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25525-X-/2017-0204002 发布机构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17-02-0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保山市农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保山市农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保山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保山现代农业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攻坚时期。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制定《保山市农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成就  

  

第一节  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保山农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围绕既定的“农业稳市”战略,落实“四化五加强”工作措施,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力以赴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供坚实基础、“稳中有好”提供强力支撑,“稳中有快”增添底气。201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6.3亿元、农业总产值234.5亿元、农业增加值147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40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43%、78%、86%、153.3%。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12.9%,高标准农田建设比重44.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9.1%,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全市高原特色农业正在从依靠资源投入进入依靠科技进步的新时期,生产方式从依靠畜力为主转变为依靠机械为主的新阶段,农产品从卖原料进入卖商品的新时代。  

  

专栏1 “十二五”农业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指标      

    年份      

2010      

2015      

年均增长(%      

农业总产值(亿元)      

132      

234.5      

12.18      

农业增加值(亿元)      

79      

144      

12.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626      

8572      

17.3      

粮食总产量(万吨)      

113      

143.16      

4.85      

肉类总产量(万吨)      

30.81      

45.7      

8.2      

水产品产量(万吨)      

2.6      

4.42      

11.2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131.72      

215      

10.3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亿元)      

46.99      

148.18      

25.82      

备注: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6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万亩、万吨、亿元  

专栏2           “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成就一览表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类别      

面积      

产量      

产值      

面积      

产量      

产值      

面积      

产量      

产值      

粮食      

355.8      

112.57      

22.97      

394      

143.2      

32.5      

2      

4.9      

7.2      

油料      

54.3      

5.28      

2.63      

49.1      

7.05      

3.58      

-2.4      

5.9      

6.4      

茶叶      

53.96      

2.75      

4.17      

61.9      

4.6      

13.81      

2.8      

10.8      

27.1      

蚕桑      

13.6      

0.21      

0.53      

20.53      

0.59      

2.3      

8.6      

22.4      

34.1      

甘蔗      

46.9      

163.9      

5.24      

38.6      

143      

6.13      

-4      

-6.8      

-      

蔬菜      

39.9      

44.1      

6.79      

53.6      

70.09      

16.5      

6.1      

10.9      

19.4      

水果      

11.3      

6.86      

2.21      

14.27      

10.75      

3      

4.8      

9.4      

6.3      

咖啡      

13.76      

1.42      

1.87      

20      

2.8      

4      

7.8      

9.9      

16.4      

核桃      

350      

3.1      

9.3      

450      

8      

23      

5.2      

20.9      

19.9      

糯橄榄      

---      

---      

---      

15      

0.3      

0.05      

---      

---      

---      

红花油茶      

50      

0.05      

0.15      

90      

0.06      

0.2      

12.5      

3.7      

5.9      

烤烟      

41.19      

6.18      

8.9      

44.21      

6.4      

18.72      

1.4      

0.22      

16      

香料烟      

8.17      

1.23      

1.87      

7.97      

1.27      

2.77      

-0.5      

0.4      

8.1      

食用菌      

50.7      

0.95      

0.39      

333.5      

5      

5.8      

45.8      

39.4      

71.6      

花卉      

15      

---      

8      

40.6      

----      

10.4      

22      

----      

5.3      

水产品      

4.95      

2.6      

4.32      

15.33      

4.42      

8.69      

58.8      

62      

15      

畜禽产品      

---      

30.81      

45.3      

---      

45.7      

95.8      

---      

8.2      

16.2      

中药材      

22.91      

0.91      

3.25      

40.07      

3.82      

15.88      

11.8      

33.2      

37.3      

石斛      

---      

0.03      

0.54      

---      

0.34      

4.26      

---      

62.5      

51.15      

辣木      

---      

---      

---      

0.9      

0.41      

1.03      

---      

---      

---      

  

一、滇西粮仓地位巩固。粮食播种面积连续5年稳定在390万亩左右,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3.16万吨,比2010年增长26.7%。粮食平均单产367公斤,比2010年增加50公斤,实现“十二”连增。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0.8万亩,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保山市被列为“全国24个产粮大市之一”,隆阳区和腾冲市被列入“全国产粮大县”。市农业局荣获“云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隆阳区农业局和腾冲市农业局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隆阳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基地示范县”。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全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争先进位中做出重要贡献。  

