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25502-2-/2008-0730001 发布机构 保山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8-07-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政府工作报告(2007)

政府工作报告

——二OO七年一月十八日在保山市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克服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和能源供应紧张、边贸进口锐减等各种困难造成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在2005年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市人民政府针对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困难,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国民经济呈现增长速度较快、运行质量较好的态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再创新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6:24.5:39.5调整为33.4:27.4:39.2。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各级支农、扶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增长8%。粮油基础产业稳定提高,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达96.7万吨,增4.1%;油料产量3.5万吨,增5.2%。烟草产业稳步发展,烤烟完成指令性收购计划77.5万担,收购产值4.1亿元,等级质量提高;香料烟实现新的发展,收购烟叶16.5万担,产值8949万元,分别增43.4%和65.4%。甘蔗、茶叶、蔬菜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预计甘蔗产量达202万吨,增产36万吨;茶叶产业发展加快,产量增10.6%,产值大幅增加。丝麻、山葵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咖啡、甜柿、食用菌、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顺利。林产业稳步发展,完成人工造林19.47万亩,为计划的129.8%,新植核桃15万亩。畜牧业平稳发展,肉类总产达18.6万吨,产值19.1亿元,分别增长9.9%和10.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入资金2.04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600多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新突破,全年新建290个,为省考核任务的14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积极推进。“千百万”行动深入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和跟踪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转移农村劳动力36.9万人次,有序输出农民工1.3万人,为年计划的162.4%,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扶贫开发顺利推进,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146个,改造茅草房、危房5477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424人,解决了农村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了5.11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市、县区、乡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600多万元,整合支农资金2亿多元,吸纳社会资金500多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工业快速增长,效益大幅提高。着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加快产业培育,矿冶、建材、电力、烟草加工、制糖、制茶、丝麻等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6.7亿元,增长2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1亿元,增长53.4%,其中实现利润4.3亿元,增长83.1%。规模性工业企业增加,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新增2户,2亿元以上的新增1户。全年工业完成投资25.3亿元,增长1.03倍。龙陵10万吨硅铁1号炉顺利点火,施甸120万吨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82.5亿元,增长18.6%。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收5.8亿元,增长36.3%。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各级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4亿元,增长31.8%。苏帕河流域水电如期开发完毕,总装机达25.3万千瓦。保龙高速、施孟公路、昌永公路、槟榔江流域水电开发、大城水库、芒宽中型灌区等在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腾冲机场建设获国家批准,保腾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进有力,大瑞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达到23.3%,提高1.5个百分点。

财政持续增收,金融运行良好。在经济较快增长以及工业、投资的有力支撑下,财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元,达到15.86亿元,比上年增收3.55亿元,增长2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5亿元,增长27.9%。财政总支出29.86亿元,增长20.6%。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4.5亿元和118.3亿元,增长19.2%和14.1%。保险证券事业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有新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8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达到2052元,增长7.2%。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亿元,增长14.4%。物价保持稳定,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为103.4%。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29万个,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9276人,分别为年计划的107%和10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保险较快发展。社会救灾救济救助力度加大。

(二)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除农业税,建立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积极推进腾冲、昌宁两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腾冲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始启动。部门预算、“乡财县管乡用”、国库管理制度等改革试点有序实施。认真组织开展了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列入后三年深化改革的20户企业,已完成改革改制7户。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文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金融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继续深入。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腾冲至板瓦公路建成通车,腾冲到缅甸密支那公路建设总体进展顺利,保腾高速公路有望年内开工建设,以保密公路为主线连接南亚大通道的建设步伐加快,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组织党政代表团对缅甸、印度等国的考察访问,增进了相互了解,加强合作的协调沟通机制初步建立,我市面向南亚优势进一步显现。对外贸易在边贸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进口大幅下滑的不利形势下,进出口总额完成1.06亿美元,增长7.9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多次组团到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参加各种重大招商展洽,有效开展节庆会议等多种形式招商,新签约项目84项,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8.4亿元,增长53.3%,其中省外到位资金7.66亿元,增长2.43倍,增幅居全省州市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394万美元。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规划管理和项目建设加强,促销力度加大,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8.1%。

