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510836-4-/2021-1208014 发布机构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
公开目录 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日期 2006-06-1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保山市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 

保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刘学严
二OO六年六月一日 

一、综述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环保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以规划为指导,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执法监管为手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以污染源限期治理达标排放、中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控制,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积极协调、妥善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较好地处理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环保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铺好路,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954元,增长12.3%。
  与上年比较: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农业总产值增长7.1%,工业总产值增长22.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2.8%,增幅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0%。
  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4.3平方公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电力、城市住房、环保、水利等方面的建设步伐,苏帕河流域、槟榔江流域和龙川江水电开发、保龙公路、腾冲机场、保山市经济园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国债项目隆阳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实现了保山市生活污水处理零的突破。除昌宁县外,其他四县、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已基本建设完成。做好腾冲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前期工作。保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征地和设备选型工作。进行旧城改造美化,实施中心城区管线入地工程。启动隆阳区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3、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0元,比上年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1879元,比上年增长9.1%。城乡居民居住环境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和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环境保护和建设行动 

1、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深化。
  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开展了2005年全市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的调查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清理排查工作,全年共完成建设项目环保审批305个。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努力做到技改项目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稳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市已有持证企业36家,同时逐步在发证企业中实施排污口在线监测监控工程,目前已完成了34家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安装。深入推进全面达标排放工作,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断建立和完善。积极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督促企业加快污染治理,引导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批曝光的6家企业中已有4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通过省环保局验收。2005年底,启动了第二批曝光的8家污染严重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启动了全市制糖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以及腾冲县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前期工作。完成了《保山市环境规划》、《保山市“十一五”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和《保山市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开展了全市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及复审工作。在全市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 保山城区排放恶臭(异味)气体的污染企业调查和清理”、“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噪声行动”、“自然保护区及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等专项整治工作,消除了社会隐患,维护了群众环境利益。
  2、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
  加大了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开展自然保护区及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联合有关部门,对高黎贡山、小黑山、北海湿地、澜沧江等4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检查。同时,开展了五县区县城所在地饮用水源检查。与市政府经研中心合作完成了《关于我市水利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题和《北庙水库水源保护调查》课题的调研工作。省政府批准了腾冲北海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施甸县姚关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乡镇。腾冲县和顺镇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并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3、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继续实施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把保护环境的责任具体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有污染的单位,强化环境管理,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005年度计划完成环境空气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环保专项资金投入、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六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政府重视环保工作情况等7项指标,因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基础工作未完成,2005年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尚未开展。以上7项指标除“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六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以外,均在年度计划目标以内。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认真抓好中心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大对社会噪声和燃煤小锅炉的整治力度,稳步提高清洁燃料使用率;巩固提高达标排放成果,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强化对噪声源的监管,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噪声;加强市区绿化美化;开展禁止白色污染整治工作,对隆阳城区排放恶臭(异味)气体的污染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保山市参加了全省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15个考核城市中排名第八位。
  5、环保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环保局为一级局建制;昌宁县、施甸县环保局为二级局;五县(区)都已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设立了环境监察大队;市内形成工作能力的环境监测站有两个,即:保山市和腾冲县监测站。经市人民政府的同意和批准,保山市环保局已新增设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科,增加编制3人,市环境监测站增加编制2人,同时批准市环保局成立清洁生产审核中心和建设项目环境审核受理中心。市环保局积极争取到省级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资金85万元的办公设施及现场监测仪器,改善了办公条件及环境,提高了现场监察质量与效率。市环境监测站全面完成实验楼改造任务,完成了上年度省配仪器安装调试,购置监测用车1辆,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拓展了业务范围。2005年,全市环保系统新增6人,其中招考5人,调入1人。
  6、环境宣传教育长抓不懈
  加强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工作;2005年 6月创办了《保山环境》杂志(半年刊),共印发400册,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含乡镇)、市直各相关单位、各级绿色学校、重点排污企业等免费赠阅;继续办好“保山环境保护网站”;在市电视台、《保山日报》开设环保栏目;认真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认真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施甸县姚关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乡镇,腾冲和顺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9所市级“绿色学校”正在申报省级“绿色学校”,全市目前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34所,省级绿色社区3家。 

