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502-2-/2008-0731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08-07-31 |
文号 | 浏览量 |
政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1月12日在保山市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正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服了严重的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圆满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左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3亿元、45亿元和63亿元,分别增长8.3%、20.8%和1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100亿元,达103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迈上10亿元新台阶,达10.6亿元,增长26.7%;一般预算支出36.4亿元,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增长16%。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7.7亿元、贷款余额132.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2.6%、12.4%;保费收入3.3亿元,增长4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二)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科技推广,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种植规模效益突出。实现农业总产值83.7亿元,增长8.4%。粮经比例由上年66.1∶33.9调整为65∶35,良种覆盖率达92%。粮食总产98.7万吨,增0.9%。烤烟收购80万担,产值4.35亿元,增长6.28%;香料烟收购18.74万担,产值9614万元,增长19.4%。预计甘蔗入榨量达235万吨,增长11.4%;茶叶产量1.9万吨,增长14.2%;蔬菜产量36.6万吨,增长8%;咖啡、甜柿、山葵等特色产业发展良好。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制定了加快核桃、茶叶、蚕桑产业发展意见,着力培育壮大三个产业,掀起了发展热潮。完成人工造林17.2万亩,退耕还林5.5万亩。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生猪疫情,认真落实国家、省扶持生猪生产政策,畜牧业稳定发展。肉类总产20.8万吨,产值22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3.1%。市、县、乡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780万元,整合资金2.5亿元,吸纳社会资金1.5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52个,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着力推进大项目,工业生产快速发展
实施支柱产业带动战略,重点抓好新型产业基地培植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明显加快。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增长31%以上。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非金属矿物业、烟草、电力等7个行业完成产值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主导产品产量均有增长,食糖增46.9%,发电量增65%,水泥增29.1%,金属硅增55.3%。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成效明显,腾冲铁帽山75万吨、明光50万吨铁选厂、昆钢嘉华120万吨水泥生产线、永昌铅锌10万吨硅铁一期工程、保山茧丝绸有限公司织绸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重点产业项目有新突破,化工上,煤化集团投资100亿元以上发展乙炔化工、生物化工、有机化工(有机硅生产),云天化发展氯碱化工;冶金上立得公司投资16亿元生产20万吨金属硅及1000吨多晶硅,项目进入选址、规划阶段;农产品加工上,与广东佛山兴牧公司合作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管理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进展较好,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增加值53.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3.2%;上缴税收5.8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0.5%。
(四)抢抓机遇,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认真落实省政府滇西边境旅游现场会精神,召开了腾冲、龙陵、隆阳旅游产业现场办公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建立项目责任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完成旅游发展规划、概念性规划、总规、修编性详规9个,更加注重旅游要素的综合配套,丰富保山旅游内涵。强化宣传促销,按照“文化搭台、活动支撑、品牌带动、媒体塑造”的宣传思路,通过举办好节庆、强势网络媒体互连、走出去宣传促销等手段,构筑全面宣传格局,保山“健康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团队旅游增多,在保旅游时间延长,消费增加,旅游业逐渐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旅游转变。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分别增长9.2%和20%。
(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腾密公路境外段、腾板公路、施孟公路施甸至链子桥段建成通车;保龙高速公路、腾密公路境内段、昌宁县城至永平四季利河公路、腾冲驼峰机场建设进展顺利;保腾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县乡油路改造工程、保山客运物流中心、农村客运站等项目有序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197件,总投资4.3亿元。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工程圆满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争取水利补助资金1.33亿元、政府信用贷款1亿元发展水利事业,红岩水库、八O八、塘子坝等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投入烟水配套工程资金1.4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0.58亿元,建成基本烟田和高稳产农田24.6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达31.5%,提高1.5个百分点。解决了5.53万人的饮水困难。电力基础建设明显加快,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到52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35.85万户,电网改造率67.84%;槟榔江苏家河口及松山河口电站、龙川江一级及腊寨等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槟榔江三岔河水库及一级电站、龙川江等壳、公养河三级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油气管道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成效明显。
城镇化进程加快。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36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4.5万人,城镇化率达24.9%,提高1.6个百分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驻保某部整体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绿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城镇的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增强。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六)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列入新一轮深化改革的20户国有企业已完成15户改革,37户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深化改革21户,国有困难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顺利,全面完成企业改制任务。对未纳入考核范围的14户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进行了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腾冲林改转入配套改革阶段,其它四县区林改工作全面铺开。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资、财政、价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改造农家店278个。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30%。组团到泰国、马来西亚考察招商,积极参与云南—缅甸贸易投资洽谈会等区域性会展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领导上门招商、诚信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园区基地招商、品牌招商,云南煤化工集团、云天化集团、世纪金源、立得等实力比较强的企业相继进入,分别与省内外企业广泛深入开展洽谈和考察,经济联合与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44个,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0亿元,增长63%,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七)就业和社保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人,新转移输出38.5万人次,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农民工1.2万人。