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这个说法准确吗?

  • 【刘鹏科长】

    这句话从2010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放映后被大家所熟知。大的地震有可能让房屋瞬间倒塌,房屋内的人被压砸就无法避免,假如遇到这种瞬间伤害,人并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那确实是没办法的。但我们通常讲的应急避险能力,是指要积极避免那些可以不发生的伤亡。“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想表述的并不是让人坐着不动听天由命来决定生死。小震的发生,一般来说不会造成房屋的倾塌,室内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应及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持身体平衡。如若众人慌张从楼道往下冲去室外,有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或被摇晃掉落的物品砸中。而遇到大震时,“不跑”也不代表“不动”,在感受到地震时应该就近避震,寻找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进行躲避,比如卫生间,承重墙墙根、墙角,或者是结实的家具旁边。避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在地震摇晃结束后,及时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在撤离过程中也要小心保持平衡,防止余震发生再次带来伤害。生命面前无小事,大家切莫消极对待。

  • 【主持人】

    我们记者了解到,在2014年云南先后发生了鲁甸6.5级地震和景谷6.6级地震,当时鲁甸地震伤亡人数达600多人,而景谷地震伤亡人数仅为1人,且震级还比鲁甸地震高了0.1级,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 【刘鹏科长】

    好的,主持人。鲁甸6.5级地震与景谷6.6级地震相比,死亡人数差距巨大,主要和震区人口密度、农村民居结构、当地地形地貌等有关。从人口密度角度看,当时鲁甸灾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3人,是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的2.5倍,而景谷灾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43人,仅为平均人口的三分之一,两个灾区人口密度相差了7.5倍,这是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悬殊的一个主要原因。从灾区房屋结构类型看,鲁甸地震灾区分布大量土木结构简易房屋,多为二层夯土墙承重,墙抬木梁,抗震性能极差。而景谷地震灾区民房以土木房屋和砖木房屋为主,这两类房屋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构件。木构架房屋由榫头穿斗而成,连接牢固;围护土坯墙或者砖墙呈外包状,地震时受到木柱及木屋架抵挡而外倒,因此,尽管居民房屋局部倒塌,却没有造成较多人员伤亡。从当地地形地貌看,鲁甸地震灾区大量村落处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陡坡和峡谷地带,极震区属于地形切割激烈、海拔高差悬殊的山区,沿发震断裂带村落分布尤为密集,震后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加重了震害。而景谷震区地处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地形切割较浅。同时,当地地层岩性比较简单,主要以红层为主,地质构造作用相对较弱,地层产状比较平缓,地基地震作用的放大效应较小,建筑场地比较有利于抗震。

  • 【主持人】

    我们根据历史地震救援有关数据的统计,发现震后前三天的救援对于减少伤亡尤为重要。因此,国际上通常就将震后72小时作为救援的最佳黄金时间。那么,在自救互救中我们市民应该重点注意些什么呢?请在座的嘉宾给大家作个提醒。

  • 【刘鹏科长】

    好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地震发生后前三天内,被救出的被埋压人员存活率极高,故救援界一致达成“黄金72小时”最佳黄金救援期的共识。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5%,24小时内救活率为81%,48小时内救活率为 53%。由此可见,地震后及时组织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对埋压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此期间,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被埋压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所以说,在世界各地历次大地震中,72小时内的国际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关于自救,首先我们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主要原则包括:一是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二是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三是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四是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五是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如果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节约使用,等待救援。六是保存体力,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在分享一个事例——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中第九个被救的“奇迹女孩”小圆。她在倒塌房屋狭小空间内被困88个小时,已经超过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但她始终保持着希望,沉着冷静,获救时状态良好。在被困的88小时内,她有计划地履行“喝水计划”。每次都只喝一小口,就这样,直到被救出,她的半壶水仍有余量。除了饮水,一床被子也是她的自救“法宝”,热的时候就不盖,感觉冷的时候就赶紧把被子包裹在身上。昼夜温差大,小圆随时根据身体的感受来利用这床被子。成功获救,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小圆机智求救。计算着日子等待救援的时间里,她用一块硬物敲击身边的墙体,发出求救信号。听到外面声音比较嘈杂时,她就不敲。感觉救援人员比较近或周围环境安静的时候,她就有规律地敲。果然,很快就得到了回应。狭小封闭的空间,手机一时间失去信号,小圆不解锁手机,想知道时间了就看一眼。被救时,手机的电量还没有全部耗完。这是一个绝地求生的真实版奇迹,21岁被困女孩的冷静自救,为她争取了珍贵的救援时间。真正的生命奇迹,不仅靠他救,也取决于有效自救。具备自救意识和掌握自救技能很重要。关于互救,我们应在保护好自身的前提下开展。主要原则是:一是“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二是“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三是“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四是“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 【主持人】

    好的,感谢市地震局的各位嘉宾为大家做的介绍,通过今天的节目,让我们对地震监测预测预警、震害防御、应急避险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李局长,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市地震局有哪些打算呢? 节目的最后,也请你向全市人民做出公开承诺。

  • 【李旭蓉局长】

    好的,主持人。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帮助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时无防”的工作要求,以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优化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和震情跟踪研判,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提升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二是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开展好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作,提升我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三是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体制,强化技术支撑和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我市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面向社会拓展地震速报、预警信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公众服务,强化地震安全保障服务,提升我市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五是进一步提升地震信息化能力。强化信息技术在监测预报预警、灾害风险调查评估等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加快推进地震业务系统更新换代,持续提升地震业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六是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能力。做好重点时段的科普宣传,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六进”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重点是要“以夯实地震监测、增强预报预警能力为基础,以摸清风险底数、加强抗震设防为关键,以保障应急响应、强化公共服务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地震科技为动力”,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努力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主持人】

    感谢李局长的详细解答。防震减灾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我们一同携手“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再次感谢今天走进直播间的各位嘉宾和参与节目的朋友。如果您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继续拨打热线电话3037987、3038987进行反映,今天还未回复的问题,下周三,我们会在FM98.7保山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11点的节目中进行回复,敬请关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黄鑫,代表编导谢金浪、监制仵猛、李京,感谢您的收听、收看!下期《保山阳光政务》节目的播出时间是5月25日,上线单位是保山市科技局,欢迎大家通过热线电话3037987、3038987提出您的问题、意见或建议,我们下期节目时间,再会。

非访谈时间,请于正式访谈时间内发言。
谢谢您的参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