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9518791-2-/2020-0927002 发布机构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0-08-1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保山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30号建议答复的函

杨润民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的关注。你提出的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合理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局十分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落实。

一、关于注重非遗活态传承保护相关问题的建议

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非遗活态传承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法定要求,实行项目、传承人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应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实行县、市、省、国家逐级申报的体系化保护,并对应评审命名各级传承人,对所有列入名录的项目进行活态传承保护。

目前,我市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1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7项,市级176项,县级111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45人,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61人,市级199人,县级281人。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传承人专项补助经费用于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其中国家级每人每年20000元,省级8000元,市级1800元,县(市、区)500至1000元不等。当然,市县两级传承补助标准还比较低,还难以保障传承人有效开展传承活动,这也是我局一直在努力争取解决的问题。

在传承人活态传承管理方面,我局一是每年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请传承人为大学生、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授课,播撒非遗的种子;二是每年都组织不同形式的传承人培训,强化传承人的传承意识,熟悉政策法规和传承技能,促进传承人之间的传承经验交流;三是每年由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对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对合格的发放传承补助经费,对不合格的进行提醒谈话和相应处理;四是对传承人进行包装推介,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种类型的展会赛事,包括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全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另一方面编辑出版《保山非遗传承人》等书籍,充分肯定传承人的社会价值,帮助传承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帮助传承人开展生产性保护和产品研发,2019年牵线搭桥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民族非遗研究院,开发龙陵县傈僳族女子服饰项目,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组织传承人上央视展示技艺。此外,还重视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谱系和家族传承情况梳理研究,在项目评审、传承人命名时都作为必备内容之一加以审查和考虑,在传承工作中帮助整理和指导传承,鼓励他们带徒传艺,培养后继人才。“十四五”期间,我局计划从重点项目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保护计划,有针对性开展项目的活态传承。

二、关于鼓励家族传承,保留“本真”的建议

如何把握好非遗传承的“形式灵活”与“内容本真”,历来是非遗保护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一方面,我们既要坚守最核心的技艺,保持项目自身特色,保持“内容本真”;另一方面,又要把非遗项目从展柜中搬出来,注入时代创意之魂,做好“非遗+现代生活”的工作。非遗项目能千百年流传下来,根本原因是它对社会有价值,这种价值包括实用价值、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等。在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当下,非遗技艺只有做好传承创新,合理引入市场手段,才能为传承发展开拓更广阔的舞台。在非遗保护十六字方针中,“传承发展”正是非遗的生命力所在,腾冲皮影戏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例证,项目通过与现代商业、旅游业结合,创新发展方式,成立皮影小剧场、组建灵活的皮影戏演出队伍、开发相关文创旅游产品等,目前发展得非常好。

在传承方式上,非遗主要有群体传承、师徒传承、家族传承、活动传承等方式。案由中所提杨柳乡村寨对非遗重视不够、民族文化意识不强、产业化之路艰难、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具有普遍性。传承人作为传递非遗的关键元素,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传承人年岁已高,知识层次却不高,往往受传统思想影响不传外人,缺乏创新意识,不求发展,部分珍贵的技艺技能有失传的危险。为此,我们鼓励家族传承方式,并努力通过组织培训、参加活动、进校园授课、扶持产业等多种方式克服这一困难。多年来,我局一是积极借助外部力量,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和非遗专家,对我市500余名非遗传承人进行各类培训,提高传承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新时代元素融入古老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制作中,丰富非遗产品的表现形式,提高非遗产品的艺术性和流通性,增加传承人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二是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级展览交流展销推介活动,先后组织腾冲皮影戏、昌宁苗族服饰、永子、龙陵油纸伞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北京碧山街赶街活动”、“上海劳力士国际网球大师赛”非遗展、“云南省航空旅游市场(保山)推介会”非遗展、云南省民族服饰展销会、上海旅交会、昆明南博会、云南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文化博览会、上海民族民间博览会、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国家艺术节等面向国内外人士的展览展销活动;三是每年市县两级都广泛开展各种进校园、进社区展示宣传活动。下一步,我局会认真梳理研究非遗项目家族传承的问题,探寻可供推广的家族传承模式,争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对成功模式加以推广。

三、关于利用网络、表演、销售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

非遗项目地点很多在农村,传承人很多是农民,利用网络、表演、销售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非常好。开发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保山市加大对非遗产品的开发利用,不断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提升民间工艺产品的档次,积极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品牌,实现非遗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批品牌化的非遗产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隆阳区的永子、水泥浮雕装饰建材、彩嵌画、金鸡陶器、杨柳刺绣、沙登木桶及甑子,腾冲的圆角背幺、皮影靠子、腾越刺绣、腾冲玉雕、竹藤编日用品、农民画,龙陵的黄龙玉雕、龙陵纸伞、傈僳族绣品,施甸的金布朗绣品、竹篾草编、彩扎工艺,昌宁的苗族服饰及绣品等。此外,隆阳区端阳花市、施甸的年猪饭、腾冲的届头花海、龙陵傈僳族的刀杆节、昌宁的千年茶乡艺术节等以非遗为文化内涵的重要节庆活动成为我市非遗资源保护、展示和利用的有效载体,节庆本身就是非遗,同时也是承载各类非遗项目的载体。据统计,目前全市有109项非遗项目实现了“生产性保护”,有了较好的收益。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产业开发利用率达60%,对广大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疫情影响,今年我局还探索开展了“互联网+”“亲身体验”等保护模式,从宣传吸引、多元化销售方面进行合理引导,并积极对接商务等部门,共同搭建各类展示展销平台和渠道,将非遗产品纳入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网络进行宣传销售。比如杨柳乡的市级非遗项目刺绣,就可以指导传承人钱秀英在秀鞋帽等生活用品的基础上,拓展到绣装饰画或桌布等,增加产品种类、用途,提高产品性价比,并在网络上进行针线展示和绣样出售,并辅以刺绣教学视频,相信关注的人会更多,传承人收入也能提高。此外,我局正在推进市文化馆非遗中心数字化建设,为下一步发展网络非遗宣传销售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隆阳区文化馆就组织了桂香楼糕点等多个非遗项目网络促销,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四、关于开发非遗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议

在保山市非遗项目中,目前实现生产性保护的项目已经很多。比如食品类、技艺类都能够做到生产性保护传承,其中永子围棋制作技艺、腾冲皮影等不少项目都已经培育发展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龙头企业。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针对重点项目重点扶持培育,培育更多非遗项目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非遗项目普遍实现生产性保护。

再次感谢你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保山非遗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大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8月1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