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25516-1-/2021-0926002 发布机构 保山市统计局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2-04-1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聚力“六稳”、“六保”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省统计局党组书记 局长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李启荣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202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为我们展现了过去一年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展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一、逆风破浪、强劲反弹,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0年初,疫情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复工复产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总量迈向新台阶。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深化改革创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521.90亿元,迈上2.4万亿元台阶。从增速看,一季度下降4.3%,二季度增长4.8%,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7.2%,全年经济触底反弹,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0%,高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展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三次产业全面恢复。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高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达416.04万吨,增长2.9%;蔬菜产量2507.89万吨,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6%,高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8%,高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5%。

内外需求持续释放。投资稳增长效果明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工业投资增长5.4%。消费品市场信心回稳。年末消费市场总体规模已恢复至2019年的96.4%,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 %。升级类智能产品增长突出,智能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27.7%和13.1%,新能源汽车增长30.3%。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89.46亿美元,增长15.6%。其中,出口总额221.40亿美元,增长47.4%。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力不断增强,对东盟进出口178.5亿美元,增长7.7%。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67个,增长13.1%。

财税收支稳定增长。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税收收入完成1453.07亿元,增长0.2%。其中,企业所得税完成217.62亿元,增长8.4%。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974.01亿元,增长3.0%。

二、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六稳”、“六保”成效显著

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基本盘。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扎实有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9.35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5.5万人,外出农民工较上年增加45.2万人。基础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3.9万人。全省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提高至73.9%。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78.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5元,增长5.5%。

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取得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700亿元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66.0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364.65万户。企业效益较快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提升,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6%。资本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7544.2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56亿元。全年中央直达和参照直达管理的资金1077亿元,省对下财力补助增长25.5%。财政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230亿元,增长21%,增量增幅均排全国第1位。

保粮食能源安全成效明显。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粮食产量达1895.86万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产量2507.89万吨,增长8.8%。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16.04万吨,增长2.9%。能源供应稳定充足,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原煤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增长5.9%,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水电、风电、光伏电)3041.37亿千瓦时,比重达8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增长5.5%。

三、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发展动能潜力激发

坚持发挥优势、聚焦重点,集中力量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成效显著。“绿色食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认定200个“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全省鲜切花、咖啡、核桃、中药材、烟叶产量排全国第1位,茶叶、糖料产量排全国第2位。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8%,占全部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云系”、“滇牌”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排全省第1位。“绿色能源牌”潜能释放。全省发电装机容量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光伏电)占比85.4%,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绿色铝、绿色硅工业增加值增长7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8.6个百分点。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全年接待游客5.2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77亿元。新增9个国家级文旅品牌,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特色小镇等成为旅游新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量”与“质”双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6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38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34.88亿元,营业收入5185.1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3662.27亿元,利润总额356.37亿元。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8.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3.1%。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在神火、魏桥等水电铝项目新建投产的带动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水电铝增加值增长57.5%。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99.6%,较上年提高71.4个百分点。全年建成5G基站1.85万个,16个州(市)建成区块链服务网络城市节点,建成一批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四、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三个定位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区域城乡协同发展步伐加快。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44.22万贫困人口脱贫、429个贫困村出列、9个贫困县摘帽。原88个贫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1.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万元,增长9.0%,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增速高2.1和1.1个百分点。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省民族自治地方(8个民族自治州及20个民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关口,增长4.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6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1.2%,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25个边境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3.06亿元,增长5.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1.1%。

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万元,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万元,增长3.5%,农村快于城镇4.4个百分点。

五、基础先行、生态优先,“美丽云南”魅力彰显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效显现,七彩云南魅力进一步彰显。

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7%,比全国高4.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0.3%。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000公里,总里程超过9000公里,110个县(市、区)实现通高速。全省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53.38万户。其中5G用户779.75万户。邮政企业网点乡镇覆盖率100%,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99.7%。

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4.9%,电力消费量增长16.2%,分别高于焦炭消费量增速24.3和15.6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持续加大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投入,高原湖泊治理稳步推进,全年生态保护投资增长13.1%。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5.42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6.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5.04%,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4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4%,提高0.6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5%,提高0.5个百分点。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8%。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洱海、滇池保护治理深入推进,水质不断好转,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星云湖、异龙湖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

六、以人为本、强化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同步提升。

社会保障日趋健全。全年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9%。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51.46万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40.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增加27.37万人。年末全省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3658个,社会服务床位12.9万张。其中养老床位12.2万张,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1719个。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580项,全年专利申请46397件,获专利授权28943件。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2%。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2个,文化馆149个,公共图书馆151个,博物馆161个。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6.5%。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627个,拥有床位数32.5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6.65万人。率先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省级区域性疾控和国门疾控中心建设,129个县(市、区)核酸检测能力实现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云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从14960.00亿元增加到24521.90亿元,在全国的排位从2015年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世界一流“三张牌”扎实推进,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7%,高于全国平均实际增速1.1个百分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50.2万人,比2015年多196.9万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2%。五年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年均投资增长13.1%。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56.7%提高到65.04%,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显著,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意义重大。全省上下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全产业链重塑支柱产业、打造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民生保障,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