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蚕桑、甘蔗、咖啡、油料、水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0多万亩,产量和产值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茶叶、蔬菜、花卉、中药材产值分别为13.8亿元、14.6亿元、10.4亿元、15.9亿元,均超过10亿元。鲜香菇产销量已占全省总量的80%。保山市被列为云南省“南菜北运”试点市、国家糖料基地、中国甜柿之乡。隆阳区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隆阳瓦窑镇坡脚村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腾冲市万亩油菜花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腾冲固东镇江东村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昌宁县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三、山地牧业健康发展。2015年实现畜牧业产值95.8亿元,比2010年增加50.5亿元,年均增长17%肉类总产45.7万吨,比2010年增14.89万吨,年均增长8.2%5年来,培育省级和市级畜牧龙头企业37个,发展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196个,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468个,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场21个、市级示范场58个。打造“爱艾”、“永坤”等12个畜牧产业品牌。隆阳区、腾冲市、昌宁县、施甸县先后列入“生猪调出大县”和中央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腾冲市槟榔江水牛、龙陵黄山羊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列入国家级遗传资源保种场;腾冲市巴福乐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评为国家级肉牛核心良种场。保山猪、龙陵黄山羊、腾冲槟榔江水牛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畜”。  

四、高效林业快速发展。2015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0.89亿元,比2010年增加50.7亿元,年均增长21.79%。活立木总蓄积1.1亿立方米,木本油料面积567万亩,产量8.3万吨,产值22.9亿元。隆阳区、腾冲市、昌宁县被评为“全省百万亩核桃生产县”。  

五、淡水渔业稳步发展。2015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5.33万亩、产量4.42万吨、总产值8.6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58.8%、62%、15%。稻田养鱼、莲下养殖24万亩,亩均收入800元左右,养殖户均增收2000元。水蛭养殖面积750亩,产量65,产值1400万元。“绿色稻米与生态鱼”种养模式初具规规模。“保山裂腹鱼、后背鲈鲤”等优质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取得成功。槟榔江黄斑褶鮡鱼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5年来无重大水生动物疾病疫情和渔业安全事故发生。  

六、开放农业加快发展。5年累计农产品出口2.5亿美元,销售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5年利用市外资金29.95亿元投入茶叶、蔬菜、水果、咖啡等产业发展,农业“请进来”工作取得实效。组织 500多家企业的1200多个农产品参加国内外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展销会,保山农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得到提升。“比顿咖啡、极边乌龙茶”等产品进入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销售业绩良好。“保山小粒咖啡、保山绿蚕豆、龙陵紫皮石斛、腾冲饵丝、昌宁核桃、龙陵黄山羊、保山甜柿、昌宁红茶、腾冲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油、保山猪、槟榔江水牛、腾冲雪鸡、明光小耳猪”等品牌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全省排名第2位。  

5年来,按照既定的农业发展思路,坚持不懈“抓基地、促存量;抓科技、促增量;抓装备、促效益;抓改革、促活力;抓品牌、促市场;抓保障、促后劲”,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5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全省排名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排名第一,种植业产值增幅全省排名第一,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幅全省排名第一,蚕桑产值增幅全省排名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度走在全省前列,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走在全省前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稻鱼工程示范走在全省前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农业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重大贡献,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第四种模式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一是为稳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7%5年年均增长13.2%,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左右,成为全市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压舱石”。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1%,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是保山经济社会发展顶住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稳压器”。二是为调结构作出重大贡献。全市粮经比为54.4:45.6,经作比重比2010年提高8.72个百分点;大力开展冬季农业开发,2015年全市冬季农业开发产值达35.9亿元、人均增收100元。三是为惠民生作出重大贡献。5年来,争取中央、省市财政强农惠农富农补贴资金15.7亿元,是争取上级资金历史最高的5年,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8.1万口、养殖小区72个,为美化农村环境、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开展职业农民转移培训3.07万人次,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四是为防风险作出重大贡献。千方百计稳定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数量足、价格稳。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认真履职,积极消除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打牢了全社会稳定的根基。  