(三)环境保护投资 

全市环境保护投资达到13697. 30万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14%。主要用于绿化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项目环保投资、环境保护部门自身能力建设等。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5年保山市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能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全市主要地表水断面与上一年相比,湾甸断面由2004年的劣5类上升为5类;沙坝、双桥、柯街、红旗桥、永保桥、瓦窑河河口、凉亭桥、和顺桥、腾龙桥和猴桥断面水质类别不变。 

(一)饮用水源 

2005年保山市隆阳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3个(龙泉门、龙王塘、北庙水库),龙泉门水质达到1类标准,龙王塘、北庙水库达到2类标准,能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与2004年相比,龙泉门饮用水源水质有好转。全年城市供水量为1289万吨,各饮用水源地供水量百分比见图1。 

(二)地表水 (水质类别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水功能区划执行2001年《云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复审)》) 

1、湖泊(水库)
  2005年,腾冲县青海湖和北海湖水质类别均为3类,两湖水功能区划均为2类。青海湖水质从2004年的4类上升为2005年的3类,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北海湖水质类别由2004年的2类下降为3类,两湖水质都不能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
  2、河流
  境内三大水系7条重要河流的11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达到1-3类的占72.7%,与上年持平;4类的占9.1%;劣于5类的占18.2%,较上年增加9.1%。主要江河水质按水功能区划的达标率为72.7%,较上年下降9.1%。
  澜沧江 澜沧江干流入境水质类别达不到功能要求。
  永保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3类,与上一年持平。水功能区划为2类,达不到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汞。
  瓦窑河口断面 水质类别为4类,与上年持平。水功能区划为4类,满足功能要求。
  怒江 怒江干流水质良好。
  红旗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怒江枯柯河 枯柯河的各监测断面已不能完全达到功能要求。
  沙坝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
  双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劣5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达不到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柯街断面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
  湾甸断面 水质类别为5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达不到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
  大盈江 大盈江水质良好。
  凉亭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3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和顺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3类,水功能区划为4类。
  槟榔江 槟榔江水质良好。
  猴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1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龙川江 龙川江水质良好。
  腾龙桥断面 水质类别为3类,水功能区划为3类。 

(三)城市水域功能区 

龙泉池 水质类别为2类,水功能区划为5类。
  沙坝、双桥断面见河流水质状况,双桥断面因接纳了保山中心城市生活污水水质污染严重。 

三、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腾冲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其它县区达到二级标准。保山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隆阳区环境空气质量
  对保山中心城市环境空气156天采样监测,结果表明隆阳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05年向社会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52期。
  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0~0.053毫克/立方米,年日平均浓度为0.01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8~0.041毫克/立方米,年日平均浓度为0.02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18~0.206毫克/立方米,年日平均浓度为0.08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降尘:月平均降尘量范围为3.92~5.92吨/平方公里·月,全年月平均值为4.10吨/平方公里·月,较上年上升0.27吨/平方公里•月。
  降水:降水pH值范围为6.21~8.30,pH值均值为6.71,无酸性降水。
  与上一年相比,空气环境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降尘量均有所上升,二氧化氮浓度基本保持平稳。
  腾冲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0~0.005毫克/立方米,年日平均浓度为0.00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16~0.064毫克/立方米,年日平均浓度为0.036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降水:降水pH值范围为5.61~7.86,pH值均值为6.61,无酸性降水。
  降尘:月平均降尘量范围为5.76~19.74吨/平方公里·月。全年月平均值为13.20吨/平方公里·月,较上年略有下降。
  与上一年相比,二氧化氮浓度略有上升,二氧化硫浓度及降尘量略有下降。 

四、声环境质量状况 

2005年保山市隆阳区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5.5dB(A),比上一年下降0.5 dB(A)。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9.0dB(A),与上年持平。 