开发就业岗位1.4万个,1.15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5.43万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城市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初步建立,10万名农村贫困人员纳入低保。隆阳、施甸廉租房试点建设顺利。全面启动“千村推进万户脱贫”工程,全年投入扶贫资金2.64亿元,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巩固提高了5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成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兴边富民”工程成效明显。投入2000万元对6400户农村居民户实施地震安全工程。建立农业补贴“一折通”制度,全年兑现各种补贴1.54亿元,受益农户52万户、219万人。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妥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取得较大成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组织了18次以矿山、道路交通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食品药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供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02.5亿元,比年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65元,分别增长8.5%和10%。
(八)科技教育取得新成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市投入科技经费523万元,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36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项。评审奖励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名,表彰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50项,认定首批市级企业创新中心10个,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救助贫困学生11.7万人,34.5万人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排除中小学危房和新建校舍8.3万平方米。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两基”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改扩建高(完)中8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4.85%;高考上线率达7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改扩建职中2所,在校生达8325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在校生达8712人,师专二期工程建设加快,积极开展“升本”工作,医专迁建正抓紧规划。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巩固和加强;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看病难工程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五县区全覆盖,202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3%,192万人次得到6500多万元医药费减免补偿。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
加强土地和林地管理,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水能、森林等自然资源,耕地占补基本平衡。“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三万三讲”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腾冲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文化活动繁荣,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艺创作成果丰硕,作品多次获省级奖励。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自办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保山奥体中心建设、市体育场馆及人才训练基地建设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了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省第六届城运会筹备工作进展良好。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得到较大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增强。气象、民航、档案、统计、外事、侨务、台务、史志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九)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有新提高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以及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百分之百。坚持依法治市,开展法律“五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公检法司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积极推行决策前的深入调研和多方听取意见机制、决策中的科学民主机制、决策后的督促检查落实机制。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认真办好政风行风热线。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办案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完成审计191项,挽回经济损失599万元。市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各种证照26239件次。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不必要的领导事务性活动,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以现场办公等形式切实为基层和群众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府承诺的10件民心工程基本完成。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努力工作的结果,是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驻保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帮助保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城镇化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解决民生问题还需做出较大努力;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少数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迎难而上,全力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机遇多于挑战、发展大于困难的一年。一方面,我们将迎来奥运会的举办,世界经济趋于平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总体上对我市经济发展有利。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多边经贸合作,对扶持“三农”、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加大力度。我省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对边境、贫困地区的扶持,这些都是促进我市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困难和考验,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倍加珍惜发展机遇,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努力加快保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体系建设和节能减排六大重点,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农民增收,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在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优化区域布局、扶持龙头企业等方面下功夫。
