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25502-2-/2010-0129001 发布机构 保山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0-01-2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政府工作报告(2010)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2日在保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去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困难中突破、在危机中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16亿元,可比增长12%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7亿元、63亿元和86亿元,分别增长8%、18%和10%以上。完成财政总收入25.69亿元,增1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1亿元,增长26.9%;一般预算支出61.79亿元,增长3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3亿元,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增长18%以上。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1亿元,贷款余额18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28%、29%。农民人均纯收入3119元,增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9元,增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以上各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完成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增长9%。粮油产量再创新高,粮食总产108万吨,增长3.8%;油料总产6.6万吨,增长49%。完成烤烟指令性收购计划100万担,比上年增加11万担,中上等烟比例达90.11%,提升2.91个百分点;收购香料烟25万担,比上年增加4.66万担;食糖产量30.38万吨,增长2.1%,达历史最好水平;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产业扎实推进,新增核桃面积45万亩、茶园4万亩、蚕桑4.3万亩、红花油茶17万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9万亩。肉类总产量26.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9.5亿元,分别增长10%和9.12%。咖啡、甜柿、蔬菜等产业较快发展。围绕烤烟等重点产业,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77个,农民的市场化、专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多渠道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25亿元,实施试点村建设512个。投入扶贫开发资金3.4亿元,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水平。

(三)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矿冶、木制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市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通过狠抓市水长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努力增加新的产能;通过狠抓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健全运行监测和电力等调节机制,努力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电力、硅业、化工、生物资源加工等重点产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长。云维集团一期电石项目、腾冲小独山120万吨铁选厂及隆阳区五星电极厂建成投产,腾越水泥厂、腾冲10万吨含硫尾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立得硅业一期10万吨工业硅项目、双友钢铁年产50万吨轮胎钢丝基材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6亿元,增长28.3%;完成工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7%。

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完成增加值81.6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8%;上缴税收9.1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5.7%,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

高度重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编制了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及中心城市商业网点等规划。明确了以腾冲为中心,隆阳、龙陵为两翼的“一个中心,两翼推进,带动全市”的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思路。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亮点,并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腾冲机场建成通航。旅游规划工作全面加强,完成了《高黎贡山生态旅游规划》、《龙陵邦腊掌温泉项目总体规划》、火山热海风景名胜区修建性详规,启动了江东银杏村等项目规划工作。世纪金源体育休闲度假中心、腾越翡翠城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火山热海、和顺景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邦腊掌温泉、板桥古镇等改造提升工程顺利推进,红塔五星级酒店、叠水河休闲度假区、荷花中国翡翠第一乡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初见成效。区域合作不断推进,开通了从缅北延伸至缅甸全境的跨境旅游,统筹以腾冲为中心,连接保山、德宏的滇西旅游环线,建成了全省首条导视系统最完善的自驾车旅游线路。市场整治得到加强,行业素质不断提升,市场开拓卓有成效,远程游客快速增长,我市已成为云南旅游新的热点和亮点。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60万人次,增长11%,完成旅游业总收入23.5亿元,增长13.25%。通过猴桥口岸到缅甸旅游5100多人次。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商业、餐饮、通信、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市场活跃,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工作力度,做到早抓、紧抓、常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7年保持30%以上高位增长。四年来累计完成投资408.5亿,提前完成“十一五”投资目标任务。全年共争取到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四批290个,总投资12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资金7.1亿元;全面落实三个“百分之百”的考核要求(项目百分之百开工建设,市县配套资金百分之百到位,检查发现问题百分之百完成整改),得到中央和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着力解决大瑞铁路征地拆迁资金、保腾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问题,得到省里给予铁路征迁资金2亿元贷款和保腾高速公路资本金10亿元的支持,两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抓住国家实施取消政府还贷性二级公路收费建设项目扶持政策的机遇,争取到六曼、昌永、施孟、腾龙等二级公路建设项目7个,其中6条已经省审批并开工建设,是全省争取项目较多的州市之一。保山客运站投入运行,客货运能力进一步提高。槟榔江、龙川江流域水电开发进展顺利。在已开工建设隆阳红岩、龙陵三岔河两座中型水库基础上,又新开工腾冲甘露寺水库,是全省中型以上水库建设项目较多的州市之一。新开工建设的2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移民安置工作扎实有效。投入资金1.32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2.4万亩。解决了9万人的饮水困难。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进一步落实、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五县区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建设,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城镇建设投资20亿元,新增城镇绿地面积30公顷,新增城市道路3.65公里,新增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达51.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28.27%,提高1.74个百分点。

