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33-X/20240801-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公开目录
  • 地质灾害预警
  • 发布日期
  • 2024-08-01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云南省龙陵县“7月31日”象达镇营坡村香果林组滑坡避险案例

一、灾情概况

象达镇营坡村香果林组滑坡发生于2024年7月31日14:05,经度98°43′40″,纬度24°26′25″,该点不属于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但龙陵县为全省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区域,并配备了地质灾害巡查员进行日常巡查,此次为新发生灾情点,该区域属于地质灾害易发性中风险区;该区域7月中旬以来降雨较多,发灾当天县自然资源局和县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象达镇全区域内为Ⅰ预警(风险很高);该村小组大部分居民点切割山坡建房,与多数坡(滑坡)隐患点一样“后挖前填”,形成了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对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象达镇营坡村香果林组滑坡发生前,巡查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组织人员(1户5人)紧急撤离至安全地带,避免经济损失20万元。

二、基本特征

(一)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龙陵县境内山脉起伏盘错,形成上紧下疏,中部高,向东西两侧倾斜的地形。海拔最高点为东部大雪山3001.6m,最低点为西南部的万马河口535m。

根据地貌的成因类型,将县内的地貌划分为构造侵蚀地貌、构造剥蚀地貌、侵蚀堆积地貌、岩溶构造地貌和火山地貌5种地貌类型(图1)。

2.调查区地形地貌

象达镇境内山高谷深,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最高点位于勐蚌村箐口,海拔2889米;最低点位于勐蚌村公养河口,海拔895米.

调查区属中山中切割圆垣状地形,位于象达镇西南侧营坡村香果林组。调查区内总体西高东低。属于山区,自然植被覆盖率较好,为灌木、乔木。整个调查区地形起伏变化大,自然坡度10~40°局部大于40度,总体上地形地貌等复杂。

图1 调查区地貌图

3.地层岩性

调查区及其周围地区主要出露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含碎石粉砂质粘土、砾砂。

表1 岩土体类型特征

类型

代号

名称

地层代号

岩性组合

结构

结构面特征

岩土体工程地质评价

松散土体

I1

含碎石粉砂质粘土、砾砂多层土体

Q4el+dl

含碎石粉质粘土、砾砂。

无明显结构面

砂土和圆砾呈松-稍密状,粘土和淤泥质土呈软塑-可塑状,潮湿,少量砾石多呈码-亚圆形,被砂类土、粘性土充填,分选性差。

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4.断裂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象达镇位于大公山断裂(F7)之上,走向北东65°,倾向北西向,倾角约40°,被第四系掩盖,延伸长度不详。调查区位于该断裂的南侧对调查区有较大影响。(图2)

5.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介质特征、赋存空间类型,地层和岩性的组合关系和含水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条件,调查区内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含碎石粉砂质粘土、砾砂,属松散土体,结构松散,含水层厚度1~5m不等,含水层(组)地下水富水性弱~中等。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沟水补给,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受降雨的影响,水量和水位变化较大,容易在不稳定边坡土体内积存,加之不稳定边坡土体较为松散及人为扰动等因素,容易诱发不稳定边坡失稳。

图2 龙陵县地质构造纲要图

(二)灾害地质特征

据现场调查,滑坡点位于象达镇营坡村香果林组辖内,总体地形较陡,加之人工切坡因素扰动,为坡体失稳创造了条件,现叙述如下:

滑坡区位于象达镇营坡村香果林组杨树斌家后缘边坡,总体地形坡度35~45°,坡面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含碎石粉砂质粘土土体,斜坡方向为100°,长约8m,宽约3m,厚约2-4m,前缘高程1677m,后缘高程1684m,前后缘高差约7m,体积约45m3,为浅层小型土质滑坡。

滑坡体所在微地貌为缓坡地貌,残坡积层土体松散,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土岩界面为潜在软弱结构面;加之水流汇集渗,土体饱和后容重增大,加大下滑力分量;地下水浸润并沿土岩界面渗流,滑带土体强度降低,加之人工切坡建房,对坡体产生扰动,逐渐变形产生该滑坡。详见照片。

照片1 滑坡区

照片2 房屋受损情况

照片3 房屋受损情况

照片4 房屋受损情况

照片5 房屋受损情况

照片6 房屋受损情况

图3 滑坡区影像图

(三)滑坡变形原因初步分析

1.气象条件

龙陵县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属于多雨区,年降水约1900mm,有"滇西雨屏"之称,每年5月-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0%以上。单点降雨量较大的条件下,雨水下渗为滑坡体的滑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地形条件

