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58735799-9-/2019-1217010 发布机构 保山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公开目录 市政府文件 发布日期 2016-02-2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

 

 

保山市人民政府文件

 

 

保政发2016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现就2016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三届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坚持改革创新,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6%农产品加工产值178亿元以上粮食总产145万吨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达到9600元,实现五年倍增行动目标;农机总动力216万千瓦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农产品出口额4000万美元以上;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2.5亿元新增培训农村劳动力7万人以上;在现行脱贫标准下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6万人以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完成消除“空壳村”行动计划。

三、重点工作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切实抓好以交通、农田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一步规范设施用地管理,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守住488.9万亩耕地红线,确保407.6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持续推进“兴水强保”战略,续建项目21件、新开工40件,加快推进施甸红谷田、腾冲花园等4座中型水库和12座小型水库、隆阳西水东调和龙陵勐糯东山引水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续建工作,力争新开工昌宁立新中型水库和龙陵轱辘河等一批小型水库;新开工一批河道治理、抗旱应急、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干支渠防渗、水土保持工程和农村水电工程。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继续争取并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千亿斤增粮、糖料蔗核心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中低产田地改造、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等项目,投资2.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18.36万亩,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高标准抓好重点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国家标准、云南一流、滇西品牌、全国示范”的目标,精心做好隆阳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认真做好潞江坝现代农业文化体验区腾冲现代农业界头示范园规划建设工作,示范带动更大区域、更广范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划定工作,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二)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设立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对全市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支持力度。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办法,多层级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改进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办法。落实好中央农业保护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做到政策不走样实惠不缩水,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努力提高上报项目“审批率”,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农业项目落户保山。

(三)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巩固提升滇西粮仓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深入推进云南唯一全国产粮大市基地项目建设,建设54个粮食功能区,以提高单产为目标,全市播种粮食392万亩以上粮食单产提高5公斤;推进实施“粮安工程”,夯实粮油仓储设施,全年国有粮食企业确保粮食收购量5.5万吨以上。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种植油料作物48万亩,产量7万吨;茶园62万亩,产量4.8万吨;咖啡26万亩,产咖啡豆3.47万吨;烤烟45万亩,收购烟叶121.5万担;香料烟8.31万亩,收购烟叶26.4万担;新植桑园1.5万亩,交茧385万公斤;中草药18.9万亩,产3.4万吨;甘蔗40万亩,产量160万吨以上;加快山地牧业发展,实现肉类总产量53万吨;种植蔬菜58万亩,产量75万吨;食用菌产量达到5.5万吨以上。做强高效林业,新植核桃2万亩、提质增效3.5万亩总面积达到457万亩,产量9.1万吨;新植澳洲坚果2万亩;新植糯橄榄6万亩。推进和提升发展林下经济50万亩,结合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和生态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推进林业生态养殖、林下种植药材、林下种草养畜等林下经济发展。做大淡水渔业,全市计划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稻田立体养鱼面积2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万吨。围绕产业发展,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产业融合、主体融合、要素融合的思路,跨越城乡界限、工农界限、产业界限,既要支持农户、合作社,又要支持与农户、合作社有利益密切关联的龙头企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和推广施甸万家欢集团、云南恒冠泰达公司龙陵储橙基地、昌宁万亩中药材庄园等龙头企业带动,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形式相融合,走农业工业化、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让农民直接参与农村二三产业,更多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制定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全面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及农业、林业、水利、供销等4专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承包土地,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让农民更多参与和分享。基本完成以龙陵县为整县试点、其他四县(市、区)6个乡镇为试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年内全面启动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机构改革工作,规范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省级保护区、龙陵小黑山省级保护区机构设置。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要求,将国有林场改革建设、国有林区改革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市中森林生态建设保护的重要抓手,切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进一步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最后无经营性收入73“空壳村”,全面实现全市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壮大160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巩固提升603万元50万元的富裕村,培养造就6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结合实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继续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为农村改革奠定产权基础。启动以龙陵县为试点,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等产权纳入统一的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搭建以县级为主体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推动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并为贫困农户脱贫增加增收渠道。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种粮面积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0户以上;发展家庭农场564个,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216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个,加入合作社社员25万户以上,合作社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0亿元以上培育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个。积极培植农业小巨人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新增228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20户,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建设市级庄园20个,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扶持2个以上的现代农业庄园。争取国家和省级整合市内相关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流转土地1万亩以上的规模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合作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宽领域开展宣传,引企入保,同时支持市内企业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强化咖啡、蔬菜、干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工作;与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保山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加大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推进“十三五”规划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农业对内对外开放