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粮油产业,确保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发展优质玉米50万亩,优质稻60万亩,优质啤饲大麦40万亩;油料产量3.5万吨。烟草产业,围绕打造优质烟生产基地的目标,坚持“控”、“稳”结合,强化《保山烤烟综合标准》的实施,大力提升生产水平,确保完成89万担指令性收购计划。香料烟市内种植面积7万亩,收购20万担。甘蔗产业,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新建吨糖田2万亩。畜牧产业,贯彻落实好各级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确保生猪存栏210万头,出栏227万头,增长9%;牛存栏57万头,出栏15.3万头,增长12%;羊存栏40万只,增长5.3%,出栏23.7万只,增长12.8%。畜牧业总产值达24亿元,肉类总产23万吨,分别增长9%以上。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突出抓好核桃、茶叶、蚕桑三大农民增收产业,规范化新植核桃45万亩、茶叶5万亩、蚕桑5万亩。巩固发展咖啡、蔬菜、丝麻、山葵、甜柿、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市级重点扶持30户龙头企业,力争10户列入省重点扶持。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供销社的引领作用,发展以“两社一会”为主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0个,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以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的服务和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高度重视动植物疫病的监测防治工作。
抓好新农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围绕“三村、五化、十有”目标,建设好300个不同类型的试点,以点带面,促进农民增收。
切实抓好扶贫工作。要以解决和巩固贫困群众温饱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以工代赈为重点,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全力实施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万户脱贫”工程,争取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亿元以上,解决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继续抓好农村民居防震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统计监测体系,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8万人次,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农民工9000人以上。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长7.5%。
(二)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着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为载体,以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为平台,以投入和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保证,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力度,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建设。农特产品加工:按照“做强品牌、提高质量、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的思路,支持蔗糖、烟草、茶叶、食品加工、茧丝绸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值28.5亿元,增长24%。电力:强化电力产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走电矿结合之路,完善电源电网规划建设,为工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推进腊寨电站、龙川江一级、瓦窑河四级等电站建成发电,年内新增装机20万千瓦,发电量增5亿度,实现电力产业产值10亿元,增长25%。冶金:整合全市矿产资源,推进企业吸收和应用高新技术开展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强矿冶产业。支持好腾冲100万吨铁球团矿生产线、云南永昌铅锌公司10万吨硅铁二期和立得集团20万吨工业硅一期建设。实现矿冶业产值24亿元,增长33%。化工:推动云南煤化工集团一期(10万吨电石、5万吨醋酸乙烯、10万吨EVA、3万吨聚酯酸乙烯、EVA的后加工等项目)、云天化集团一期(20万吨普钙、电石及下游产品聚氯乙烯〈PVC〉、离子膜烧碱等项目)、龙陵康丰公司燃料乙醇等项目建设。建材:以中高档装饰材料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为重点,做大做强建材产业。支持好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施甸12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生产,推进汇合水泥有限公司投资龙陵水泥厂建设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一期60万吨建设。实现建材产业产值5亿元,增长1.2倍。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围绕保山、腾冲两个重点工业园区,施甸、昌宁、龙陵三个工业片区,出台加快园区建设指导意见、考核机制及优惠政策,优化园区建设环境,发挥聚集和辐射效应,力争每一个园区有1—2个大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担保和信用网络体系,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合资、合作、产权出让等方式进行改造提升,推进品牌化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通过努力,使全市工业总产值跨上100亿元台阶,增长25%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20%以上。
(三)打造重点旅游基地,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围绕打造观光、休闲、度假、康体、购物为一体的重点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着力打造“健康旅游”品牌,加快保山旅游国际化步伐。隆阳依托旅游中心城市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及自然景观,开发高品位景点,建设珠宝玉石交易市场,聚集康体和购物场所人气;腾冲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城市景观,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精品工程。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任务。
重点抓好腾冲国际生态旅游区、热海二期改造、火山景区改造提升、和顺景区建设、大港旺宝国际会展中心、邦腊掌温泉、板桥古镇、卧佛寺等精品景区景点建设;启动腾冲红塔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推进腾冲火山不夜城、阿曼国际大酒店、北海温泉小镇、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公园、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通保山至缅甸密支那等跨境旅游线路,不断拓展海外客源市场。加大腾越翡翠、龙陵黄龙玉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以诚信旅游为目标,安全旅游为基础,宣传旅游为手段,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实施督促检查考核,不断强化旅游环境建设。同时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年内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组织好腾冲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年实现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00万人次,增长8.7%,旅游总收入20亿元,增长11%。
(四)加强规划管理,着力推进城镇建设
按照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四个层次”协调推进城镇化建设,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全面推进县城建设。一要高起点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特色性、现代性”原则,体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地理特色和现代化气息,构筑完善城镇规划系统。抓紧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上报审批,强化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及专业规划的编制,注重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实现规划管理制度化,切实维护规划权威。二要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更加重视道路、供排水、绿地、重要节点景观等建设,注重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确保工程质量。中心城市要加快三区(北片区、南片区、东片区)、五线(北六环、正阳北路、兰城路、九龙路、南六环)、一山(太保山)、一池(易罗池)及以“四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整治为主的城市立体景观建设。积极推进驻保某部迁建工程。三要高水平管理。加大力度对城镇环境进行全面整治,重点解决好交通管理和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健全城镇分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四要高效能经营。广开投融资渠道,把土地、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有形、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冠名权加快推向市场,实现城市资产增值,积蓄发展后劲。
