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645-5/20231227-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3-12-27 |
文号 | 浏览量 |
施甸县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利益联结,以“三措”、“四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三措并举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靠前抓。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成员和县级主责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挂包13个乡镇的县级领导下沉一线,推动“一把手”全程参与、全程调度,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办法,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同时,成立了4个县级业务指导组下沉一线开展业务指导,6个督查组同步开展督查检查,确保排查工作不走偏、落实不走样。
(二)精准找。制定了《施甸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试行)》,按照“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的原则,依托市域治理现代化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全县农业户籍常住人口划分为1709个网格,全部纳入网格化监测预警范围,实行“农户—网格员—网格长—乡镇—县级”的监测流程,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走、事在格中办”。用好“四级预警、三级核查”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在常态化监测基础上,通过“农户主动申报、村组网格员入户监测、部门数据筛查、挂包干部入户调查”四级预警方式,及时发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识别出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和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或突发严重困难等可能导致返贫致贫的农户,确保监测对象精准识别、应纳尽纳。
(三)统筹帮。汇聚力量及时帮,统筹调配县、乡、村及驻村工作队、基层网格员5544人全面参与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紧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硬性指标,逐户、逐人分析风险、制定措施、及时帮扶,实现边排查、边帮扶。持续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列出14个方面35项到户帮扶措施,针对监测对象的风险因素照单开药、靶向施策,“三类对象”3026户落实帮扶措施12562条,并通过党员带、村民小组长带、致富带头人带、合作社带、龙头企业带等方式带动发展,大大提高了帮扶工作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四项措施促增收
(一)产业增收。一是做优“两颗”种子。全力推进杂交水稻亲本繁育和玉米制种,建成水稻种业核心科研基地1000亩,5家科研院所、20家企业开展水稻亲本繁育3600亩,玉米制种7200亩。水稻育种产量158万公斤、产值1680万元,玉米制种产量330万公斤,产值1812万元,制种效益比常规种植亩均高1000元以上。二是做活“两片”林子。全力盘活深沟荒山、绿水青山,在条件差、郁闭度低的区域发展光伏、风电项目,在水源足、土质优的区域建设国家储备林和人工商品林项目,在植被好,坡度缓的区域发展林下经济,建成“善洲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2023年前三季度,全县菌类、蜂产品、中药材等林业产值6.07亿元,同比增长112.41%。三是做强“两张”叶子。全力做强烤烟、蔬菜产业。2023年烤烟种植面积10万亩,收购均价36.16元,连续4年全市第一,税收突破1亿元,烟农售烟收入4.57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蔬菜种植面积14.88万亩,产量16.43万吨,产值16.21亿元,农民人均种菜收入达1000元以上,仁和脱水蔬菜、旧城反季蔬菜初具规模,并辐射带动周边州市。
(二)就业创收。一是搭建平台。依托国资人力资源公司(施甸县众诚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和“红色劳务”输出,在90个行政村建立劳务合作社,以就业供需为导向,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53.19%。累计转移就业省外3.69万人、省内2.52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32.93%,前三季度实现县外务工收入21.38亿元。二是就地转移。依托云良农产品合作社、光筑蓝莓、同创包装、尚田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聚集化“零工市场”,县内就业人数达8.99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47.67%,前三季度实现务工收入20.14亿元。三是创业就业。围绕“创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力事有指导”目标,近3年累计提供创业贷款支持3.8亿元,培育创业团队2088人(户),间接带动3万多人就业,持续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政策帮扶,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就业3686人,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联结拓收。一是提升租赁收入。通过项目引进、产业发展带动土地、林地规模化流转,群众流转收入每5年递增10%,比分散流转增加稳定收益10%以上,种业、土地提质改造项目规模化流转1.92万亩,年流转收益2500万元;光伏项目流转林权6000亩,一次性流转收益5000万元;国储林、人工商品林项目流转林权3.7万亩,一次性流转收益4000万元。二是创新反哺模式。探索规模农业反哺农户、工业反哺农业新模式云南邦基公司推出“四统一、一保障”托养模式,保障托养农户毎头生猪至少200元收益;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产业园对土地流转农户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定补20元,激励土地流转农户务工增收;光伏发电项百以当年度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每年每亩土地定额补助农户100度电等额收益。三是壮大集体收益。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相关服务,村集体获得每亩土地100元左右服务费用。在村集体土地流转固定收益基础上,由旺镇探索建立防返贫基金模式,通过为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产业园提供供水等综合协调服务,将获得收益建立防返贫基金,给予当地无劳动力户、特殊困难户等帮扶。
(四)托底保收。一是提高保障标准。综合考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结合施甸实际提高全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目前,全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每人700元提高到728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每人5600元提高到6188元,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从每月每人910元提高947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从每月每人80元提高到1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月每人70元提高到90元。二是足额发放资金。按月足额的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补助等民政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管理平台发放,确保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递到困难群众手中。2023年1—10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161579人次5100.73万元,城市低保8010人次332.2万元,特困人员救助14873人次1544.39万元,临时救助金3362人次324.14万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补助783人次103.31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2532人次292.7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5374人次511.3万元,高龄长寿补助83467人次422.47万元。三是动态监测预警。通过部门数据分析比对,动态监测预警,通过线下走访排查核实、线上分析比对发现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宽主动发现渠道,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帮扶工作。目前,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人员纳入农村低保的有5977人、城市低保的有21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有414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人员累计新纳入农村低保344人、城市低保9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5人,2023年以来给予临时救助403人次。
施甸县乡村振兴局供稿
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