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25527-6/20240704-00002 发布机构 保山市水务局
公开目录 河长制工作 发布日期 2024-07-0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2024年保山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2024年6月26日,市委书记、市总河长杨军签发实施2024年保山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保山市总河长令第10号


2024保山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河长制工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要求,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

(一)夯实管护责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保山市委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长制工作的通知》(发〔202215)要求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河湖长动态调整和管护责任移交机制,提升履职质效,强化对河湖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级河长、河长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强化区域协作。健全完善重点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州市间、县市区间联防联控机制,签订联动协议及成立跨区域党建联盟,开展联合巡河、联合保洁、联合治理、联合执法。进一步完善流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河流管理保护警务协作机制,提升跨流域联防联控工作效能,推动形成跨界河流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三)深化“河湖长+”。持续深化“河湖警长制”“河湖长+检察长”等联动协作机制,对河湖管理保护中不作为、乱作为及涉水违法案件查办等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配合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四)夯实基层管护。完善河湖管理保护网格化管理,健全河湖日常巡查管护制度,整合优化护林员、护河员、网格员资源,明确巡河护河职责,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巡查管护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基层河湖管护人员,加强乡村河湖管护。加大对河长制工作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将河长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五)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各级河长办设置,推进河长制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充实人员配置,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强化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河长联系部门履职提醒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培训,持续提升各级河长、河长制工作人员、巡河湖员履职能力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级河长、河长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六)强化监督检查健全河湖管理监督检查体系,重点围绕河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河长履职、河湖库清四乱、水土保持、小水电清理整改、入河排污口整治、尾矿库环境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长江十年禁渔、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开展督导检查、暗访督查、执法检查,协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重点针对2018年以来发现的河湖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严肃整治久拖不决、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确保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到位牵头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政协办公室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各级河长、河长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七)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贯彻执行保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深入落实中共保山市委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长制工作的通知》(发〔202215)要求。积极做好《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工作。研究出台河长制工作有关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政府规章牵头单位: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环境司法水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二、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八)深入推进劣类水体清零行动继续加大东河、施甸河等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打好重度污染水体脱劣攻坚战。按照脱劣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地表水劣类断面整治工作,因地制宜对不达标断面开展专项行动。建立水环境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断面水质治理成效,脱劣断面水质持续提升国控省控达标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

(九)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整治。深入实施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力推进污水管网维护及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推进落实《保山市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巩固提升”的思路,推广占地面积小、项目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一村一策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

(十)强化城乡垃圾整治。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短板,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健全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大城乡建筑垃圾的处置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提高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20241231日前全面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

(十一)强化黑臭水体整治继续巩固红花河、大小桥河、城北防洪河和易畴河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水质监测,坚决杜绝出现返黑返臭现象。常态化开展黑臭水体排查,建立并动态更新黑臭水体清单,坚持边排查边整治,确保黑臭水体长期动态清零。以控源截污为根本,综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系统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牵头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

(十二)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推进龙川江流域、滥枣河流域、大田坝河流域等水环境问题突出地方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规范提升畜禽养殖户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粪肥还田利用示范基地,培育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养殖场建立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台账,推广养殖新技术,推进种养结合,畅通粪肥还田渠道,确保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畜禽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牵头单位:农业农村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十三)强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广三新、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促进化肥减量集成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农药减量。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十四)强化工业污集中整治。推进全市工业园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加强现有工业企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监管,全面核查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运行情况,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保山产业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委科技

(十五)强化旅游业污染防治。加快完善各类旅游景区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控旅游景点内的交通设施、服务网点,有效防治旅游污染问题。引导企业、商家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推进废水处理循环利用。〔牵头单位: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十六)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加强船舶水污染物监管,持续强化船舶污染接收物转运处置,保持船舶水污染物转运处置率在90%以上,确保船舶污染物闭环管理。推动船舶靠泊使用岸电,推动码头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降低岸电使用成本。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七)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要求,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全覆盖排查溯源,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督促各地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牵头单位: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

(十八)强化渔业资源保护。持续强化渔政执法监管,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动真碰硬监管执法,加强对电、炸、毒等违法捕鱼行为打击力度,深入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牵头单位:农业农村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十九)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加强水源地执法监督,强化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完善多水源互为备用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扎实做好县级以上城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工作。加快推进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大力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稳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三、严格空间管控,继续加强水域岸线管

(二十)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各县(市、区)要以总河长令对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作出工作安排。各级河长组织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河湖遥感疑似问题图斑核查。实行台账管理,将全部问题及“三个清单”纳入全国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四乱”问题台账。严格限期整改,20241231日前完成当年新发现问题的清理整治。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能源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十一)全力整治侵占水库库容突出问题2024年起,利用2年时间重点对筑坝拦汊、围(填)库造地、填埋垃圾渣土、非法建(构)筑物等侵占水库库容和分隔库区水面等行为全面排查整治。组织各有关部门结合大中型水库库容曲线复核,对防洪库容侵占严重的大中小型水库进行重点整治。20241231日前,完成防洪库容侵占严重的大中型水库清理整治任务。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能源局〕