(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实施取得新成绩,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增加3635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增加939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了2.98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高考上线率提高7.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保山卫校升格为高等中医药专科学校,保山师专一期工程完工,师专“升本”迈出实质性步伐,云南大学保山办学点实现首批本科招生。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排除中小学危房面积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面积3万平方米。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活跃,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研究保护开发取得新的成果。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和顺侨乡文化等一批文化品牌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市花、市徽、市歌征集活动有序开展,影视文化、节庆文化取得新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左右。在全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上我市代表团获一个特别奖和两金一铜的佳绩,名列州市之首。《云茶飘香》在省新剧目展演中获银奖。腾冲县被列为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滇西纪录片拍摄基地。卫生事业快速发展,龙陵、腾冲、隆阳3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效明显,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昌宁和施甸已被列入2007年扩大试点,全市年内可争取到国家和省的投入7000多万元。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三万三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环保事业得到加强和发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地震和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得到提高,人工增雨防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效果明显。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全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获两金四银五铜的好成绩。体育场馆建设顺利推进。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广播电视、民航、电信、邮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接待、档案、史志、经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社会保持稳定

“平安保山”创建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信访秩序明显好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在全省首创乡村公安协管员制度,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刑事犯罪总量下降,治安处置的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防动员体系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有效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考核获全省州市第一名,公安工作质量考核获第二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交通、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各类安全事故得到进一步遏制。食品安全考核获全省州市第一名。针对保腾公路车流量大、交通事故多的情况,实施专项安保工程,保腾路交通事故下降18%。全市交通事故下降13%,经济损失下降42%。

(五)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切实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法制工作,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推进政务公开,《保山政报》创刊。基层民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力度加大,基层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强化监察、审计等行政执法监督。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积极推进纠风工作,切实解决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全省首创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努力创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对话交流机制,开播政风行风热线,解决了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市政府承诺的10件民心工程基本完成。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幅度最高、财政增收最多、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保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保山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保山中心城市形象有待提升;二是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规模企业少,创新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四是筹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短缺,制约了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五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六是发展意识不够强,创新、开放氛围不浓,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经济工作任务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市加快发展尽管也面对一些挑战,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对外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面向南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发展提供了积极条件。经济连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增强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决策,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争朝夕、勇于赶超,努力实现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200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八届二次、市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特色建支柱,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突出新农村建设、工业、投资、旅游文化四大重点,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2.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坚持“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思路,稳定粮食基础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新兴产业。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高质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烤烟生产要坚持“双控”政策,实施好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狠抓技术措施的落实,按质按量完成80万担烤烟指令性生产收购任务。抓住国家和省大力扶持保山香料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趋旺的历史机遇,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立足保山,拓展周边,认真规划落实好基本烟田烟地,稳定好烟农,加快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加大扶持投入力度,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力争通过二至三年努力,使香料烟生产规模达到30万担以上,巩固我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香料烟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把保山香料烟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今年收购香料烟18万担以上,2.5万吨加工扩建项目开工。稳定甘蔗面积,新建吨糖田5万亩,甘蔗良种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培育茶叶产业,扶持龙头,突破加工,打造品牌,提高效益,新植茶叶5000亩,改造中低产茶园2万亩,实现茶叶总产1.8万吨以上。加快发展咖啡、丝麻、蔬菜、花卉、山葵、甜柿、药材、工业用大麻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木薯、脱毒红薯等淀粉质原料及油桐等油料作物种植,抓好生物能源基地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产业。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实施好畜产品加工、畜禽良种、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饲草饲料五大工程,建设优质肉猪、肉牛、肉羊、水奶牛四个商品基地,实现肉类总产21万吨、畜牧业产值21亿元,分别增长10%以上。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其中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9万亩以上,林业总产值16亿元以上。在全市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精心组织,注重实效,继续实施好“千百万”行动。进一步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四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施甸鱼洞水库、昌宁大城水库在上半年建成投入试运行,芒宽中型灌区建设年内完工;开工建设红岩水库,实施龙陵八O八水库等一批除险加固工程;抓紧做好腾冲甘露寺、龙陵三岔河、施甸红谷田水库等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水利化程度提高3个以上百分点。实施好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力争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8万人次以上。六是认真抓好扶贫开发。争取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亿元以上,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1500人;利用好扶贫信贷资金,重点扶持产业专业村40个、农户1.5万户和龙头企业10个,力争全年解决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巩固提高5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七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试点成果,量力而行,力求实效,启动好第二批试点建设。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