  

第二节  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把“三农”发展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中央、省、市“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千方百计争取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农业工作,营造全社会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  

二、始终坚持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松劲。不折不扣兑付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农业保险补贴从无到有,坚持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力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根本利益,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坚决贯彻执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坚守耕地红线,强化基本农田建设,连续开展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千亿斤增粮等项目,稳步提高粮食产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四、始终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懈怠。生产条件从靠天吃饭向主动作为转变、生产主体从分散经营向组织化经营转变、生产对象从产品向商品转变、生产目的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生产投入从单纯依靠财政向多元化转变、生产工具从传统工具向现代装备转变、生产重心从面面俱到向突出重点转变、生产重点从重数量向增效益转变、生产管理从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9个转”全力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推动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五、始终坚持品牌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停步。不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推介和宣传保护,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农业竞争力和质量效益。围绕品牌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用品牌引领农产品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  

  

第二章 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机遇  

      

一、政策发展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省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并把“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对云南提出的“五个着力”之一,要求云南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加速高原特色农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省委、省政府定位保山要打造云南省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争创扩大沿边开放新高地。市委、市政府提出农业发展“规模化、工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总体要求,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二、深化改革的机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政策等一系类改革政策的制定出台,必将成为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从保山三产比重来看,一产比重高出全国全省,二产、三产发展滞后,对一产的拉动作用不强。工业增速下降带来的农产品原料需求下降等消极影响同样也不突出。从未来趋势看,保山还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城镇化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二产、三产的结构优化调整更需要一产在原料提供和消费保障方面的稳固支撑。高原特色农业“六大板块”的产业布局,符合国家在稳粮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新方向和新要求,能够在下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中占得先机。  

四、市场需求的机遇。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日益呈现功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趋势,个性化、小众化、高端化日益成为重点。利用好保山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生态环保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抓住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五、社会资本进入的机遇。新常态下,房地产、钢铁建材、矿产能源等行业产能在一段时间阶段性过剩,产业结构面临重新洗牌。高原特色农业“四张名片”的独特魅力和优质特色农业资源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利用好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的机遇,切实加强招商引资,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跨越发展。  

六、农业“走出去”的机遇。保山地处中国陆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枢纽,正成为国内资本布局南亚、东南亚农业领域的战略支点;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保山调研时对加快保山“走出去”提出了新要求,这将为保山农业立足外向型定位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政策、资源、市场等发展机遇。  

第二节 发展形势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刻。“十三五”期间,全面建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业,最大的短板在农村,农业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化的黄金期。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民增收“十二连快”,农业连年丰收,但也出现了一些放松农业、忽视农业的声音。迫切需要我们凝聚共识,高位推进,绝对不允许高点变成拐点,农业发展进入巩固好形势的关键期。耕地质量下降,面源污染加重,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迫切需要农业在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调整,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农民的种植习惯等必须进行转变,农业发展进入发展方式的转型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增产,农产品产量增加,但质量不高,国际国内竞争力弱,农业发展进入提升竞争力的爬坡期。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农业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迫切需要攻坚克难,农业发展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同时,各种新老矛盾叠加,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产品市场需求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这些大趋势,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现实性和必然性。从保山看,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构建“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大历史机遇,结合保山农业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规模化、工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总体要求,发挥区位、资源、产业、文化和作风5大优势。补齐交通、产业、医疗、机制体制和思想观念5大短板。实施高速发展、改革创新、平安法治、三严三实、脱贫攻坚和碧水蓝天6大工程。打造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和现代物流6大产业。建设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中心城市 “三个万亩工程”和“园中园”共建三大重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这个保障,努力实现“十三五”末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100亿元以上两个目标。  

  

  