滑坡区位于象达镇营坡村香果林组杨树斌户房屋后侧边坡高陡地段,坡度25~40°局部大于40度,不利于坡体稳定性。

3.岩土条件

滑坡坡体为第四系土体,结构较松散,强度较低。加之岩土体力学强度较低,地形坡度较大,在斜坡上易变形破坏,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4.人类活动

调查区人类活动较强烈,主要为切坡建房等,易导致边坡失稳形成临空面,对坡体原始应力影响程度较大,在雨季易酿成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5.监测预警

(三)风险识别

自2024年7月下巡起,龙陵县境内普降中到大雨,根据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发送短信至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人员手机)7月25日至7月31日全县范围内部出现了一次强降雨高峰,特别是象达镇、龙山镇部分区域出现了强降雨,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以及地质灾害二级预警,根据气象预警和雨情,县自然资源局值班人员电话通知各乡(镇)自然资源所、各村委会负责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加强值班和巡查,对辖区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隐患双控区域通知监测员、巡查员加强巡查及监测频次,发现灾情险情及时发出预警、组织群众转移避让。

1.预警研判

该滑坡点未安装监测预警设备且不属于在册隐患点,但该区域为风险隐患双控点,且配备了地质灾害巡查员进行日常巡查;巡查过程中,巡查员及时发现灾害、及时作出应急处置,组织人员(1户5人)紧急撤离至安全地带。

2.避险防控

7月31日中午13时00分象达镇营坡村香果林组村支书魏启发在接到乡镇干部洪家旺电话通知,要求对全村存在切坡建房有滑坡危险的群众进行巡查检查,如有滑坡隐患要及时组织群众避让。魏启发接到通知后,并电话通知所有巡查员和有关户主及时对自家房屋是否有滑坡灾害和异常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约13时45分,魏启发接到杨树斌妻子郑丽芬电话告知自己家后缘陡坎(建房切坡形成,高约7米)处出现裂缝且边坡发生变形,同时郑丽芬把正在家中的家人(共5人)及时从房内喊出,撤离到安全地带;7月31日约14时05分随着“轰隆隆……”的巨响,杨树斌户房屋后墙被滑坡体(约45立方米)冲垮倒塌。因能及时成功预报紧急避让,避免了5人伤亡。此次灾害该户群众1间房屋和部分家具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8万元。

魏启发及时赶到现场对灾情进行了查看,及时通知多名村民帮助把杨树斌全家妥善安置到村民家中,并对滑坡危险区域进行了封堵不让有关人员靠近,当时还在降雨,考虑到滑坡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禁止私自进入房屋抢运物资,同时将灾情及时上报象达镇人民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

灾情发生后,象达镇人民政府及时落实各项救援工作,安抚受灾群众,杨树斌及家人避让安置到亲戚家居住,情绪稳定。民政部门及时对杨树斌户进行了救助,保证其全家不受冻、不挨饿,能生活。灾情发生后,村委会送到雨布2张,组织现场进行抢险,对滑坡危险区设立了标志牌,落实了责任人,禁止人员进入;以“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预案为标准,做好防御响应工作,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普遍发挥了“信号枪”作用。 预警信息发出后,各级的预警响应工作要迅速到位,做到闭环管理。一旦发现风险,要把及时撤离受威胁群众作为最重要任务,坚决避免“撤离不及时、转移不完全、擅自回流”等现象发生。

四、经验与启示

本次灾害成功避险,得益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得益于自然系统、基层乡镇将地灾防治措施及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工作落实到位,得益于村组最基层党员干部危急时刻豁得出、关键时刻顶得上。

滑坡发生前,以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发布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为先导,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要不折不扣落实“三查”(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与“三个撤离”(提前撤、及时撤、果断撤)的要求,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第一时间避险撤离,地方政府果断启动应急预案,驻守单位靠前支撑,快速科学研判滑坡发展趋势。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科学有效防灾机制下,最终实现成功避险,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本次成功避险,对风险双控工作总结了如下经验: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区成功避险主要依赖于“隐患点+风险区”的双控机制,‌通过精细划分风险区、‌建立风险防控区一张图、‌建立双控责任体系等措施,‌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范和应对。‌

龙陵县地质灾害具有高隐蔽性、突发性、群发性特点。当地于2021年开始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运行的基础上,建立村庄地质灾害风险巡查员制度。每一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各小组(自然村)巡查员对村民居住点的坡前、坡后开展巡查,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对突发风险隐患的发现能力。

同时,省自然资源厅、市自然资源局、县自然资源局以及各乡镇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监测员、巡查员培训的有关工作部署,全面严格落实了有关工作。本次的成功避险很大程度的得益于“地质灾害风险双控”这项工作,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应急响应、‌实施搬迁避让以及加强培训和演练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巡查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此次地质灾害的成功避让,就是广泛地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的成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