(一)功能区噪声 

4类功能区噪声全年平均等效声级值范围为49.0~59.4dB(A),其中1类区年平均值为53.6 dB(A),昼间、夜间超标率均为12.5%;2类区年平均值为51.6 dB(A),昼间超标率为12.5%;3类区年平均值为59.1dB(A),超标率分别为9.38%、6.25%;4类区年平均值为53.3dB(A),昼间超标率为1.56%,与上一年相比,等效声级值均有所下降。 

(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保山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值范围为58.9~77.4dB(A),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9.0dB(A),超过70 dB(A)干道总长为8.79km,占交通干道总长的33.6%。暴露在各分贝值下的路段比例情况见图3。 

(三)区域环境噪声 

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网格50个,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5.5dB(A),比上年下降0.5 dB(A。超过混合区标准0.5dB(A)。
  区域环境噪声声源构成见图4。交通声源占24%,社会生活噪声占48%,其它占28%。 

五、固体废物 

2005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较上年有所提高,生活垃圾实现了清运处理。
  状况
  (一)工业固体废弃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8.80万吨,比上年增加12.95%,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5960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3.30万吨,比上年增加39.83%。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行业是采矿业、食品加工业。。
  (二)城市生活垃圾
  隆阳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94万吨,年清运量6.94万吨,环卫工人与城市人口比为1.5‰,清运率及机械化运输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措施与行动
  2005年,保山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76.78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4.54%;隆阳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6.60%。
  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已基本建设完成,隆阳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近期达250吨、远期达400吨,生活垃圾初步实现无害化处理。隆阳区继续在市区实施24小时保洁制度,新建城区街道环保垃圾桶800对,购置了三座移动公厕,设置于体育场、三馆广场,为市区大型集会提供服务。城市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被列为省环保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示范工程。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征地和设备选型工作。5月,开展全市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同时与市卫生局联合开展全市医疗废物调查工作。10月,该项工作已通过省环保局技术组的审核。登记工作对摸清全市危险废物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全市和云南省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六、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状况 

(一)森林、绿地 

森林资源:全市有林地覆盖率42.5%(1994年调查数),加灌木林有林地总覆盖率达52.9%。2004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与199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相比,有林地覆盖率提高4.42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4456万立方米,年森林生长量增加66.48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资源实现持续增长。
  病虫害与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1.17万亩,防治面积10.02万亩,防治率90%。森林火灾发生41次,受害森林面积83.93公顷,与去年相比下降8.55%。
  绿地现状:全市新增公共绿地8.5公顷,面积达到347.74公顷,绿地率达到8.1%;人均公共绿地10.86 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二)动物种类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307种,其中鸟类257种,兽类约5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0种。 

(三)自然保护区 

保山市目前有自然保护区5个,即: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地热火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即保山博南古道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1个,即腾冲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54.0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4%,森林公园面积为18.56平方公里。 