(六)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率达97%,发证率达98.2%,腾冲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在省级检查中得到较高评价。燃油价税费改革、财税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增发临时补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了北京世纪金源、上海申申强、云投、云南城投、云南旅投等大企业、大公司到保开发投资。全年累计实施招商项目187个,其中新开工35项,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4.86亿元,增46%;实际利用外资1851万美元,增98%。

对缅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将缅甸确立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多次组团到缅甸考察洽谈,对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缅经贸洽谈会,缅方企业、商会、侨团等先后到保进行投资考察,签订了农业、矿产、旅游等一批开发合作协议。促成缅甸政府开通了甘拜地口岸,并于2009年8月1日举行通关仪式,确立了对等开放地位,对缅北地区农业、旅游、矿产等合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经过不懈努力,走向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腾冲猴桥口岸建设总体方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

(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成绩迈上新台阶,全市高考上线率达87.87%,比上年提高8.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12个百分点。保山师专成功升格为学院,6个本科专业首批招生361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排除危房和新建校舍面积1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1.1倍。解决了2万名中小学生睡地铺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大烟草、冶金、蚕桑、咖啡等重点产业科技投入。全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扶持科技项目23项、科普项目19项,专项经费1597万元。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创新型企业5户、科普创效示范企业3户,认定市级第三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7个,表彰科学技术奖励项目50个,申请专利60件。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氛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文化体育成绩突出。认真落实外来拍摄影视作品以奖代补制度,《翡翠凤凰》等五部作品在中央及部分省市电视台播出,目前还有两部作品正在拍摄,保山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的大戏《梦幻腾冲》成功首演。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村综合文化站(室)建设、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重要文体赛事组织有力,在全省文艺展演和残运会上获得较好成绩。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达95%,资金使用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96%,参合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市中医院等一批建设项目推进顺利,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试运行。开展博爱活动,红十字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措施,在腾冲、龙陵两县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奖励、扶持农户2.6万户,兑现奖励扶持资金7322万元。年末全市总人口250.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1‰。

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生态市县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认真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顺利完成污染减排年度目标。土地、矿产等资源管理不断规范。完成人工造林60万亩,全市生态环境稳定改善。

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认真做好征兵、转业复退军人安置和伤残军人优抚工作,双拥共建活动取得新成效。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工、青、妇工作,老龄、残疾人、统计、档案、法制、人防、地方志、决策咨询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民生进一步改善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积极贯彻落实“贷免扶补”政策,扶持自主创业815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7.5%。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9.8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8万人,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农民工1.05万人,3.4万名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

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得到加强,施甸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全面推开,初步实现全民医保目标。城乡受灾及特困群众得到及时救助,享受城市低保4.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扩大到19.4万,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5万平方米,48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兴边富民”新三年行动计划、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民族发展项目、“8·21”震后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农家店建设改造等工程顺利推进,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村基础设施、文化科技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边疆社会保持稳定。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防艾工作,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有力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积极应对缅北局势动荡对我边境造成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国庆安保任务,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局面。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和群众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各级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加大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应急体系、应急机制建设,成功扑灭了“2·21”中缅边境森林火灾,有效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加强抗旱防洪和动物疫病防治。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扎实有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得到全面加强,全年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及安全生产事故。

(九)推动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省委关于“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各项制度,开通“96128”政务查询专线,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和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土地收储交易中心挂牌运行,市投资公司正抓紧组建;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个,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显著加强。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新上工业项目进园区、旅游规划控制区和环境敏感区严禁资源性项目开发、高黎贡山旅游项目布局和招商市级统一把关、推进腾冲县城生态田园风光保护等规定。强化行政督查工作,各项决策和部署得到较好落实,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树立和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71件、市政协提案129件,办复率达100%。高度重视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工作。公车采购指标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15%。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市政府领导走进省市广电直播间与各界群众沟通,听取各方面意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务实开拓的政务环境。

一年来,我们的经验主要是:

一是坚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危机。树立必胜的信心,逆势而上,超前谋划、果断决策,积极主动化解危机,以“保三农、促投资、抓工业、推旅游、扩开放、重民生”为重点,上下一心抓落实,有效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不利影响,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大向上级的汇报和争取支持力度,赢得了国家和省的重视支持,保腾高速公路资本金、大瑞铁路保山段地方征迁资金、猴桥口岸选址、甘拜地口岸通关以及跨境旅游等发展难题都逐一得到破解。

