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5356612-1/20240517-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投资促进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4-05-28 |
文号 | 浏览量 |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云南咖蒙实业有限公司正如保山咖啡行业迈入新阶段的一个缩影和范本,历经坎坷艰辛,映射时代红利。
2011年,深圳华强北,做IT产品的保山人王立军想要找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擅长数据分析的他通过调研将目光锁定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里的咖啡,原因很简单,家乡保山就是咖啡产区,要搞咖啡电商,他应该比很多人有基础。
2014年,带着“打造一个互联网爆款咖啡产品”的希冀,王立军回到保山创业,“咖蒙”品牌由此诞生。然而,花开寂寂,商海中一炮走红的故事向来离不开原始资本的积累或大资本的注入,他没有想当然地创造神话。
在很多人眼中,1989年出生的王立军其实比大多数同龄人更加成熟。因为家里早年经济困难,十几岁就到外地闯荡的他走过一些城市,做过许多行业,并不缺乏在商界和互联网行业打拼的思维和实战经验。
彼时,咖啡电商兴起不久,可以说是一片蓝海。只是当投身其中他才发现,这片市场虽然充满魅力和潜力,但也已经竞争重重。
原本只是想卖咖啡产品,现实却倒逼他为了降低成本长远发展而不得不考虑生产的事。可是,一旦要涉足生产领域,面对的又何止是怎样利用技术打通销路的问题,那是从原材料到加工甚至还有厂房建设等一系列的投入。
进,或者退——只在一念之间。
情 怀
潞江坝,干热河谷,阳光下串串闪烁红光的“玛瑙”不解人的困惑。
在保山,人人都会说家乡的小粒咖啡品质最好、香味最醇,历史上它曾最早代表中国咖啡获得国际金奖的辉煌至今让人骄傲,但它所走过的那一段尴尬期或者说是“失落期”,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一间间政府部门办公室,一场场关于重振小粒咖啡“金字招牌”的会议紧锣密鼓地召开。工作日夜兼程,人员忙进忙出——围绕如何从种植源头到互联网机遇两手抓的一场场头脑风暴从未间断;围绕如何克服重重历史遗留困难,最大化创造条件孵化企业、支持农户、培养人才的一项项扶持政策连连出台——很多人,都在为一杯保山小粒咖啡再度飘香而奔忙。
王立军已经在城区周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开了一间小作坊。
情怀固然不能解决一个人的生存,可他分明还记得,年少时一次次徘徊在昆明街头,看见省城的一个个土特产货架上就赫然陈列着“保山小粒咖啡”——咖啡,事业,乡愁——他也时常会感怀,虽然今天是以一种“误打误撞”的方式在两眼迷茫中步入这个行业,可既然做了,就不应该轻易回头。
随着一天天摸索、一点点积累,尽管离当时要闯一片天地的发心距离还很远,品牌没有做大,但自己也没有马上饿死。说到底,保山小粒咖啡是有市场的,只是以他当时的认知和能力,还没有找到真正拥抱这个市场的方式。
拥挤的世界中,一些人今天来了明天就走,王立军只等一个机遇。2015年,滇西电子商务产业园在保山义乌国际商贸城成立,他踊跃入驻,不知不觉汇入这趟“时代洪流”。
动 力
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企业也渐渐有了企业的样子。身边,绝大多数都是从事咖啡电商的年轻人,随着对这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实质性接触,王立军有了较快成长。
他很怀念那一段在电商园区打拼的日子,那时,常有各种业务培训开展,电商、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总和他们密切交流。每当有外来领导或行业人员走进园区,他们总有机会给大家亲手端上一杯喷香的保山小粒咖啡,坐在一起分享或探讨更多行业信息和经验。
最切实的帮扶他也曾得到。在创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政府部门给予了他创业扶持资金,并帮助他申请贷款。一些长远的合作通过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对接也开始慢慢建立……
各个环节似乎都在打通,此时的他感到已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保山咖啡行业已在振翅待飞,他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现在,他就要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网络销售平台的打造上了。
淘宝、天猫、京东,短短几年内,王立军大力开拓自己的咖啡电商阵地。做事情讲求精细化的他,从产品定位到包装设计等方方面面皆投入了极大的精力。那些日子,公司就是家,无数个深夜,他在电脑前分析数据、思考运营、设计方案。在一块白板的板书上,记录着他的许多灵感和思考的轨迹。
“咖蒙”咖啡产品已逐渐做出辨识度,“爆款”有了,偶然漂亮的数据也有了。不少消费者用一次次回购,表达了对其的认可。
