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25530-5/20230626-00003 发布机构 保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发布日期 2023-05-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保山市多措并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保山市多措并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近年来,保山市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大规模、快速度、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引领,构建以保山中心城市、腾冲城区“双心”为引擎,以昌宁、龙陵、施甸三城为支撑的城市体系。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2012年的56.8平方公里扩大到2021年的94.55平方公里,新增28.75平方公里,增长率43.6%。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短板弱项也在不断凸显,为进一步查缺补漏,保山市目前正在多举措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一、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一)全面加强东河综合整治。以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为导向,以整改效果为目标,切实抓实东河污染整治一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2022年底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二是加快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空白,全面提高污水收集能力;三是全面实施老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逐步消除城市建成区河道生活污水直排口。

(二)全面补齐城市排水系统短板。以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管网“雨污分流”为重点,继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全面推进截污管网建设,更新修复老化和破损管网,全面实施老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和城市河道清淤疏浚截污控源工程,逐步消除城市建成区河道生活污水直排口,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及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5座,开展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到2025年,力争年全市城市污水收集率达70%,处理率达100%

二、推行海绵城市理念建设

(一)因地制宜,系统谋划。老城区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流失、水体黑臭等问题为突破口。优先选择城市积水内涝、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的排水或汇水区,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开展区域系统治理。新城区统筹市政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工程与生态措施结合,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削减城市径流污染,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构建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二)因城施策,逐步推行。结合全市三县一区一市实际,制定适宜地方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强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建设。到2025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海绵城市理念得到有效落实,保山中心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其他城市逐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力争保山中心城市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三、建设系统化高标准城市排水防涝体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城市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以综合整治消除城区易涝点为重点,解决对居民生活生产影响较大的内涝积水问题。优先安排社会要求强烈、影响面广的易涝区段排水设施的改造与建设,筛选重点项目,提高建设标准,增强城市御灾能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二)系统协调,综合治涝。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洪涝共治、科学调度,近远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系统化高标准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构建“源头减排、雨水收排、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处理好城市排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因地制宜,合理分区。根据地形地貌和水系分布,合理划分雨水分区及高低分区。遵循“疏控结合、以疏为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的原则,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的措施,实现生态排水。在保证远期目标的前提下,协调城市排水的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同步升级改造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加强管网维护管理,加快修复城市自然生态。

(四)稳步推进,体系建成。2025年,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能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老城区雨停后能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防洪排涝水平大幅提升,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

(一)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4类划分,加快完善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设施;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在法治基础上的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到2025年,力争保山中心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其他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二)全面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探索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阶段性封场治理。到2021年底,实现主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五、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设施体系

(一)全面提升城市道路通达性。优化城市市政道路交通体系,构建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配置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优化道路线型,打通断头路,提高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加强城市破损道路维护管理和规范设置城市道路标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重点推新城区道路建设,适时启动一批老城区道路提质改造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市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8.5公里/平方公里;保山中心城市道路面积率不低于17%,其他城市城区道路面积率不低于16%;保山中心城区道路完好率不低于97%,其他城市道路完好率不低于96%

(二)全面完善道路照明设施。按照建成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装灯率100%的目标,排查照明设施情况,制定补建计划,及时启动建设工作,完善道路路灯建设。

(三)全面推进停车设施建设。结合公共交通站点、慢行系统及专用道路布置停车场;合理化利用闲置空地、零散空间建设停车场;有条件区域布置道路港湾式停车设施;同步加快建设大型综合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力争2025年底,保山中心城市公共停车场车位占比16%、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达2/100平方米,其他城市公共停车场车位占比15%、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达1.8/100平方米。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供给总量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倍,中心城市新建住宅配比不小于1:1.8

六、合理配置和更新城市公厕

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按5-7/平方公里的配置标准,推动落实城市公厕补短板计划,合理配置城市公厕。全面提升改造设施不完善、建设不达标的城市公厕;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和智慧公厕;公厕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积极完善公共厕所标识建设,实现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共广场、公共公园、景区景点每隔500米至少能看到一处公共卫生间指示牌的目标。进一步鼓励公共机构厕所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公厕服务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