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10836-4-/2021-120801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 |
公开目录 | 环境状况公报 | 发布日期 | 2004-06-05 |
文号 | 浏览量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现发布2003年《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
保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刘学严
二OO四年六月一日
一、总 述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环保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省环保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和“十五”环保计划,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污染防治工作,控制污染排放,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治理。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不断加强环保自身建设,以良好的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服务功能、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保持了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662元,增长6.9%。
与上年比较: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9%。农业增加值增长4.5%,工业总产值增长11.2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增幅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
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0.33平方公里。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电力、城市住房、环保、水利等方面的建设步伐,北四环、北五环新建道路工程、九隆名居三期工程、南关街建设、师专异地搬迁、龙陵县经济园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完成供水2345万吨,最高日供水能力达到9.68万吨。国债项目隆阳区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工,即将投入试运行,隆阳区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完工中转站正加紧建设。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垃圾处理场相继动工。保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3、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0元,比上年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601元,比上年增长 5.1 %。城乡居民居住环境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和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环境保护和建设行动
1、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深化
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全年共完成项目环保审批236个,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努力做到技改项目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首批34家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发证工作。积极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督促企业加快污染治理。组织第一批曝光的6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全市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市环保局牵头,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集中收缴、销毁一批毒鼠强等违禁杀鼠剂184件共992.3公斤,消除了社会隐患,维护了社会稳定。
2、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
认真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业污染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畜禽养殖的分布情况、粪尿产生及排放情况。加大了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力度,腾冲北海湿地和昌宁澜沧江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积极申请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施甸县姚关镇已向省环保局申请纳入首批省级生态乡镇建设试点。
3、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较好地完成了1998—2002年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市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实施工作得到了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被省政府评为二等奖。市政府通过检查考核县(区)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昌宁县人民政府获一等奖,隆阳区人民政府获二等奖,龙陵县、腾冲县、施甸县人民政府获三等奖。继续实施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分别与省政府和五县(区)政府签订2003~2007年环保目标责任书。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认真抓好中心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在全省率先推广城市出租车、公交车使用天然气;巩固提高达标排放成果,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强化对噪声源的监管,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噪声;在省环保局支持下建立了城市空气自动采样系统,实行了环境空气质量周报制度;保山地级市在去年首次参加全省“城考”中取得较好成绩,在14个参考城市中排名第四。
5、环保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市环保局新增自然保护科,成立了环境监察支队,隆阳区、腾冲县环保局保留一级局建制;昌宁县、施甸县新成立环保二级局;龙陵县新成立环境监察大队,至此,五县(区)都已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设立了环境监察大队;市内形成工作能力的环境监测站两个,即:保山市和腾冲县监测站。积极争取省环保局资金支持完成了市监测站的设备更新,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测能力。2003年,全市环保系统新增加编制9人,在职职工人数增加12人。
6、环境宣传教育长抓不懈
加强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工作;认真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继续与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五县(区)推荐上报的17所学校中,评出13所市级“绿色学校”,对符合条件的7所学校积极推荐参加省级评选,保山一中、保山市实验小学、保山市第一幼儿园、隆阳区永昌镇杏花小学、昌宁县湾甸大成小学获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到目前为止,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学校”有17所。
(三)环境保护投资