然而,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实际上,在互联网造富神话通过媒体越来越多被讲述被放大的背后,王立军更加感到自己面对的是一张看不见客户的网,很多时候,他就像置身于迷雾森林,不远处仿佛就是黄金海岸,可弥漫四周的依然是各种不确定性。
思 索
在此期间,王立军已在打造“庄园+合作社+农户”等线下环节上发力。他与农户合作种植了传统的潞江坝老品种咖啡铁皮卡、S288,以及一些新兴品种如卡杜拉、黄波旁、SL28等精品咖啡豆,同时不断打磨厌氧日晒、厌氧蜜处理等一系列咖啡特殊处理法。
几年来,自己挣的每一分钱可以说几乎都又重新投入到了产业链的循环中,可“场面”越大越难控制,回报没有来得很快,眼看300多万进去了,链条转动得却依然像个年迈老人的步履。王立军有些撑不住了,更怕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他有一肚子的苦,却无法对别人倾诉。
在不能强劲发展就有可能迅速消亡的现实里,他默默按下了暂停键。外人都不知道原因,一些忠实的顾客甚至还在思忖,怎么卖得好好的豆子一段时间来感觉做得不那么“积极”了。实际上,王立军给了自己三个月的“反思期”,认真思考这样看似铺张一片的生意到底是打自我消耗战,还是能最终转化为利润——如果认知不清,那就不应该继续。
从以往对消费场景和客户群数据的大量积累中,王立军先分析终端壁垒产生的原因,他认为自己并没有真正摸清客户喜好和产品区域性投放的关系。在生产环节,他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
正是这一次深入查找痛点的反思,让他形成一个结论,也是日后自己秉持的理念:只有做到标准化的优秀产品和足够的产能才能承接更大的订单并让公司稳固发展。而针对消费者喜好越来越多元化的特点,则应该在产品设计上有的放矢且与时俱进,相当于快速出拳也能快速转身。
思路清晰了,公司运营也应当尽快回到正轨。2019年,王立军重新定位了品牌并整合团队。如果把这一段比作重新开始,那他有的是比“鸡血期”更多一分的冷静。可此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不允许他按胸中宏图大志大刀阔斧地干,所以,他把自己的智慧和技术也转化成了“产品”。
这一阶段,王立军主要为另外几家咖啡商户提供运营服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带领团队做到了从0到2000余万的销售数据。这几家公司的实际情况是有工厂而欠缺网络销售体系,王立军在运营服务的新模式实践中,一方面养活了自己的公司,一方面也证明了自己的分析。
希 望
走进今天的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园,对于任何一名土生土长的保山人来说,都很难不感叹近年来保山整个咖啡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两年前,王立军的企业云南咖蒙实业有限公司第一批入驻了园区。
如今的“咖蒙”,已建成10580余平方米的精深烘焙咖啡生产线1条,做到年产能烘焙豆1200余吨、挂耳咖啡2700万片,拥有咖啡相关注册商标110余枚,专利13个,加工及代加工包括日韩等多国在内的系列咖啡产品200余款,产品设计全部采用AI智能系统。
从门外汉,到小商人,再到一个企业家;从一年只卖七八公斤咖啡豆,到拥有系列产品,再到销量增至几百吨、上千吨,除了自身的努力,很难说不是环境的造就和政府支持的结果。
作为保山市咖啡产业协会监事长的王立军,现在每当带领各地到访客人参观园区时,总会怀揣一个保山咖啡人的自信向人们介绍园区的情况和保山咖啡行业的发展概况。
园区内,近两年刚建成的亚洲最大单条咖啡生产线每时每刻都在忙碌运转……
在厚积薄发、砥砺前行中,2023年11月,云南咖蒙实业有限公司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同年,被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定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就在今年3月28日至31日于昆明公园1903凯旋广场举行的“云南美好生活·2024茶咖网络文化节”上,公司推出的系列产品也受到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人群的大力追捧。
展望未来五年,王立军计划首先要改善企农利益连接机制,增大土地流转面积,减少土地租赁比重,为现代规模化农业模式打下基础;此外,更要提升咖啡精深加工水平,升级各条生产线,向国际标准化不断靠拢。
对标行业其他公司,他当前最大的理想是做集种植、初加工、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农庄,并结合潞江坝咖啡特色小镇和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努力建成新型田园综合体。
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和不断“更新”,意欲在云南特色咖啡旅游市场和场馆上展露一番拳脚的“咖蒙”(含旗下其他品牌)现已在全省多个旅游景区铺设旅游产品门店130多家……
转载来源:保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