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512-9/20240110-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民政局 |
公开目录 | 儿童福利 | 发布日期 | 2024-01-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要求,昌宁县率先在大田坝镇打造留守儿童关心关爱示范点,通过“组建一支队伍、形成一套档案、建好一个阵地、落实一批帮扶、搭建一串平台、组织一批活动、实施一批源头工程、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讲好一堂课”,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规范化、精准化、多样化、社会化、常效化、常态化。
搭班子、摸底子,促进关爱救助规范化、精准化
在县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以县挂包领导为指挥长,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乡镇、村(社区)、学校等各方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指挥调度、服务保障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促进关爱救助规范化、精准化。一是组建一支队伍。组建一支由“一名县级干部、一名镇级干部、一名村(社区)干部、一名学校教师、一名委托监护人、一名友好邻居”组成的挂包队伍,有针对性地挂联到特殊留守儿童,全面跟进留守儿童学业、生活、心理、思想、健康等重要情况,因人施策、按需帮扶。目前,77名县级干部和15名镇级干部与438名留守儿童实现结对。全镇还明确7名学校校长为留守儿童“校内总代理家长”、114名班主任为班级“校内代理家长”,明确6名女性村干部为留守儿童“校外总代理家长”,实现学校、监护人及“代理家长”无缝衔接。二是形成一套档案。以镇村干部和教师为主要力量,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走访,全面摸清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建立以“三知”(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留守儿童档案,并制定关爱救助保护具体措施,形成一套“底数清、情况清、需求清”的“三清”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人一策”“一乡一账”。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每季度对相关数据进行常态化更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目前,共完成1轮走访,覆盖留守儿童家庭383户,建立留守儿童档案438套。三是建好一个阵地。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整合党员活动室、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现有资源建立社会服务实践站6个。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站长,由“校外代理家长”、党员、退休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等群体组成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活动。如:大田坝社区利用假期时间,动员返乡大学生、驻村工作队、“三支一扶”志愿者等力量,在社会服务实践站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益智游戏、文艺课堂等活动,覆盖全社区109名儿童。又如:新寨村依托市卫健委挂钩帮扶资源,在社会服务实践站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坚持“普惠+重点关注”原则,成功为42名儿童开展心理辅导。下一步,将在镇卫生院建立一个心理健康辅导站,在村(社区)建立1个心理健康辅导室,为全镇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
结对子、开路子,促进关爱救助多样化、社会化
坚持“普惠性+重点性”关爱相结合,用好用活用足民政救助、教育资助、社会帮助、法治维护等保障措施,杜绝“标签化”,杜绝“形式主义”,织好织密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三张网”,促进关爱救助多样化、社会化。一是落实一批帮扶,织牢“保障网”。依托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平台,用好民政部门政策兜底、临时救助,教育部门雨露计划、教育扶贫项目等政策,将全镇71名留守儿童纳入关爱救助范围,确保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比如:对65名生活困难留守儿童、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名孤儿实施救助保障,帮助12名儿童圆梦大学。二是搭建一组平台,织好“救助网”。依托群团组织、企业家协会、慈善会等公益优势,运用好“95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等载体,搭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实施康复救助、爱心助学、生活帮扶等系列关爱救助保护行动,更好满足留守儿童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帮扶需求。比如:2023年大田坝镇组织干部职工、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共捐赠各类物资及资金26万元,受助儿童363人。又如:文沧村驻村工作队主动联系动员8名青年企业家与42名留守儿童结对,适时开展爱心救助、爱心家访,“微心愿”等活动;积极对接保山市侧耳倾听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为文沧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三是组织一批活动,织密“关爱网”。坚持“五育并举”,通过“经常性+专业性”“大众化+特色化”等方式,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体艺术节”、“爱心童游”学习实践活动、亲子活动、手工制作等各种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不断增强留守儿童幸福感、获得感。比如:文沧村组建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小学教师、村优秀大学生为主的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1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又如:大田坝中学积极协调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员刘维鑫为全校师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
找根子、治里子,促进关爱救助常效化、常态化
以源头治理为根本,探索建立和实施源头预防、专业队伍建设、社会力量激发等长效机制和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留守”问题,从根本上促进留守儿童关爱救助常效化、常态化。一是实施一批源头工程。依托本地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按照“镇有主导、村有支柱”的“1+6”产业发展模式,实施腌腊厂建设、智能茶厂建设等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发展胡蜂、生态鱼养殖和柑橘等特色种植,多渠道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务工劳动力返乡发展,带动更多留守儿童家庭就近择业,减少亲子分离现象。比如:文沧村依托阳光玫瑰种植基地,通过“村办企业”“村企共建”“村企联建”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13646元,全村留守儿童发生率低于全镇0.5个百分点。又如:新寨村积极探索种植黄桃、万寿菊等新兴产业,带动全村40余名妇女留村务工,把父母留在孩子身边。二是开展一场专项整治。每季度开展一次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文化环境、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治安秩序、酒店宾馆、消防安全等检查排查力度,着力清除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和不良环境,筑牢留守儿童安全防线。比如:县公安局、县文旅局、县市管局、县消防大队、县烟草专卖局、大田坝镇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检查专项行动,从严取缔学校附近200米范围内的烟草专卖店,同步开展校内消防、食品等安全检查8次。三是讲好一堂课。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重点上好传统文化课、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普法宣传课、科普宣传课、趣味阅读课、卫生健康课7堂课,打造“七彩课堂”,让留守儿童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比如:利用“火塘会”“院坝会”等契机,开展家庭暴力、彩礼等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婚恋家庭矛盾纠纷防范化解能力,有效减少因家庭矛盾纠纷造成儿童留守、监护缺位等问题。又如:通过乡镇“点单”+县直部门“派餐”工作机制,县人民检察院牵头,到大田坝中学上了一节普法宣传课;由县文明办牵头,协调保山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到大田坝中学上了一节心理健康课。
目前,昌宁县立足大田坝镇“九个一”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部分县处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专班下设7个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同时,研究制定了《昌宁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昌宁县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措施,积极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氛围,系统构建党政齐抓、社会关爱、家庭放心、儿童温暖工作体系,全力打造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昌宁示范”“保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