二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工作。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重点,采取现场办公等方式加强各类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推进。健全了市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等一系列责任制,通过抓组织领导、抓责任落实、抓督促检查,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锲而不舍抓突破。进一步突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国际化、城镇化及加强项目投资、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社会维稳和作风建设的“四化五加强”工作重点,善始善终抓落实、一鼓作气抓到底。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影响较大的实际,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建立了工业用电价格下调杠杆机制,促进硅、铅锌等企业相继恢复生产。同时,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缓解供电企业的压力,并加大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密度,适时抓好运行调节,加大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指导协调跟踪督办力度,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走向企稳回升。

四是坚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及省委“三个一”的要求,采取一线工作法,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部门工作积极主动、跟进及时、措施落实、服务到位,服务协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最大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我们不断加强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开放和重视民生维稳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保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帮助保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内需不足,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二是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压力仍然较大;四是入冬以来的持续干旱对小春、甘蔗等农作物造成较大影响,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五是一些部门及干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与当前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行政效能、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势头,为“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影响经济工作的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我国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国家对产能相对过剩的钢铁、水泥、多晶硅、电锌等产业进一步加强调控。同时,社会发展中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民生改善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繁重。对此,我们不能小胜则喜,盲目乐观,必须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抓得更扎实一些,切实做到居安思危、攻坚克难。

新的一年,我们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诸多机遇。一是世界经济呈现回暖迹象,国际需求逐步恢复增长。二是国家已明确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我市一批生产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的产能加速形成,为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四是我市应对市场经济波动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谋发展抓突破的意识不断增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当前,我市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在危机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中推动新发展,坚持加快发展信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的措施不动摇,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争取投资夯实基础,进一步培植产业增强后劲,进一步改革开放突破重点,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稳定发展农业、突出发展工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着力加强项目投资、对外开放、民生维稳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 %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农民增收基础,推进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实施好增产计划。继续实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逐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稳定种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组织实施好粮食优良品种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生物多样性技术推广、耕作制度改革、植物保护和沃土工程,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左右。紧紧抓住新烟区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大支持,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确保完成105万担烤烟收购任务。香料烟产业要稳定市内、拓展市外种植面积,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完成市内25万担收购任务。巩固发展蔗糖产业,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单产,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全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完成核桃新植面积42万亩、新植茶园1万亩、低产茶园改造8万亩、种植蚕桑1.6万亩。抓住国家和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的机遇,做好规划,强化科学移栽管理,围绕全市发展红花油茶200万亩的目标,今年新植25万亩,总面积达到65万亩,努力将保山建成全国最大的红花油茶生产加工基地。着力抓好冬季农业开发,提高经济作物比例,种植油菜面积54万亩,实现产量7万吨以上。突出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完成34万亩种植面积,实现总产值7亿元以上。加快畜牧业发展,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落实“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责任制,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肉类总产量28.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42.5亿元。利用小湾电站蓄水带来的良好条件,加快渔业发展。以蔬菜、香料烟、核桃等产业为重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60个以上,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实现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的目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红岩、三岔河、甘露寺3座中型水库建设,实施好12座小(一)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抓好农田水利冬春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7.51万亩任务。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提高电力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政策,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抓好抗旱、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快规划建设昌宁县核桃等农特产品加工交易市场,加强农村现代服务流通体系建设。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好“千村推进万户脱贫”工程,抓好易地扶贫、信贷扶贫、外资扶贫、社会帮扶等工作,努力争取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亿元以上,解决和巩固8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三村”、“五化”、“十有”目标,坚持点上做优与面上推进相结合,以省级重点村为平台,推进500个试点,继续建设一批重点村。

(二)以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市水长工业园区和保山、腾冲两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及龙陵、昌宁特色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园区运行机制。狠抓在建项目的推进和新项目的招商,落实好新上项目原则上进园区的规定,围绕我市冶金、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重点,按照新型工业化理念引企入园,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着力延长产业链,确保每个工业园区引进大项目、大企业1个以上,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区。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立得硅业、腾冲鸦乌山100万吨铁矿综合选厂、永昌硅业新增10万吨硅铁、双友钢铁、云维化工二期6万吨乙烯、龙陵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带余热发电等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腾冲、龙陵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做好昌宁、施甸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确保立得硅一期10万吨工业硅、腾越水泥厂、云天化30万吨化肥上半年投产,双友钢铁项目年底建成投产。加大隆阳恒源兴茂日处理4000吨电锌项目、6万吨电解锌、6万吨电铅、腾冲200万吨球团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切实加强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多方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保证煤电油运等重点生产要素供应,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一对一”重点支持,促进满负荷生产。通过努力,使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增20%,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1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增加值37亿元,增长20%以上。