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  

在连续多年的增产增效之后,农业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集边疆、山区、贫困于一体仍然是保山最大的市情,经济体量小、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突出、投资拉动乏力、产业提质增效任务很重、主动招商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仍然是保山最大的差距。二是“天花板”、“地板”、“黄线”、“红灯”四大约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板”;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抬高了生产成本的“地板”;我国农产品综合支持量,已经接近和超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的“黄线”;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生活垃圾污染不容忽视,农村环境问题面临“红灯”。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低,投入不足,科技创新驱动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农业发展高位运行,持续丰产丰收困难更多,挑战更大。五是农业金融制约难突破。融资抵押贷款难,金融进入农业的政策性支持仍不足。五是农业发展存在高效益农作物种植面积小的短板、耕地产出率低的短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短板、用工业化理念、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撬动农业发展意识落后的短板、农业现代化发展定量指标差距大的短板、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不足的短板、农业招商引资乏力的短板。在四化推进过程中,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农村仍然是弱势区域,这是一个基本现实,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实现保山农业跨越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第三章 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保山市委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农业规模化,按照“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保山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  

  

第二节  发展理念  

——创新强农。以创新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方位推进农业科技、物质装备、经营方式、产权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探索适应市情、农情,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协调惠农。以协调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突破瓶颈,补齐短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城乡统筹,加快形成科学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兴农。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构建以绿色环境为前提、绿色生产为基础、绿色产品为标志、绿色生活为追求的绿色农业体系,提高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放助农。以开放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农业发展战略空间,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对外开放局面,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国际影响力。  

——共享富农。以共享发展促进农业农村更加和谐稳定。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推进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更加注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加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加注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这个总目标,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700亿大农业,百亿主导生产,十亿优势特色产业,亿元地域产业,培育4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农业小巨人。稳步提升粮油、两烟、畜牧、茶叶、咖啡、水果、蚕桑、甘蔗8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蔬菜、核桃、石斛、红花油茶、坚果、林下产业6大生态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中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糯橄榄4大新兴产业。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研究,与全省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专栏3  农业经济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        

2020        

年均增长(%        

农业经济      

总量      

农业总产值(亿元)      

234.5      

330      

7      

农业增加值(亿元)      

147      

210      

6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亿元)      

148.18      

370      

20      

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食生产能力(万吨)      

143.16      

153      

1.3      

肉类产量(万吨)      

45.7      

55      

3.8      

水产品产量(万吨)      

4.42      

6.3      

7.35      

农业技术      

装备水平      

农业科技贡献率(%      

50      

55      

——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49.1      

54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      

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个)      

0      

10      

——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个)      

49      

80      

6.28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      

2277      

2500      

1.89      

农业庄园(个)      

55      

100      

13      

家庭农场(个)      

107      

1000      

56.36      

新型职业农民(万人)      

0.2      

1      

37.98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亩均农药施用量增长(%      

0      

0      

——      

亩均化肥施用量增长(%      

0      

0      

——      

农民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572      

15000      

11.84      

  

  

                                 单位:万亩、万吨  

专栏4     “十三五”全市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目标

名称      

面积      

产量      

产值      

合计      

年均增长%      

种植业      

粮食      

392      

153      

210      

11      

油料      

50      

8.4      

茶叶      

63      

5.6      

甘蔗      

40      

160      

咖啡      

25      

4      

水果      

60      

100      

蚕桑      

28.7      

0.9      

烤烟      

45      

6.07      

香料烟      

10      

1.5      

中药材      

50      

20      

蔬菜      

70      

140      

花卉      

45      

---      

辣木      

5      

2.5      

林业      

核桃      

450      

25      

200      

21      

红花油茶      

100      

0.2      

坚果      

30      

0.4      

糯橄榄      

20      

1.6      

石斛      

1500万㎡      

0.8      

食用菌      

1      

15      

畜牧业      

肉类      

---      

65      

150      

6.8      

渔业      

水产品      

15      

6.3      

11      

13      

稻田养鱼      

24      

0.7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并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千亿斤增粮、糖料蔗核心基地、优势畜产品基地、中低产田地改造、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肥、节水、节药、节种、节油的农业生产适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 年完成17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368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改造低产林地180万亩,力争水利化程度达49%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54%  