统筹小城镇建设。加快中心集镇、边境口岸集镇、旅游小镇、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形成一批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的区域中心集镇。重视中心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从规划入手,整合资源,发动群众,各方参与,力争建设一批村容整洁、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中心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强化项目工作,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抓项目、增后劲、调结构、促消费”的要求,继续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和“百项”重大项目制度,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隆阳红岩、龙陵八O八、腾冲塘子坝、昌宁大箐河等续建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龙陵三岔河及一批重点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山区“五小”水利、高稳产农田、烟水配套、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沼气池等工程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继续抓好保龙、保腾高速公路、腾冲驼峰机场等续建工程,保龙高速公路上半年建成通车,加快大瑞铁路保山境内段建设,实施好以农村公路网规划为重点的交通建设。电力基础设施,抓好农村电网改造、槟榔江松山河口及苏家河口电站、隆阳区勐来河二级、昌宁县卡湾一级等电站建设。切实加强水电开发及水库建设移民安置工作,促进库区稳定发展。继续加大社会事业基础性投入,抓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准确把握和运用好国家产业政策,认真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把项目做大、做实、做好,高标准建设好项目储备库,力争新上一批具有比较优势、拉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开发。认真配合做好怒江流域开发、油气管道建设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中印铁路、腾密公路向境外延伸、保山坝南片引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更多项目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逐步构筑滇西物流中心。鼓励汽车、通信、教育、文化、休闲等重点领域的消费,加强市场监管,持续拉动城乡消费需求。
(六)营造投资环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深化改革中寻求突破,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逐步消除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空间性障碍。
深化各项改革。全面完成5户尚未改革国有企业、16户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完善已改制企业后续工作,推进政策性破产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科教文卫体制改革。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有效机制。年内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隆阳、施甸、龙陵、昌宁四县区完成主体改革任务,腾冲县完成配套改革任务,初步建立起新型的林业产权制度。继续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实施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确保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积极参与南亚、东盟、“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经济、技术、文化合作与交流。切实加强口岸建设,不断增强通关能力。建立友好城市,创造性地推动与南亚、东南亚沿边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强化后续服务,积极为外来投资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开展上门招商、网络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专题招商等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大项目,引进域外先进生产要素,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七)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立市理念,坚持生态也是生产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狠抓节能降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切实抓好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试点企业、示范项目和年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标煤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山林、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严格土地管理,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不断发展壮大林产业,积极探索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在突出抓好核桃、茶叶、蚕桑三大农民增收产业的同时,发展用材林、生物质能源林、石斛等基地6万亩。加快发展农村沼汽、小水电、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推广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先进实用技术。认真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抓好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灾害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加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抓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城乡污染防治。
(八)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认真实施“兴边富民”新三年行动。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抓住重点、分步实施,突出特色、兼顾一般,自力更生、落实责任”的原则,紧紧围绕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加大扶贫攻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开放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边疆安定、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重点在腾冲、龙陵两个边境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六大工程,办好30件实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积极争取,广泛发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和财税工作。争取和协调各级财政支持好全市重点产业建设,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坚持收入目标责任制,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保证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重点支出。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信用合作,发挥好保险、证券、住房公积金、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促进地方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2%以上。
三、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保山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文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安全稳定三大体系,逐步创造条件实现居有其所、学有其校、工有其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难有所帮、安有所保、权有所护的良好局面。
(一)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以“三万三讲”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群星文明工程”,大力加强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西部农村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确保贫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稳定师资队伍,解决好贫困学生上学问题和农村中小学“小锅灶”问题。全面巩固和提升“两基”水平,加强高中教育,大力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强化信息技术教育。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推进示范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保山师专建设,确保年内实现升本目标;推动保山医专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师德师风教育。