(二十二)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与监管。遵循“确有必要、无法避让、确保安全”的原则,严格依法依规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符、弄虚作假等问题,造成河湖面积萎缩、阻滞行洪、生态功能退化的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责问责。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二十三)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强化各级河长对河道采砂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河道健康和安全为前提,加强河道采砂规划、年度采砂实施方案编制、审查、审批、实施工作,积极探索推行河道砂石资源统一开采经营,督促采砂管理责任人履职尽责,规范河道采砂许可程序。强化河道砂石开采、运输、堆存全过程监管,推进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电子化。持续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对非法采砂进行严格巡查监管和依法打击,完善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查处各类涉砂违法犯罪行为。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民检察院

坚持人水和谐提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二十四)强化水安全保障。科学有序推进保山市水网建设规划落地实施,着力构建一主、三江多支、北水南引、多源互通”空间布局,强化连通工程建设,建成“三纵三干、多支互补”的市级骨干网,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统筹保障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需求。严格落实1262”预警响应联动、直达基层责任人“叫应”机制,强化“四预”措施,强化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优化调度水库、江河洪水。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应急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气象局〕

(二十五)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守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大力宣传《节约用水条例》,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提升非常规水资源配置利用能力和水平巩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成效严格落实重点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和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持续推进取用水管理全过程管控工作,全面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优化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二十六)加强流域生态修复。贯彻执行《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2024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任务268平方公里以上,抓好2件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将河湖岸线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强化流域面山管控,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二十七)加强地下水管理。积极宣传贯彻《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推进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建设。开展无序取用地下水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启动地下水勘探、调查评价、禁限采区划定工作。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二十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持续推动小型水库标准化、物业化管护,全面落实水库安全责任制,落实管护人员和经费,认真做好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安全监测、调度运用、防汛抢险等工作,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二十九)强化水文化传承。深入挖掘保山治水、管水、用水、亲水等文化内涵,系统开展古桥、古堰、古渡口、古闸、古堤、古河道、古塘、古井、古水庙等古水利工程保护、修复。对近代水利工程建设、成效以及建设人物、故事等进行文化艺术性展示,彰显新时代治水精神,讲好治水故事,提升水文化影响力。充分挖掘水利工程文化功能,打造一批富含水文化元素的精品水利工程。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

(三十)强化绿美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绿美河湖建设,全面完成2件绿美河湖建设省级目标,力争创建14件市级绿美河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幸福河湖项目储备,谋划包装1个幸福河湖项目储备,形成一批人民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幸福河湖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夯实基础支撑,全面提升河湖管理效能

(三十一)梳理完善河湖名录。按时完成河湖名录梳理复核工作,逐步建立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外河湖名录动态调整山区河道管理名录及相关责任人2024930日前,完成纳入名录管理的山区河道、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下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下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建立健全河湖管理范围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堤防建设情况等及时调整河湖管理范围。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水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三十二)开展河湖健康评价。组织开展新一轮的河湖健康评价实测数据采集及“一河一策”方案滚动修编工作,并将健康评价成果充分应用到“一河一策”方案中。〔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级河长联系单位

(三十三)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规范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开展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认定、复核与动态监管。〔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三十四)加强智慧河湖建设。结合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强化水域岸线智慧监管,加强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电子采运单、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河湖监管效能整合河湖数据资源,着力推进全市所有流域水环境数据集成,实现数据“一数一源”和应用系统纵向贯通、横向协调,努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调度管理保护体系。优化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各类数据源互联互通更新机制。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三十五)加强典型培树。组织开展第五批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组织开展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征集、幸福河湖典型案例、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牵头单位: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六、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河湖共治共管强大合力

(三十六)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增强河湖长制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级河长、河长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十七)抓实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河湖管理工作中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强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河湖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级河长、河长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十八)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党建+河湖长制”工作,加强基层河湖管理队伍建设,优化人员力量配置,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加强与各级河长办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技术支撑单位的协同配合。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三十九)广泛开展宣传。加大对河湖长制工作正面宣传报道的频次和力度,切实提高河湖长制宣传覆盖面和群众对河湖长制知晓率,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鼓励社会力量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河湖保护治理和监督工作。开展河湖长制满意度调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民间河长、基层巡河员护河员作用,推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推动农村将河湖长制写入“村规民约”、融入村民自治,培养和引导基层群众形成良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让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委宣传部、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