(三)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

深入推进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加快以温泉度假、体育休闲、珠宝购物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加快推进全市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建设,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开展旅游质量年活动,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世纪金源体育休闲中心、叠水河休闲度假区、玛御谷温泉旅游度假区、腾冲红塔五星级酒店、邦腊掌温泉旅游度假区等续建项目和西山坝旅游休闲度假区、荷花中国翡翠第一乡、恒益东山体育健身中心、湿地国际生态旅游区等新开工项目建设,加快高黎贡山国家公园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市内旅游环线,优化出境旅游线路,抓好隆阳、龙陵连接腾冲、德宏旅游环线节点景区规划建设,争取在高黎贡山、潞江坝、松山抗战遗址等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加快翡翠、黄龙玉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购物环境建设。强化品牌宣传,推进区域合作,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10万人次,增9%以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85亿元,增10%。

(四)拓展空间提升品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推进城镇化为中心,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增强城镇特色,提高城镇品位。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督,保持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73个百分点,达30%。

加强城镇建设。一是加强新区开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坚持市区共建、以市为主,全面启动保山火车站北片新区开发建设。二是推进旧城改造。以改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内涵为目标,实施好保山中心城市隆阳路等6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三是以城市绿化为突破口,继续实施好“四化”建设。启动保岫广场、太保山、易罗池、行政区全面进行补绿、透绿、扩绿工作,继续实施好城区面山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抓好东河治污与生态修复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四是抓好县城建设。腾冲县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总体规划,以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为目标,依托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强西山坝片区新城建设,统筹推进老城改造。施甸县要以规模适度、完善功能为原则,重点抓好旧城改造和路网建设,改善市容市貌。龙陵县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重点抓好县城南片区开发建设。昌宁县要以争创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狠抓城市绿化,保护好田园风光,建设“新田园城市”。

加强城市管理。树立“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实施城市综合整治,重点开展城市交通、户外广告、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私搭乱建、城市噪声、建筑施工现场等专项整治活动,营造良好城市秩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二是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

(五)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项目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项目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业、交通、能源、旅游、农业农村、城镇及房地产、社会事业为重点,着力推进一批前景好、潜力大、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立项目保障、运行、促进机制,成立市“项目工作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工作部署、责任落实和奖惩考核。继续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及市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项目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立项核准(备案)等程序运行的“绿色通道”,政府审批部门集中会商会审,限时办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抓住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给予更大支持,实行争取资金目标考核责任制。实施市级百项重点工程,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倒计时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时限,建立竣工投入使用一批、推进在建续建一批、落地开工建设一批、上报争取或储备招商一批、开展前期研究一批的项目工作体系。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力配合推进大瑞铁路保山段建设,积极推动保山至龙陵段建设工作。加快保腾高速公路建设,严格执行主体工程30个月完工的建设施工协议。开工建设龙瑞高速公路。强力推进7条二级公路建设步伐,确保2011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抓好通乡油路和农村通达工程建设,启动小湾电站码头、停靠点建设。在重点项目支撑下,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4.4亿元。认真抓好槟榔江、龙川江流域等在建和新开工水电开发项目,完成能源投资25.5亿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6万千瓦,全市总装机容量达148万千瓦。确保完成工业投资32亿元,农业农村投资25.7亿元,旅游业投资31.7亿元,城镇及房地产投资30.4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0.3亿元。通过努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以上。着力加快腾冲机场扩建、保山至腾冲猴桥至缅甸密支那铁路、槟榔江三岔河龙头水库、怒江流域水电开发、500千伏永昌输变电工程、昌宁立觉河水库、施甸红谷田水库、腾冲花园水库、复烤厂整体迁建等50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六)切实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利用财税金融政策、项目布局、专项资金等杠杆,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鼓励各县区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力争每年都有县区进入全省20个争先进位县名录。