全市环境保护投资达到18456.4万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1%,与去年相比增加0.88%。主要用于绿化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项目环保投资、环境保护部门自身能力建设等。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3年隆阳区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为1类,与2002年相比保持不变。全市主要地表水监测断面与上一年相比柯街、湾甸、和顺桥、腾龙桥水质类别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双桥、红旗桥、永保桥、瓦窑河河口、沙坝、猴桥则有所下降;凉亭桥不变。
状况
(一)饮用水源
2003年隆阳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3个(龙泉门、龙王塘、北庙),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1类标准。全年城市供水量为1214.5万吨。
(二)地表水 (水质类别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水功能区划执行2001年《云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复审)》)
1、湖泊(水库)
青海水质为3类,较上一年有所改善,北海水质为2类,与上一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青海、北海水功能类别均为2类。
2、河流
保山市境内三大水系七条主要河流的11个监测断面中,符合水功能区划的有8个,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的有3个,占27.3%。
澜沧江
永保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2类。
瓦窑河口断面 水质类别为劣于5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达不到功能要求。首要污染物为砷,其次是高锰酸盐指数、砷、铅、总磷。
怒江
红旗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怒江枯柯河
沙坝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
双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劣于5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达不到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柯街断面 水质类别为3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
湾甸断面 水质类别为5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达不到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总磷。
大盈江
凉亭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和顺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3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
槟榔江
猴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龙川江
腾龙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3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三)城市水域功能区
九龙池 水质类别为1类,功能区划为4类。
沙坝、双桥断面见河流水质状况。
三、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腾冲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其它县区达到二级标准。
本市城市空气污染以尘污染为特征,主要污染来源为地面扬尘。
状况
(一)城市空气质量现状
隆阳区环境空气质量
保山市环境监测站于2002 年10月开始对隆阳区城区空气质量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采样,监测结果表明隆阳区城区大气总体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03年向社会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52期。
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0~0.054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0.006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8~0.058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0.022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18~0.161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0.078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降尘:月平均浓度范围为1.86~7.59吨/平方公里·月,全年月平均值为4.66吨/平方公里·月,较上年有所上升。
降水:降水pH值范围为6.30~7.92,pH值均值为6.84,无酸雨。
与上一年相比,二氧化硫有所下降,降尘、二氧化氮则有所上升。
腾冲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0~0.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0.001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0~0.08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0.022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降尘:月平均浓度范围为9.51~17.12吨/平方公里·月,全年月平均值为14.35吨/平方公里·月,较上年有所上升。
降水:降水pH值范围为6.06~7.83,pH值均值为6.9,无酸雨。
与上一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均有所上升。
四、声环境质量状况
2003年隆阳区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6.0dB(A),较上一年下降了2.4dB(A)。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8.3 dB (A)。
功能区噪声
5类功能区噪声全年平均等效声级值范围为30.6~74.8dB(A),其中1类区、2类区、3类区、4类区昼夜的平均等效声级值均达标。与上一年相比等效声级值均有所上升。
城道路交通噪声
隆阳区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值范围是57.8~79.6dB(A),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8.3dB(A),超过70 dB(A)干道总长为7.785km,占交通干道总长的29.72%。暴露在各分贝值下的路段比例情况见图3。
区域环境噪声
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网格50个,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6.0dB(A),较上年下降2.4dB(A),超过混合区标准1.0dB(A)。
区域环境噪声声源构成见图4。交通声源占22%,生活噪声占50%,工业占2%,其它占26%。
五、固体废物
2003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较上年有所提高,生活垃圾实现了清运处理。
状况
(一)工业固体废弃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7.53万吨,比上年增加11.52%。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6066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2.8万吨,比上年减少26.5%。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行业是采矿业、食品加工业。
(二)城市生活垃圾
隆阳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5.84万吨,年清运量5.84万吨,环卫工人与城市人口比为4.51%,清运率及机械化运输率达到9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措施与行动