(二)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战略,保持工业快速发展

保山的落后在工业,出路和希望也在工业。我们必须坚持“工业立市”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拉长工业“短腿”,做强优势产业,培植规模企业,加速我市的工业化进程。今年,要着力支持好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增加工业投入,实施好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建设好工业园区、片区,打造发展平台;开展好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好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好服务措施,加强运行监测调节,确保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实施大项目促进产业培育、拉动工业发展的战略,着力扶持矿冶、电力、建材、烟草、制糖、制茶、制药、丝麻、生物能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培植一批成长性好的规模企业,年内新增产值上亿元的企业5户,新增上3亿元的1户,新增上5亿元的2户,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产业群体。加快龙陵10万吨硅铁、施甸120万吨水泥、隆阳金厂河多金属选厂、隆阳300万米织绸、昌宁30万吨选煤厂、腾冲恒益40万吨铁选厂、德钢铁帽山75万吨铁选厂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期投产见效。抓紧启动保山钢铁厂迁建、昆钢100万吨球团厂、康丰、保升龙和昌宁恒盛燃料乙醇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做好隆阳区电解锌生产线、腾冲60万吨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对工业的投入。继续抓好腾冲、保山工业园区建设,做好其它三县工业片区、特色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园区的申报、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园区功能,有选择地引进有实力的食品、轻纺、电子、机电、日用百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园区,建设面向南亚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抓好电源、电网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改善供电质量,为工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力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制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工业循环经济考核奖惩机制。实施好名牌发展战略,建立企业创名牌产品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指导,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有效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认真抓好新一轮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工作,力争完成13户未改制企业的深化改革任务,对改制后重组的企业继续给予帮助和指导。积极做好已申报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6户企业的破产前期准备工作,启动龙陵水泥厂政策性破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强化服务意识,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加强运行调节,协调产业发展。

(三)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准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深刻内涵,优化投资结构,把握投资方向,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投资持续增长。坚持领导干部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突出抓好100项重点建设工程和30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保龙高速公路要力争年底建成,腾密路上半年全线建成通车,槟榔江、龙川江流域水电开发、腾冲机场、施孟公路、昌宁至四季利河公路掀起建设高潮,抓好保山客运物流中心、农村客运站和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好大瑞铁路建设。争取年内开工保腾高速公路、龙陵县城至腾龙桥、施甸县城至卡斯、姚关至打黑、隆阳区北庙至金鸡等公路建设项目。抓好辖区内小湾移民工程建设,安置好移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确保投资增长的持续性。积极配合做好怒江干流水电开发、中印铁路、中缅油气管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围绕国家投入的重点领域,加强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搞好项目的对接,争取国家和省更大的资金支持。落实准入政策,改善发展环境,积极吸纳市内外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开发。