(四)生态建设 

土地利用: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06649.71公顷,其中农用地1665014. 37公顷,建设用地44992.77公顷, 未利用地196642.57公顷。农用地中耕地327997.60公顷,园地37509.27公顷,林地1147605.51公顷,牧草地39760.19公顷,其他农用地112141.80公顷。
  耕地面积:全市耕地面积与上年相比减少4294.73公顷。
  建设用地:全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上年增加了806.44公顷。
  措施与行动
  全市完成造林17.4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8.4万亩,林产业发展项目6.35万亩,防护林工程0.8万亩,异地植被恢复造林等 1.85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53.5万株,建成市级义务植树样板1个,县级义务植树基地2个。
  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案件1001件,其中:刑事案件30件,林业行政案件971件。共查处1097人,收缴木材1496立方米,收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制品31件,及各类野生动物活体32只,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20余万元。
  全市林业部门进村入户实施科技帮扶工作,全年共投入帮扶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在科技帮扶村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56万亩,建设沼气池2355口,改灶518盘,建立科技示范户1400户。开展了我市第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投入补偿资金670万元,全市共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单位48个,划分管护责任区186个,项目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及国社合作林场7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了野生动物监测中心站,野生动物管理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高黎贡山保护区实施的中荷合作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FCCD)第二期投资建设项目已经正式启动。高黎贡山保护网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5年“沼气民心工程”,林业和农业部门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7501口;完成农户节柴改灶6210户。通过农村沼气池的推广,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气代柴等工程的实施,全市农村能源利用结构逐步改善,对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沼气池保有量已达5.3万口,全市沼气池和节柴灶每年约节约木材4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少砍10万亩森林。
  2005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7.9平方公里,预防保护面积19.2平方公里。加大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2005年,保山市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4~6月发生了较重的春夏连旱,雨季开始较常年偏晚,进入汛期全市降水持续偏少,大雨日数比常年偏少,暴雨日数比常年偏多,洪涝、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较2004年偏轻。
  保山市境内有怒江断裂带、瑞丽-龙陵断裂带、北澜沧江断裂带、大盈江断裂带。2005年,全市共发生21次3级以上的有感地震,其中4级以上地震5次,局部地区遭受地震灾害。
  气候变化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5.7~17.9℃,比历年同期偏高0.7~1.0℃,各县、区均出现气象历史上少见的高温年,其中龙陵、施甸、昌宁的年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最高记录。在时间分布上,冬春季1—5月表现出“冬暖”的气候特征;3月3-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市局部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夏季气温持续偏高, 6、7月份各县、区月平均气温均突破历史极值,全市没有出现水稻抽扬期低温;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其中9月气温特高。
  2005年全市年降水量为800—1800mm,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50—450mm,比2004年偏少380—770mm,为枯水年。与历年同期相比五县区降水量均偏少。在时间分布上,冬季降雨偏少,但降雨过程时空分布均匀,并且次数较多,冬旱没有2004年突出;春季降水与历年同期相比属于特少年份,异常干旱;雨季开始偏晚,结束偏早;6-10月全市降水量与同期比,腾冲、施甸正常,其它县区均偏少。
  主要气象灾害
  2005年我市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倒春寒、干旱、大风、冰雹、洪涝等,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失,而洪涝、冰雹、大风等造成的损失则较去年偏轻。
  1、3月3-6日,全市局部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部分农经作物受严重低温冷冻侵害。
  2、4-6月上旬,全市发生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对小春等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地震灾害
  2005年,全市最大地震为1月7日隆阳区的4.8级地震,全市没有发生大的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
  2005年全市降雨偏少,五县区共发生地质灾害16起,经济损失198万元,与去年相比发生地质灾害次数和经济损失金额都大幅度下降。其中腾冲县发生灾害8起,隆阳区灾害经济损失60万元,施甸县未发生地质灾害。
  措施与行动
<
  旱灾、大风、冰雹和汛期局部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市政府领导亲自查看灾情,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开展救灾工作,把自然灾害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救灾、防灾工作,加强了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的监视工作。 

八、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建设 

1、环境执法
  保山市环保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挂牌上岗,各县(区)环保局将职能职责、收费标准挂牌,并在保山环保网站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和行政许可公示栏,实行公众监督。环保执法人员一律接受环保执法培训,挂证上岗,亮证执法。
  2005年,环保部门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对重点工业企业延期达标排放和污染源现场监督监察。对我市169家企业进行现场监察并对25家违法排污企业依法进行查处。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及建设项目按规定实施“三同时”。加强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加大危害群众健康和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和自然保护区及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30件,办复率、满意率为100%。中、高考期间在保山电视台、保山环境保护网站、“六·五”世界环境宣传日发布禁噪通告,出动监察人员676人次,巡查各种噪声源207个,依法查处噪声违法案件46件,其中责令限期改正34件,当场处罚12件。
  2、排污收费
  全市依法征收排污费301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总量控制和环境风险评价作为项目审批的主要依据,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项目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全年市、县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305项,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6.618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0.9367亿元,环保投资比为0.56 %。全市进行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56项。项目投资总额为2.0565亿元,其中执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0.0960亿元。
  4月,配合市政府接受了市人大对我市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于年底结合专业年报工作,开展了2005年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的调查。调查的结果,2005年全市立项建设的建设项目有485个,执行“环评”项目数为312个,“环评”执行率为64%(省级100%、市级55%、县级65%),按区域统计结果为:隆阳区74%、施甸县95%、腾冲县22%、龙陵县86.5%、昌宁县82.9%。按行业类别统计结果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0%、城建及房地产74%、水利水电71%、有色、黑色金属冶炼71%、交通公路58%、其它61%。2005年全市建成投产应执行“三同时”的建设项目有121个,实际执行“三同时”的有57个,“三同时”执行率为45%(省级验收项目100%、市级100%、县级43%),按区域统计结果为:隆阳区22.9%、施甸县86.7%、龙陵县100%,昌宁县和腾冲县无竣工环保验收项目。全市“三同时”合格率为96.5%(省级验收项目100%、市级100%、县级95.9%)。2005年,全省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保山市延期考核的12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未完成全面达标治理任务。今年初,各县、区政府已对7家企业下达了停产治理整顿通知,目前,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进展基本顺利。 