2003年,保山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87.1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4.1%,比上年提高18.56%;隆阳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9.3%。
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垃圾处理场相继动工。隆阳区垃圾处理场中转站正加紧建设。隆阳区继续在市区实施24小时保洁制度,新建垃圾收集点20座,新建公厕1座,新购置环卫车2辆,城市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由市环保局负责组织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市卫生局加强了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开展了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调查工作,督促各医院对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分类处置。
六、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
状况
(一)森林、绿地
森林资源: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16.7万亩,有林地覆盖率52.9%(含灌木林地覆盖率10.4%)。全市人均有林地面积和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林地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呈增长趋势。
病虫害与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3.678万亩,防治面积3.481万亩,防治率94.4%。森林火灾发生46次,受害森林面积94.07公顷。
绿地现状:全市新增公共绿地28.44公顷,面积达到327.44公顷,绿地率达到8.1%;人均公共绿地11.5平方米,较上年增加0.25平方米。
(二)动物种类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307种,其中鸟类257种,兽类约5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0种。
(三)自然保护区
保山市目前有自然保护区5个,即: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地热火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即保山博南古道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1个,即腾冲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54.0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8.56平方公里。
(四)生态建设
土地利用: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06649.71公顷,其中耕地337678.35公顷,园地36627.73公顷,林地1143414.63公顷,牧草地39857.29公顷,水面958.29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3372.76公顷,交通用地4599.4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855.08公顷,未利用地192844.35公顷。
耕地面积:全市耕地面积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毁等因素共减少5385.87公顷,同期通过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1506.96公顷,与上年相比共减少耕地652.13公顷。
建设用地:全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上年增加了321.579公顷。
措施与行动
全市完成造林22.545万亩,均为工程造林,其中:退耕还林17.5万亩,竹藤及珍贵用材林基地造林3.445万亩,干果基地造林0.6万亩,澜沧江防护林工程1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40.88万株。
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案件810件,其中:刑事案件43件,治安案件38件,林政案件729件。共查处1085人,收缴木材2026立方米,收缴各类野生动物701只,制品276公斤,蛇类1839.5公斤。
加强以森林限额采伐和林地管理为重点的资源林政管理工作。2003年省下达我市木材生产计划采伐蓄积量37.64万立方米,农民自用材采伐量52.8万立方米,烧材采伐量144.3万立方米,竹子采伐量323.8万根。2003年全市共发证采伐56.13万立方米,各项采伐量均未突破省下达计划。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全市古树名木的核查工作,采取措施、加强保护;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许可证,依法规范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市场。目前,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筹建工作已完成科考和申报工作。高黎贡山保护区实施的中荷合作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FCCD)第一期圆满结束,正准备启动第二期项目,保护区周边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高黎贡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品牌效应日益突出。
2003年全市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8196口;完成农户节柴改灶2998户,是省考核数的149.9%;完成农村太阳能推广使用面积3903.3平方米,是省考核数的130.1%;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实施“禁柴”活动,加大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力度,加快天然气开发,拓展城市民用天然气。
2003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6平方公里,预防保护面积240平方公里。加大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2003年度保山市年平均气温正常至偏高,年降水量偏少,日照偏多。其中冬季(2002年12月—2003年2月)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春季(3—4月)气温偏高,降水正常至偏少,日照偏多。全市雨季于5月上旬初和中旬中相继开始,雨季开始期较历年提前了10—20天。5月全市气温正常,降水正常至偏多,但无大范围“低温寡照”现象。夏季(6—8月)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全市雨季于10月上旬中至中旬中相继结束,雨季结束期基本正常。秋季(9—11月)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充足。
保山市境内有怒江断裂带、瑞丽-龙陵断裂带、北澜沧江断裂带、大盈江断裂带。2003年,全市共发生11次3.0~3.9级有感地震,无4级以上地震发生,没有造成地震灾害。
气候变化
全市的年平均气温除龙陵正常外,其它各县均偏高0.6—0.8℃,其中腾冲较为突出,年平均气温偏高0.8℃。在时间分布上,冬春季1—5月表现出“暖冬”的气候特征;夏季气温正常至偏高,7、8月份气温偏高,其中8月上旬,隆阳、施甸、昌宁等站的旬平均气温破本站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全市没有出现“八月低温”;秋季气温持续偏高,腾冲、施甸的月平均气温达20.2℃、21.8℃,均突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2003年全市年降水量为700—1800mm,比历年同期偏少260—390mm,为枯水年。降水量腾冲、隆阳偏多,其余县降水量正常至偏少。在时间分布上,冬季降雨正常至偏少,时间分布均匀,冬旱偏轻;3—4月全市气温偏高,蒸发量大,雨量偏少,全市春季旱情突出;雨季开始偏早,降雨偏少;主汛期降雨较历年偏少,但在时间和地域上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受到暴雨和特大暴雨袭击;秋季降雨偏少;雨季结束期接近多年平均值。
主要气象灾害