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和技术推广体制,集成科技资源,实施重大专项,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平台,实现产学研良性互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认真解决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全面推动重点产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预防为主、农村为重、中西医结合,稳步推进改革,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抓好防艾工作。进一步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行药品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促进食品药品安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筹建保山文化艺术中心,抓好三馆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加强乡村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进网吧、娱乐等行业自律,提高管理水平。精心组织好全市文艺调演等重要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文物普查工作,促进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抓紧抓好以体育场馆建设为中心的筹备工作,全力承办好省第六届城运会,举办好市第二届运动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县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民体质。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营造广纳贤才的用人环境,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以特聘、兼职、项目投资、决策咨询等“柔性流动”形式,吸引市外优秀人才参与保山经济社会建设。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计划生育率,增强人口素质。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实施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认真做好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侨务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侨民建设保山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抓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抓好档案、物价、外事、史志、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城镇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全面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认真落实农民工相关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农村社会保险办法,促进农村保险业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工作要求。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事业,认真解决困难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特困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保、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加快殡葬改革,抓好老龄工作和残疾人工作,加强地名标志工作。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逐步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千方百计组织资金偿还政府工程欠款,坚决杜绝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凡是征地拆迁补偿费不到位的新建项目,一律不准开工。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和应对突发性灾害的救助能力,切实搞好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依法维护信访秩序,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及时排查调处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减少不安定因素,坚持属地原则,把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强化禁毒斗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三)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件件有交待,事事有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多方征询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广泛征集人民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强法制教育,持续抓好“五五”普法。规范行政权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按照“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目标,大力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抓好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事业单位办事制度公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充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四、求实创新,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学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设学习型政府。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发展。针对各级政府机关领导和干部知识更新上、领导方式上、工作方法上存在三个不适应的实际,以认真学理论、学专业知识、学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为重点,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以解决知识不适应的问题。学习要坚持长期性,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尤其要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对照检查领导方式上、工作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改进政府工作,提高公务员队伍行政能力。
建设服务效能政府。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集中精力抓好事关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重大投资、重大资源开发、财政资金支出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决策实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和无为问责制,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现象。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实效性。加大对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重点环节、重点事项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建设文明诚信政府。加强公务员文明诚信教育和制度建设,扭转少数部门仍然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加强监管,营造宽松和谐、文明诚信的发展环境和政府形象。创新思路和办法,努力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建设廉洁为民政府。继续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依法加强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推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办实事,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廉洁、实干、为民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实现保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保山市人民政府2008年10件民心工程
1.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240个自然村;
2.建设沼气池1万口以上,解决农村8.6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3.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排除危房和新建校舍8万平方米,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4.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30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消除率达100%;
5.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6.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改造和建设200个村卫生室;
7.抓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农村客运站19个,城市站点2个;
8.组织实施六项文化惠民工程,努力使广大农民共享信息,以“富民兴边”工程为主抓好18个文化站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80个,在两个边境县实施1355个“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工程,启动农村电影数字放影工程;
9.在继续抓好隆阳、施甸廉租房建设试点的同时,启动腾冲、昌宁、龙陵三县廉租房建设;
10.实施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