以将我市打造成“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好五县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报批工作,进一步强化控制性详规和专业规划的编制,做好保山中心城市北、南、东三个片区控制性详规和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排水系统等重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加大规划监督和执法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好保山中心城市道路和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腾冲县城供水管网改造、龙陵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配套工程、昌宁县垃圾处理厂和城市中心道路网建设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腾冲污水处理厂,做好昌宁、施甸、龙陵三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理顺保山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强化市政府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职能。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保山中心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坚持走城市建设市场化道路,经营好城市资产,加大土地收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经营。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小镇建设,规划建设好农村集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快培育和规范各类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建设连接内地、面向南亚的物流中心。做强、做大、做精城市的服务业、制造业、商业、旅游等产业,壮大城市经济,增强城市的吸聚和辐射效应,力争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结合保山实际,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抓好部队迁建、奥新体育城、北城春天二期工程、九龙明珠、九龙新天地、马里商业中心等建设项目。高度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抓好隆阳区廉租房建设试点,适时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管结合,综合治理,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培育旅游产业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十分有利,面向南亚开放战略越来越得到国家的肯定和支持,南亚各国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我们一定要抓牢这一历史机遇,增强开放意识,扩大对外交流,加快对外开放的软硬件建设,全力加快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和“第一城”。加快推进连接南亚大通道建设,按照“以公路促铁路、以铁路促输油输汽管道”的思路,与缅方合作搞好腾密路通车典礼,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中印公路密支那至南拥段二级油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经腾冲至密支那到印度雷多的中印铁路尽快立项建设,力争早日把保山建成高等级、大物流、立体式的跨国枢纽。积极组团出国开展经贸文化活动,力争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取得实质性突破。面向南亚、依托内地,积极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支持市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创业。结合我市发展重点,积极发展替代种植、补偿贸易、转口贸易、加工贸易。高度重视当前边境贸易中遇到的困难,准确把握政策,加强沟通协调,培植新的进口骨干商品,扩大边贸进口,实现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抓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扩大地方产品出口;扶持骨干龙头企业,确保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树立“招大商、招好商”的理念,精选一批比较优势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对外招商引资;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着力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以“三率”检验招商引资成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要求,严格控制引进高污染、低水平、低产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重视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投机炒作、圈地圈资源不开发者要加强督促,使其认真履行协议,对认真履行协议的投资者,要给予大力扶持。对拒不履行协议者,要依法终止协议。对签约项目,要搞好跟踪服务,督促项目实施。通过努力,力争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8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以上。

抓住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培育旅游产业。突出腾冲龙头,加快隆阳、龙陵发展,带动昌宁、施甸,实现全市旅游业全面快速发展。抓好省政府滇西旅游现场会确定的重大项目的落实,组织好腾冲、隆阳两次旅游现场会。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专线公路建设,创建自驾车旅游专线,改造提升抗战文化旅游环线,改善旅游通达条件。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改造提升,启动火山热海二期工程,加快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建设,年内启动龙陵邦腊掌温泉旅游区一期工程,抓好和顺侨乡、腾冲国际生态旅游区、火山运动休闲公园、火山不夜城、潞江坝大型旅游服务区、龙王潭休闲公园、昌宁柯街橄榄河热泉开发等项目,抓好6个省级旅游小镇建设,加快培植一批旅游精品。抓紧做好边境旅游、跨境旅游的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通保山至密支那旅游线路。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加强对全市景点统筹规划的审查力度,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全面启动保山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建立市区县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加大腾越翡翠、龙陵黄龙玉、民间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优化旅游商品结构,整顿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秩序。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扩大接待容量,完善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继续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今年重点抓香港、北京的宣传推介,努力拓展客源市场,不断改善客源结构。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力度,抓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力争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0万人次、旅游收入17亿元以上,分别增长9%和13.3%以上。

(五)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各方面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扶持重点骨干产业,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好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全面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乡财源,建立起县区自求平衡的发展机制。强化收入目标管理,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积极组织税收收入。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和各项规费的征收和管理。做好重点财源监管,依法组织好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全年收入目标的实现。调整支出结构,突出支出重点,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做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大力推进国库管理制度、“乡财县管乡用”、“专款切块到县”和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工作,做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按照分税制和完善财政体制的原则,加快培植市级财源,进一步理顺市和县区收入分配关系,增强市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压缩一般性支出。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加强与金融的协调和沟通,关心支持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推进诚信保山建设,严厉打击各种金融犯罪,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密切银政、银企关系,提高合作水平。管好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资金,积极争取更大支持。加大融资力度,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实现金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以上。

三、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领域的重大实践,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当前及今后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要切实提高认识,真正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有效协调和改善各种社会关系,扎实推进和谐保山建设。

(一)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

及时妥善处理征地拆迁、企业改革、拖欠农民工工资、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就医就学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理顺并规范电力价格体系,实施城乡同网同价改革。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完善体制机制,改善监管条件,强化责任落实,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多方增加就业容量。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全面搞好就业服务。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多种形式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实施城乡低保工程,解决好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坚持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市符合低保条件的低收入城市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目标。统筹城乡低保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抓好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征缴率,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转,广大劳动者社保权益得到保障。

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抓好优抚安置工作。妥善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多方帮助伤残人员解决就业、康复、关爱等问题。健全和完善城乡特困医疗救助制度和特困学生救助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爱心捐赠,多渠道筹措救助资金,营造全社会扶弱济困的良好氛围。推进气象、地震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监测预报和应急救灾能力。