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宜进则进、宜退则退,粮经比例由“十二五”末的64:36调整为“十三五”末的45:55。2017年底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制定“草原保护制度工作方案、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意见、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继承权试点方案、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意见、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备案”等意见或方案。完善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办法、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林木权证核发工作,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启动农村水利“三试点一规划”改革试点,深化水利投融资及市场化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小巨人”领军企业。到2020 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70 户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达到2500 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庄园100个,家庭农场1000 个以上,种养大户1 万户以上,新型职业农民1 万人以上。  

三、打造农特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按照“规模化、工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巩固提升粮油、烤烟、香料烟、畜牧、茶叶、咖啡、水果、蚕桑、甘蔗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蔬菜、核桃、石斛、红花油茶、坚果、林下产业等生态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柑橘、中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糯橄榄、花卉、蓝莓等新兴产业,结合原料供给配套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食品、香料、药品、保健品等生产。支持传统行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支持加工企业运用生物技术、临界CO2 萃取技术、超微技术等,推进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制茶企业开发红碎茶、茶多酚、茶饮料及茶美容保健品,支持企业利用石斛、银杏、红豆杉等资源,开发保健食品。围绕养殖加工一体全产业链布局,发展肉制品业和乳制品业。发展肉猪、肉牛、肉禽、肉羊、蜂蜜规模化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以龙陵黄山羊、槟榔江奶水牛等地方特优品种为重点,发展冷鲜肉、熟肉制品精深加工,以牛乳或羊乳等原料,发展杀菌奶、酸奶、脱脂乳粉、婴幼儿乳粉等制品加工。  

四、打造规模农业示范区,推动规模农业发展。利用好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中麒、中业、恒冠泰达等10 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龙头企业,建设10个规模农业示范区。推广褚橙模式,发挥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的资源优势,用工业化的理念和管理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休闲、科教、健康为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新模式。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加大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工作力度。围绕巩固提升滇西粮仓和茶叶、蔗糖、蔬菜、石斛、咖啡、木本油料、畜牧业、淡水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推广。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加大新良种、新技术、新肥料推广应用力度,实施高产创建、水改旱、集中育苗育秧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良肥、良田等八良农业科技。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病虫害防治、健康养殖、农机农艺融合、储藏保鲜等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着力培育一大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人员、职业农民技工、农民专业组织和农村经纪人。  

六、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抢抓农业对外开展新机遇,加强农业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产品出口,坚持走“高端化、网络化、品牌化”的市场开拓路子,引导农民规模种植,帮助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展示、网络销售、网络宣传,打响保山农产品的生态牌、健康牌、养生牌,打造保山农产品“品牌群”。进一步挖掘和储备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到保山参与农业产业开发。  

七、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潜力。加强与省内外大中院校联合互动,在中、小型农机具的开发研究上争取有新突破。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提高机械耕种收水平,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扩大农产品“线上线下、店内店外、场内场外”营销的市场份额。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培训4万人次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40亿元以上。充分利用“数字乡村网、三农通、农业信息网”等农业信息平台,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网络等现代信息方式,实现信息促生产、信息保安全和信息惠民生的目标。  

  

第五章  产业布局  

  

一、种植业  

围绕粮食、油料、甘蔗、茶叶、咖啡、蚕桑、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产业开展优势区域建设。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生产基地。  

专栏5 :           种植业产业区域布局        

粮食        

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392万亩,重点布局54个乡镇。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其中新建40.2万亩,分别是隆阳区8.3万亩,施甸县5.1万亩,腾冲市12.7万亩,龙陵县7万亩,昌宁县6.2万亩。      

油料        

到2020年油料种植面积50万亩,重点布局21个乡镇。建设30万亩油菜生产基地。优化种植品种,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打造全省油料种植基地。      

甘蔗        

到2020年甘蔗种植面积40万亩,重点布局25个乡镇。在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和昌宁县建设糖料蔗核心基地,进一步优化品种,合理施肥,强化科技措施,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单产。      

茶叶        

到2020年茶叶种植面积63万亩,重点布局25个乡镇。进一步加大标准茶园建设,推广茶苗良种,强化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咖啡        