抓好财税金融工作。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财源。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突出烟草、工业、投资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监管,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继续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进公务卡改革。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适当提高机构运转保障水平,确保人员工资、机构运转和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资金需要;努力保障民生支出、重大项目配套、产业发展等重点支出。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切实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更加重视和支持金融工作,继续完善政府、银行和企业沟通协调制度,积极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支持领域,增加信贷总量,发挥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全年努力确保银行新增贷款增长18%以上。积极创办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快组建运行市级永昌投资公司,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扶持壮大市担保中心,全面增强投融资能力。

(七)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精心组织好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按照审批方案,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机构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扫尾工作,全面启动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改革改制任务。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战略,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创新招商机制,变一个部门招商为有条件的部门都招商,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格局,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完成市外到位资金72.6亿元,增长12%以上。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建成、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地缘优势、侨乡优势和已经形成的基础条件,研究规划保山沿边开放试验示范区。积极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济、技术、教育文化合作与交流。加快猴桥口岸建设进程,抓好中缅腾冲至密支那经济合作区研究策划建设工作,发展以缅甸为前沿,面向南亚的贸易、物流和出口加工业,努力依托口岸建设特色经济园区。加强对外贸易工作,采取新对策、新措施,积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对缅贸易,加大地方出口产品扶持力度,进一步搞活猴桥口岸物流,抓好中电投腾冲服务基地建设,以大项目拉动出口,带动劳务输出,深入推进与缅北地区农业、矿产、旅游等合作,确保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

(八)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事业进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继续支持保山学院建设,扩大本科专业招生规模,提升影响力。积极推动保山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高中质量,扩大中职教育规模,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幼儿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排除危房和新建设校舍18.5万平方米。

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技术创新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新型适用技术推广,确保科技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扶持,努力在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的突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深入推进新一轮改革,大力支持各类文化企业、文艺团体走向市场化。继续鼓励支持外来影视作品拍摄,不断提高保山文化影响力。做好公益性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实现乡村综合文化站(室)、农家书屋、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级达标。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各种特色文化,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阶段性任务。积极开展“欢乐乡村大家乐”系列文化活动,提高文化体育设施综合利用水平。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和手机电视开通工作。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净化文化环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好省运会等重要赛事参赛工作。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步伐,抓紧抓好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努力改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加强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严防严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向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积极鼓励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强化本土实用型、创新型工业人才培养,抓好技能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开发工作,努力扩大人才总量,提高整体水平。

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人工造林60万亩。深入推进生态市县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和饮用水源保护,抓好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环保工作,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确保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不断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巩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成果,加大特困民族扶持发展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管理宗教,引导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积极支持驻保部队建设。不断推进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慈善、残联等事业发展,统筹兼顾,抓好档案、外事、侨务、统计、决策咨询等工作。

(九)加强民生改善,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提高参保率。继续推进敬老院等福利设施建设,对特困老人和五保对象逐步实行集中供养。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切实做好救灾救济、社会互助、特殊群体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工作,全面实施农村民房灾害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切实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城市廉租住房建设,严格执行分配管理制度,让广大低收入群众满意。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让更多农户从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中受益。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抓好城镇新增劳动力、企业失业人员、农民工、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鼓励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开辟就业增长点,开发新的就业岗位1.5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万人次,有序向昆明及省外输出农民工0.9万人。

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强化稳定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高度重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维护边疆安定。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活动,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以“事要解决”为目标,着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群体矛盾,切实做到对各类群体性事件预防为先、及早发现、处置在小。加快改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建立社区服务长效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和民主法制村示范创建。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继续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公共安全。切实抓好市场监管工作,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化战略。完善应急机制,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成绩、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科学预测和判断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制定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努力编制出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好规划。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三个一”的要求,切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一)继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

健全完善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各项制度,加强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有效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行为合法化、规范化,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强化政风行风热线和96128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增强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

(三)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促进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健全完善和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推进发展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二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从制度上、措施上使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上。坚持以项目工作带动政府工作全局,在资金争取、项目工作、重点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和协同推进机制,不断促进政府工作的项目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项目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切实转变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树立务实高效的政风。认真整治各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顽症,加强行政监督工作,确保政令畅通、各项部署得到落实、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格控制公务车辆购置,坚决制止公费出国旅游,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数量和规模等,大力促进厉行节约。

(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各种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团结干事、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务实开拓,为全面完成2010年主要目标任务及“十一五”规划、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