(三)环境监测 

以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为目标,市环境监测站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复审,建立和运行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主动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保龙路的施工期环境监测,得到了亚行环保专家的肯定。积极派人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并选派1人参加“滇沪合作互派干部挂职锻炼”,2005年取得环评上岗证3人、质量体系内审员资格证3人、省级计量认证评审员资格证1人、清洁生产内审员资格证4人,多人取得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合格证,环境监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九、公众参与 

(一)来信来访 

市民继续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投诉渠道反映环境污染与扰民问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环境污染案件465件,反映问题多集中在餐饮业油烟、噪声扰民、恶臭污染。信访投诉和各类转办案件处理率100%。 

(二)宣传教育 

1、“六.五”世界环境日
  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6月4日至5日在保山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市政府张副市长纪念世界环境日专题讲话;公开发布了《2004年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六·五”期间,全市环保部门共在城区主要街道悬挂大幅宣传标语18幅;6月5日,各级环保部门走上街头摆摊设点,向群众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建美好绿色家园。据统计,“六·五”期间,全市环保系统共发放环保宣传资料24500余份,宣传画200张,各种小奖品800多件。通过“六·五”期间的集中宣传,我市掀起了新一轮环保宣传高潮,充分营造了“人人参与,共建绿色家园”的宣传氛围,使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较大提高,社会反映较好。
  2、环境宣传
  一是继续与保山电视台合作开办《关注环保》栏目,每天两次滚动播出《穿越国际环保的边缘地带》环保短片和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在《保山日报》开办环保栏目刊登环保信息和环保相关文章。二是继续办好“保山环境保护”网站,搞好常规宣传工作。全年共编发《保山环保信息》27期76篇,其中被省局采用8篇,国家总局采用1篇;编发《保山市环保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21期,报送电视、报纸新闻稿件12篇。三是创办了《保山环境》内部杂志(半年刊),共印发400册,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含乡镇)、市直各相关单位、各级绿色学校、重点排污企业等免费赠阅,以不断提高党政领导、企业管理者和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为提高工作透明度,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龙陵县城建环保局印发了《龙陵县城建环保局依法行政工作手册》,加大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的公开和宣传,宣传范围扩大到乡镇。
  3、环境教育
  认真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9所市级“绿色学校”正在申报省级“绿色学校”,全市目前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34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6所,市级27所。创建省级绿色社区3家。 

十、环保对外合作与交流 

充分发挥我市生态环境和地缘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市环境监测站选派1人参加 “滇沪合作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的交流工作。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法案。其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于是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孕育而生。CDM机制是:发展中国家的实体(东道方)在发达国家某实体(合作方)达成协议后,开发一个CDM项目。该项目具有减少CO2(温室气体)的效果,为此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项目建成投产后,东道方每年把经核实确认的CO2排量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合作方,后者则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以资金或技术转让支付东道方。目前,我市正在争取水电方面的CDM项目。
  《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编写单位
  主 编:保山市环境保护局
  资料提供:保山市统计局
  保山市建设局
  保山市国土资源管理局
  保山市林业局
  保山市气象局
  保山市地震局
  保山市水利局
  保山市环境监测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