到2020年咖啡种植面积25万亩,重点布局8个乡镇。加大咖啡良种培育,建设咖啡种植专业村,打造咖啡生产示范区。      

蚕桑        

到2020年桑园面积28.7万亩,重点布局18个乡镇。新建桑园7.5万亩,建设高产桑园10万亩。加强桑园中低改力度,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建设全省蚕桑种植基地、生丝和丝绸加工基地。      

蔬菜        

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70万亩,重点布局33个乡镇。加大蔬菜设施化、标准化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冬早蔬菜,打造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扩大蔬菜出口规模。      

水果        

到2020年水果种植60万亩,重点布局31个乡镇。在龙陵县建设3万亩柑橘类(褚橙)特色水果基地,在昌宁、隆阳建设10万亩柑桔生产基地,在施甸建设20万亩特色水果种植基地。      

中药材        

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重点布局32个乡镇。利用保山气候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种植地区,发展重楼、三七、草果、红花等中药材。建设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及仓储物流中心。培育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花卉        

到2020年花卉种植面积45万亩,重点布局27个乡镇。加大绿化观赏苗木的品种选育力度,培育和发展鲜切花种植,加大玫瑰等食用、药用花卉产品的研发力度,发展花卉旅游、花卉养生等行业,加快花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烤烟        

到2020年烤烟种植面积45万亩,收购烟叶121.5万担,实现烟叶收购产值19.7亿元。重点布局在41个乡镇。围绕以质量创优势、以质量增效益,以质量谋发展的路子,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 20个和基地面积34万亩,以提升老烟区、强化新烟区灌溉条件为重点,着力改善烟叶烘烤设施,不断降低烟农投入,促进烟草节本增效。      

香料烟        

到2020年香料烟种植面积10万亩,收购烟叶30万担,完成农业产值3.3亿元。重点布局18个乡镇。坚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稳中求进”原则,加强科技推广,进一步拓宽香料烟国际市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二、畜牧业  

围绕加快山地牧业跨越发展的总要求,以建立优质肉猪、肉牛、肉羊、奶水牛、家禽和特色养殖示范基地为重点,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专栏6:           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        

肉猪        

到2020年养殖生猪达560万头,出栏率达150%以上,猪肉产量达44万吨。重点布局在坝区、热区和半山区42个乡镇,以隆阳万谷永坤、昌宁福润等生猪养殖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头农民养殖生猪,促进农民增收。      

肉羊        

到2020年出栏肉羊85万只,羊肉产量达1.6万吨。重点布局在热区、山区草场资源丰富的45个乡镇,以龙陵黄山羊、云岭黑山羊为养殖生产区,建成黄山羊养殖规模达500只以上养殖场2个,并加强扩繁与选育,推进量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      

肉牛        

到2020年养殖肉牛达44万头,肉牛产量达5.4万吨,重点布局在沧江、潞江、龙江、勐波罗河流域52个乡镇,以隆阳伟农、龙陵大树种养场等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带动,建成5个以上千头肉牛养殖场,形成规模效应。      

槟榔江奶水牛        

到2020年奶水牛牛奶产量达2万吨。重点布局在腾冲、龙陵、昌宁三县的15个乡镇。以艾爱乳业、槟榔江水牛良种公司为带动,辐射周边村农户养殖奶水牛,逐步形成优势产区。      

家禽        

到2020年饲养家禽2100 万羽,禽肉产量达4万吨,禽蛋产量3.1万吨。重点布局在坝区、热区、半山区的68个乡镇,以饲养蛋鸡肉鸡、土鸡和鸭、鹅为生产区。在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促进农村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业,使农户获得更多实惠实利。      

特色养殖        

到2020年养蜂产量达1800吨,同时大力开展獭兔、山鸡、竹鼠等特种养殖,重点布局在61个乡镇,为人们消费水平提升增添营业调节和品味改善。      

      

三、林业  

紧紧围绕森林生态持续改善、林业产业持续发展、林农持续增收为总目标,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森林保山建设,构建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专栏7 :              林业产业区域布局        

核桃        

到2020年核桃种植面积450万亩,重点布局50个乡镇。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建设项目160万亩。加大核桃产业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应用,以创建样板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全市核桃中耕抚育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市核桃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红花油茶        

