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9130195-9/20240617-00002 发布机构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开目录 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云南行动 发布日期 2024-06-1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专报第16期保山市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情况专报

昌宁县:社区健康倡导成效明显


自2021年首次实施社区健康倡导与行为干预项目以来,昌宁县紧扣任务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乡村实施”的工作机制,以“三抓”实现“三提升”,高质量完成3个项目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抓统筹保障,提升指挥协调水平。一是成立领导机构,高位统筹。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健康、财政及13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区健康倡导与行为干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统筹各项工作;县政府每年印发 “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高位部署、高位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截至目前,全县13乡镇有100个村开展社区健康倡导与行为干预项目,覆盖率达80%。二是保障项目经费,高质推进。每年,由各乡镇牵头与健康倡导员签订工作协议,由县疾控中心进行验收,合格后立即一次性支付每人每年3600元劳务报酬,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2021年度和2022年度经费已全部兑现,2023年项目正在实施。科学统筹全县基本公共卫生资金,3年来累计协调、投入资金15万余元,用于培训、督导及宣教材料制作等,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强化沟通交流,高效实施。建立了昌宁社区健康倡导与行为干预管理群及业务交流群,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在同一“平台”上沟通交流,及时答疑解惑、研究对策,极大缩短了解决问题的“路程”。

抓技术支持,提升项目工作质量。一是成立技术指导组,统一标准。成立由县疾控中心主要领导任组长,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专家为成员的技术指导组,全面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和具体实施,确保全县项目工作标准统一。二是全覆盖进行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全体倡导员由县级统一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项目管理、干预理论、沟通技巧、心肺复苏、测量血压、测量血糖、使用体温计、洗手等方面;同时组织倡导员相互进行角色扮演,在实践中熟悉掌握健康知识、沟通技巧等能力。3年来,累计组织开展倡导员培训3次,受训人员400多人次;累计组织倡导对象培训24场次,受训人员1200多人次。三是严格督导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县项目办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随机开展督导指导,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不打折扣,实现全县项目工作步调一致。2022年度,县级对13乡镇督导2轮次,入户走访了65个村(社区)67个家庭,查阅资料1260多份,资料规范率为96.27%,对倡导员进行业务指导83人次。各乡镇累计开展督导60次,抽查服务对象人数346人,抽查记录资料2126余份,资料规范率为96.27%。

抓融合互促,提升项目工作成效。一是与健康家庭建设融合,促进家庭成员行为改变。对照“健康家庭评分标准”,确定重点倡导对象,围绕基本健康知识、家庭环境卫生、家庭成员个人基本卫生习惯、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家庭主要倡导对象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全体家庭成员“学知识、养习惯、增技能、促行为”。截至目前,全县应干预人数24000人,实际干预人数21918人,健康知识掌握率为81.83%,健康技能掌握率78.93%,健康行为改变率为72.23%。二是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融合,促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将社区健康倡导工作内容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由村医通过健康知识讲座、一对一个体化健康服务等方式,普及核心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2023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达23.43%,较2020年提升了2.84个百分点。三是与示范创建工作融合,促项目工作整体提升。结合国家卫生县复审、健康县城建设、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巩固提升等工作,充分发挥健康社区、健康餐厅、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支持性环境作用,结合“三减三健”“勤锻炼”等工作,将社区健康倡导融入到全县重点工作中,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实现各项工作“双赢双丰收”。(昌宁县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以绿美为笔 绘出人居环境

“新画卷”


施甸县甸阳镇乌邑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目标,以“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和农村户厕改造为抓手,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提升活动,在宜居宜业上下功夫,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引领,树好风向标。乌邑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首要政事、民生实事来抓,选优配强“领头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组建5支环境卫生保洁队伍,配合挂村领导、包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长效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并研究制定《乌邑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方案》,有效利用智慧大喇叭的“有声”优势,通过手机APP一键喊话功能,每天持续、定时播放《人居环境倡议书》,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向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充分激发群众主体意识。2024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宣传4次,召开户长会20场次,发放宣传册300余份,逐步实现群众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蜕变,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入耳、入脑、入心。

典型带动,打造示范点。乌邑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运用典型引路法,全力打造下同邑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下同邑自然村主要以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卫生改厕等为重点,逐步实现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并以点带面辐射到全村各个村民小组。2024年以来,乌邑村依托“我为家乡种棵树”志愿服务活动,整合资源,凝聚干群力量,在村组道路两侧广泛种植三角梅、芒果树200余棵,刷新外在“颜值”的同时提升内在“气质”。

网格管理,发动主力军。按照“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导”的原则,乌邑村依托5个特色党支部、3个网格区,到村、到组、到户、到人采取网格化管理,形成“纵横交错,连线成网”的覆盖格局。同时,以网格为单位,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的日常整治清理、督导检查、评比评优工作,有效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不断完善保洁员管理、监督及考核奖惩办法,与保洁员签订履职承诺书,对38名保洁员进行保洁区域划分,就辖区内堆放的垃圾、杂物、路旁杂草进行清理,村干部不定期到各个片区进行检查、督促,将村内享受民政低保救助的农户纳入村级保洁队伍,按照家庭享受低保政策类别及劳动力情况,详细分工,参与日常卫生清洁,绿化带管理与维护。群众监督让保洁员认真履职,保洁员监督街坊邻里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通过相互监督,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人居环境日益向好。(施甸专项办供稿



附件【专报第16期.do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