(二)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市各完全中学的“三制”改革并向初级中学逐步推开,适时启动小学、幼儿园的改革工作。继续巩固基础教育,突破高中瓶颈,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展高等教育,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3个以上百分点。着力抓好保山师专二期工程建设,做好“升本”各项工作,力争2008年实现升本目标。做好与云大合作办学及腾冲国际珠宝翡翠学院的各项工作。加快医专规划建设进程。发挥我市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地位和作用,实施高校“走出去”战略,争取筹建对外培训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引导,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教师队伍等软硬件建设。开展好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构建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以“十大文化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培植力度,办好重大节庆活动,抓好市歌、市徽征集后期工作,推进文化名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搞好乡镇文化站、新农村示范点的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院、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城镇社区文化广场、商业文化广场等各类文化基础设施,提高文化发展的承载功能。加强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良性互动,加大对文化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翡翠珠宝文化产业和影视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抓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以广大农村、山区、边境为重点,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电影2131”、“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等工程。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

努力实现科技事业新发展。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突出创新和产业化两个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工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实施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抓好腾冲国家级和隆阳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培育和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抓好隆阳、腾冲两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切实抓好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和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加大体育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办好云南省第六届城运会和市第二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市体育场馆建设改造和奥体中心场馆建设,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确保2008年全省城运会和市运会成功举办。认真抓好老龄工作。组织实施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加强广电、质监、工商、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

(三)把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作为中心,着力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突出抓好“平安保山”创建。认真落实《保山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分级分类制定和完善各项专项预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保障制度。加强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相关制度,正确及时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以及各种冒用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强化城市生活用水、副食品、肉产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的监管,确保人民生命和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持久地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坚决遏制毒品和艾滋病蔓延的势头。落实好民族政策,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和“兴边富民行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进宗教和谐。加强侨务工作,关心归侨及侨眷生活,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认真落实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重视和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和人民防空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帮助驻保部队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巩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突出抓好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协的监督。支持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工作,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好各种民间社会团体的发展。以深入开展“三万三讲”系列活动为重点,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推进法治保山建设。

(四)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目标,着力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以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逐步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实施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六项工程”,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立健全土地、矿产、水能等重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机制,设立控制点,增强政府的监控能力,促进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与保护。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引导企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和加强环保方向发展,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节能技术创新,促进工业废渣、废液、废气、粉尘和余热的综合循环利用,实施清洁生产,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进一步完善用能管理和工作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管理,努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村节能降耗。积极倡导文明消费,树立节约理念,努力降低生产生活能耗。

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为重点,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大对工矿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力度,坚决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促进达标生产。加强生活污染防治,积极开展绿色社区、文明生态村等创建活动,逐步解决居民生活用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河道等环境污染问题。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污染向城郊转移。加强城市噪音污染整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矿产、水能、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禁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开发开采行为,确保生态安全。

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构建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证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能够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排污价格机制,实施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理等收费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抓好城乡植树造林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生态、关心环境、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今年要在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上迈出新的步伐。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各级政府要把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设定并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强对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坚决杜绝各种变相审批行为。各级政府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须报同级法制部门审核。

健全制度,防止权力滥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加强专门监督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审计,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强化社会监督,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纠风工作,继续对群众最关心的热点行业和领域进行专项治理。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继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强化“全市一盘棋”的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着力强化政府督查工作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现象,维护社会公正。积极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认真开展绩效考核,坚决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管理,增强政府管理和社会自主管理的能力。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依法加强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推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继续贯彻落实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切实扭转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仍然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风气,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环境。与时俱进地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引导和号召广大公务员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今年,市政府还将一如既往地实施民心工程,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10件实事。一是实施220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二是新建沼气池1.15万口,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四是排除中小学危房、新建校舍面积8万平方米,扩大贫困家庭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范围;五是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200个村卫生室;六是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农村特困救助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七是建设5000平方米廉租住房,解决100户左右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问题;八是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农民工9000人以上,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25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九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好农家店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十是实施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豪情满怀;面向新的征程,我们信心倍增。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