到2020年红花油茶种植面积100万亩,重点布局21个乡镇。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设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通过开展提质增效,提升红花油茶质量和效率。      

糯橄榄        

到2020年糯橄榄种植面积20万亩,重点布局22个乡镇。加强糯橄榄建设,培育种苗,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效。      

坚果        

到2020年坚果种植面积30万亩。建设示范基地10万亩。在适度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切实做好补植补造、中耕抚育、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等工作,并抓好样板林建设,以样板引领和示范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升级。      

食用菌        

到2020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667万平方米。围绕建设千亩园区、万亩速生林、亿元产值的总体构想,依托企业优质服务于农民,将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并逐步引导企业向光伏农业发展,发挥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收益。      

  

  

四、渔业  

2020年,全市水产面积15万亩,水产品产量6.3万吨,产值11亿元。实施稻田综合种养24万亩。引进龙头企业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冷水鱼养殖,打造名特优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加强渔业基础建设,重点开展 网箱、池塘精养、“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健康示范场。加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开展水蛭、虾、蟹等试验示范。积极探索大水面增养殖技术途径,加快实现养殖品牌化。结合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渔业,开发渔业旅游产品、丰富渔业内涵,给渔业生产提供市场空间。  

  

专栏8:              渔业产业区域布局        

稻田养鱼      

2020年实施稻田养鱼稳定在24万亩,重点布局24个乡镇。巩固保山稻田与藕田养殖基地,形成“稻-鱼-麦”、“稻-鱼-烟”、“藕-鱼”模式。加大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结合旅游观光、休闲渔业和农家乐渔业进行发展。      

特色水产品      

巩固发展水蛭和黄鳝养殖。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名特优新种苗的开发、推广力度,形成与优势养殖品种相适应的苗种繁育基地。加快土著鱼研究、开发步伐,对重点开发品种建设原种场。      

  

第六章  重点工程和项目  

  

第一节  重点工程  

专栏9         “十三五”农业产业重点工程        

1.稳粮增效工程。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抓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        

2.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建设、配套电网林网建设        

3.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培育一批优良品种;创建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建设一批种子生产基地;健全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培育一批现代种子、畜禽和良种繁育企业;建设一批种子批发市场;构建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      

4.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科技强产业工程,实施科技引导工程,实施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5.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能力建设项目,推进标准化应用工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加强例行监测工作,完善风险监测结果运用,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强化应急处置。      

6.农特产品加工工程。按照“规模化、工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进高原农特产品、食品、香料、药品、保健品等生产,发展肉猪、肉牛、肉禽、肉羊、蜂蜜规模化养殖和肉制品加工。扶持和打造一批成长潜力大、发展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的大龙头、大企业。      

7.“品牌兴农”工程。启动闻“名”行动,推进农业品牌宣传;提“能”行动,加强农业品牌知识培训;创“新”行动, 完善农业品牌培育制度;护“牌”行动,督导检查农业品牌市场;促“销”行动,拓展名企名品市场推介;评“优”行动,表彰农业品牌发展先进。        

8.农业环境和生态保护工程。抓好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建设、农业外源污染防控和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推广节地、节肥、节水、节能技术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古茶树、土著鱼、特有畜禽品种等优质种质资源。启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9.农业机械装备提升工程。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抓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带动高原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抓好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和农机引进试验示范,加速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步伐;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农机培训,提高农机操作手的职业技能;抓好农机作业服务,提高农机利用率、贡献率和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服务水平。      

1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第二节  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63个,总投资213.3亿元,其中:政府投入48.8亿元,银行贷款17亿元,自筹资金11.64亿元,其他资金135.87亿元。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详见附表。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按照农业产业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市级统筹安排、县(市、区)组织协调、乡镇贯彻落实、村级具体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产业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最大限度争取国家、云南省各类产业项目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落实金融服务“三农”各项优惠政策,用好各类基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四、强化法制保障。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学法、知法、用法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农业投入品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规范畜禽屠宰管理,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  

五、强化评价考核。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强化过程管理,细化实化政策举措,把各项任务体现到具体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安排上。“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纳入绩效评估和督促检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