(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紧紧抓住保山作为云南省唯一入列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的机遇,突出政府主导进一步统一思想,突出服务“三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基本原则进一步体现精准培育,突出认定管理进一步完善培育机制,突出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推进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广10项增粮科技措施,抓好良种推广、水稻和玉米集中育秧育苗、旱育秧、高产创建、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覆膜覆盖、水稻机插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晚秋作物种植、水改旱等科技措施的推广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大力推广高效缓释肥、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为全市粮食绿色长和单产提高提供科技支撑。管好用活 “数字乡村”“金农工程”、农业信息网站群等农业信息化基础工程,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流通渠道和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大保山农产品地理标识和品牌网上宣传推介和销售力度,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改善升级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的服务中,催生跨区域、线上线下等多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

(六)加强农业应急能力建设,降低农业因灾损失健全完善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紧紧抓住中央财政加大对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的机遇,做好163万亩种植业政策性保险、31.8万头能繁母猪和1.05头奶牛政策性畜牧业保险、1974.93万亩政策性森林火灾险、52.7万户农村房屋保险和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工作,降低因灾损失,提高抗风险能力。按照“确保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品种种植安全、种子产业安全”的总体目标,切实抓好农作物种子供应工作。规范管理农资市场,改造提升农资经营服务网点,积极组织货源,做好化肥等农资供应工作,确保供应各种化肥27万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要千方百计增加库塘蓄水,科学合理做好用水调度,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抓好防汛抗旱工作,针对干旱常态化气候特点,超前落实抗旱物资技术储备。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为重点,加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1100万亩次以上、力争将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达100%。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结合关键农时,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违规发放牌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好农作物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确保有灾可用。认真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疫工作,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以预防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格火源管理,坚持“有火快打、小火大打”,力保全市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做好各类气象灾害预防和应对工作,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科学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着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的气象灾害风险。特别重视抓好区域性旱灾、冰雹灾、单点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全力防范和控制各类灾害损失。落实防震减灾10项重点工程措施,加强震情监测和防震知识宣传普及切实做好昌宁9·16”山洪泥石流和“10·305.1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及其他各类灾害受灾群众生产恢复和生活救助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饮等基本生活。

(七)坚持两手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蔬菜和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引导农民、农业生产企业按标准化组织生产,重点要把住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关,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生产用水污染治理,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通过开展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专项整治,控制农业生产投入品源头污染,从生产环节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一大批农产品知名品牌,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强化产品质量监测,把好检验检测关,及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互享的农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做好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覆盖的监管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规范畜禽屠宰管理,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工作。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和边境、口岸及主要物流通道检验检疫能力建设,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三品一标”的认证、监管,完成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

(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从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用工业化成果装备农业,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农业,用城镇化的进程带动农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推进施甸姚关、龙陵勐糯、昌宁柯街卡斯3个城乡发展一体化市级试点,实施城乡统筹规划,加快拆村建居、迁村并点等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向市民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整合投入资金4.5亿元,组织实施各类试点示范村300个,其中着力打造以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的典型示范村40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力争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年均增长10%以上,提高社会主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聚焦全市27.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工程、整乡整村整体推进工程、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和少数民族“直过区”跨越发展脱贫工程、生态建设工程8大扶贫工程,建立健全投入增长保障机制、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机制、“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精准扶贫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6大机制,精准解决扶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全市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夯实基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6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困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力度实施一批农村供排水、道路、农网改造升级、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抓好50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4.5万人,组织招聘会40,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以上,促进农民增收

(九)着力加强农业生态治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超前核查和规划25度以上基本农田退耕护林还草面积,推广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扎实开展绿化荒山行动扩大城乡绿化面。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主导作用,实施绿化荒山行动105.49万亩,营造林50万亩,低效林改造12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2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0.5万亩。巩固“三项清理”整治行动成果,继续推进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守护神”“三打击”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第四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兴林富民的总要求,以改善生态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森林生态持续改善、林业产业持续发展、林农持续增收为总目标,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森林保山建设,构建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争当全省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保山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20161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始终绷紧“三农”发展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响鼓重锤,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保山市人民政府

                                2016217

 

 

 

 

 

  抄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

        保山军分区,市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属驻保单位。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218日印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