2003年我市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其中贯穿全年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而洪涝、冰雹、大风等造成的损失则较去年有所减少。
1、3月,腾冲县出现低温冻害天气,对小春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去冬今春我市总降雨量偏少,冬春干旱明显。1—4月份全市受旱面积高达108.34万亩,干热河谷地区和一些位置特殊的老旱区,旱象突出。全年因干旱造成全市粮食减产1.18万吨,经济作物损失3761万元,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87万元。
3、2003年保山风雹灾害出现时间早,发生次数多,经济损失大,其中腾冲县灾情较重,直接经济损失69.38万元。
4、2003年洪涝灾害较2002年偏轻,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8.6万亩,其中成灾面积23.8万亩,绝收3.956万亩,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0.1455亿元。灾情较重的有龙陵县平达乡和龙江乡、隆阳区老营乡、昌宁县达丙镇和温泉乡。
5、滑坡、泥石流灾害。7月,腾冲县荷花乡降暴雨,引发上蔺寨大沟山体滑坡;8月,大盈江支流降单点暴雨,河水猛涨使下游澡堂寨下村段河堤决口4处,冲毁稻田15亩,受灾34亩;8月,腾冲县团田乡出现滑坡。
6、1月,隆阳区永昌镇出现强雷暴天气,雷击造成电视机、电话、电脑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20余万元;2月,施甸坝出现强雷暴天气,造成经济损失30多万元。
措施与行动
旱灾和汛期局部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市政府领导亲自查看灾情,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开展救灾工作,把自然灾害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救灾、防灾工作,加强了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及地震灾害的监视工作。
八、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建设
1、环境执法
保山市环保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挂牌上岗,各县(区)环保局将职能职责、收费标准挂牌,并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实行民众监督。环保执法人员一律进行环保执法培训,挂证上岗,亮证执法。
2003年,环保部门加大了现场执法力度,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取缔、关停、淘汰、限期治理污染企业50家。全年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63人次,对181家企业进行现场监察,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及建设项目按规定实施“三同时”。中、高考期间发布禁噪通告,设立举报电话,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成立巡逻小组,巡查噪声源77个,受理污染投诉案件16件,查处率100%。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件,满意率100%。隆阳区城区实施了“禁柴”查处工作。
2、排污收费
全市依法征收排污费192.5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总量控制作为项目审批的主要依据,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项目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36项,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0.1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0.51亿元,环保投资比为2.5 %。
全市进行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31项。项目投资总额为4.67亿元,其中执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0.31亿元。
(三)环境监测
以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为目标,强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监测工作,实施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验收、污染纠纷等监测,完成了饮用水源水质月报、空气质量周报、环境监测月报和季报、环境监测年鉴和年报的编报,以及多项环境专题报告的编写工作,提供各类有效监测数据4663个。
九、公众参与
(一)来信来访
市民继续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投诉渠道反映环境污染与扰民问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环境污染案件247件,反映问题多集中在餐饮业油烟、噪声扰民、农村面源污染。信访投诉和各类转办案件处理率100%。
(二)宣传教育
、“六.五”世界环境日
200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水——20亿生命之所系”。6月5日,市环保局发布了《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6月,全国上下仍处于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我市在不搞大型集会的原则下,重点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使宣传活动仍然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发表了杨副市长《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署名文章,在电视台播出了反映环保工作的电视连续剧《清水源头是热血》和《云南省环境警示教育专题片》。市、县区环保部门在街头摆摊设点,进行环保咨询,举办环保教育图片展,发放环保宣传材料3万余份。
2、环境宣传
2003年,我局共发《环保工作简讯》24期,在《保山日报》、《云南环境保护》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定期向社会公布保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报,在《保山日报》专刊发布了我市环境状况公报,全面介绍了目前我市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组织编写了全市环保工作三十年成就展材料汇编。
3、环境教育
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累计有1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被授予“绿色学校”称号,其中:1所国家级“绿色学校”,6所省级“绿色学校”,10所市级“绿色学校”。
十、环保对外合作与交流
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
2003年,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在昌宁县漭水镇翠华村启动示范活动,现已完成了项目设计和投资预算等工作,项目正在实施中。该项目是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实施的环境与扶贫项目,主要内容有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能力、机构能力建设、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项目总投资480万元人民币,其中:英方赠款220万元,云南省扶贫资金1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万元。目前,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设工程、农产品交易市场已破土动工,完成7期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完成投资85万元。
《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编写单位
主 编:保山市环境保护局
资料提供:保山市统计局
保山市建设局
保山市国土资源管理局
保山市林业局
保山市气象局
保山市地震局
保山市水利局
保山市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