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25537-2-/2022-1208001 发布机构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公开目录 补齐教育短板 发布日期 2022-12-0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案

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市级各学校:

现将《保山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12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保山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


为推动保山市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对标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目标,根据国家、省、市“互联网+教育”战略部署,结合保山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积极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优先发展。立足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准确把握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二)统筹协调,分类推进。总揽全局,协调职能,分工协作,兼顾城乡、区域、校际差异,分类推进,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共建共享,重在应用。按照先进、成熟、经济、实用的原则,以教育教学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突出应用,以用促建。

(四)深度融合,形成特色。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打造保山教育信息化特色。

三、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教育资源丰富,师生信息素养、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

四、重点任务

(一)提升信息化基础环境

1.提升完善教育网络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接入云南教育专网,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光纤校园网,建设高中学校教育专网,推进幼儿园光纤接入教育骨干网,实施家庭访问教育专网数字教育资源计划(通过家庭数字电视接入网络),通过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加快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到2025年,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专网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2.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以数字课堂为重点,分类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配备支持高清互动直播、录播等教学方式的设施设备,完善校园信息发布基础环境,配齐教师办公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100%覆盖中小学班级,计算机教室满足信息技术教学需求,同步推进学校办公软件正版化和国产化工作。到2025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全面形成具有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信息化服务、综合管理等功能的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数字校园。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围绕提升意识水平、完善制度保障、强化技术支撑、深化日常管理四个重点,提升师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素养,引入各类新型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减少信息安全薄弱环节,以网络态势可感知、网络攻击可预判、网络事件可管控为目标,确保系统与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努力营造安全可靠的教育网络环境。

(二)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用好国家和省级资源。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各类优质资源和在线教学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的实践探索,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改进教育教学,推动学生和教师高效便捷常态化使用平台资源。中小学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教学、研修学习实现100%覆盖。

2.推进本地化资源建设。构建配套各学科门类、动态实时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库,通过汇聚县级个性资源、引入学科精品资源等方式,建成一批本地化的教学资源。每年汇聚100件精品微课、20节示范课、100件同步教学资源,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学段、学科的校本资源库。

3.鼓励开发数字教学资源。鼓励引导教师开发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教学资源,每年组织开展1次优质教学资源评比活动,将入选市级及以上优质资源作为教师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条件。

4.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大力发展“5G+远程互动教学”,加快推进“1+N”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深入推动区域、城乡、校际间课堂教学互联互通、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到2025年,每个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小学至少联动1所村完小,城区初级中学和高完中学校实现“1+1”。

(三)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

1.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模式,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常态应用情况纳入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原则上每年不少于10学时培训。组织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的信息化规划、决策和管理能力;深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开展信息素养大赛、信息化教学说课竞赛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赛评活动,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等特色课程建设,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项目学习、创客教育、编程教育等多样化的“互联网+”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交流等活动。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促进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

1.创新教育数据管理机制和采集方式。按照“一中心三平台”(教育数据中心、互动教研平台、互动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的架构,建设保山市教育基础平台,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优质资源和教育软件,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业务联动互补、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基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数据伴随式采集,对接用好省级教育数据,实现一数一源,全面、精准地掌握学校和师生情况。

2.推进教育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规范运用国家级核心管理系统和省级通用管理系统,建设网络教研、教育评价、精准教学、教师发展、装备管理等市级管理应用系统,支撑市县校三级开展网络教研、师训管理、竞赛展评、招生管理、质量监测等工作。鼓励县、校建设或选用一批服务课堂教学、支撑校务管理和教育服务的特色化应用。

3.支撑引领教育评价手段变革。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创新教育评价手段和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学生身心状况,找到兴趣特点,发现能力短长,窥知发展条件,形成立体化、过程化、精准化的分析评价机制。

4.推进教育督导和监管信息化。推进督导工作定性评估转向精准评估,从人工督导转向智能实时督导。建设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管理平台,精准诊断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从应用系统中抽取学生个人数据,为每位学生建立数字学习档案,记录存储学生的学习经历,实现可追溯、可查询。

5.整合提升校园安全技防水平。建设学校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校园安全知识库和信息库,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各类有关安全的重要信息互联互通。增配必需的视频采集终端设备(摄像头),各类学校的关键区域、监管死角实现100%全覆盖,为打造“平安校园”提供技术支持。

(五)推进信息化教学深度应用

1.创设学前教育信息化课堂环境。创设适宜幼儿的数字课堂环境,推广应用幼教数字资源,优化幼儿教师备授课方式,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学前教育五大课程领域(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的各类保教活动中,以游戏化、具象化、情景化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2.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构建精准教学新支撑,通过采集过程性动态数据,为学生构建最优学习路径,辅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学情。构建智慧作业新模式,为教师提供智能题库、智能听说测评、智能批改、智能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日常作业学情统计、错题分析、错题拓展等功能,为师生减负增效。构建学科融合新课堂,通过探究学习、创新实践、STEM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素养的综合教育)、智能编程等兴趣课程,打造沉浸式可交互的互动学习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3.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融合。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环境建设,推进关键专业的虚拟仿真实习实训系统等教学系统建设,并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探索,通过线上教学、VR/AR教学等手段,开展实训、虚拟仿真训练,创新和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教融合系统,形成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

(六)强化融合创新和示范引领

1.开展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引导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实际需要,建设校园一卡通、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探索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途径。每年组织评选5-10所数字校园建设市级示范学校。

2.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融合创新课题研究。设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研究专项课题,以问题和应用为导向,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探索,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每年组织申报并立项市级及以上教育科研课题不少于3项。

五、推进策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浓厚发展氛围。站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安排和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区域整体推进。全市“一盘棋”统筹规划,确定阶段性目标和要求,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及时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科学有序、分步分级推进教育信息

(三)强化管理,项目推动,建立责任分担机制。落实项目工作法,强化管理,抓好项目规划、论证和建设,明确任务、时限、标准、责任,有序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

(四)需求导向,强化应用,“建管用评”齐抓并进。把师生的教学需求作为教育信息建设的导向,把应用和效益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抓好“建、管、用、评”,边建设边管理,边应用边评估,以评估促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市、县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引导决策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部署推动,重视教育信息化职能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的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执行CIO(首席信息官)制度,明确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责任部门和负责人,选强配齐专兼职信息管理员并给予核定工作量,确保相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协同。遵循“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企业建设、师生应用”的总体原则,形成建设合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适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师生广泛参与培训、应用与推广,有效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发挥。

(三)落实经费保障,深化政企合作。切实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和运维经费纳入预算,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和社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并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维,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开放灵活、投入多元的合作模式。

(四)强化责任担当,夯实信息安全。建立健全各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体制,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加快推进密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支撑环境,对重要业务、重要信息资产实施密码保护,深化商用密码在系统中的应用。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完善督导评估,保障目标实现。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机制,构建以用户为中心,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用户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建立区域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定期发布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效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