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504-9-/2021-0908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发布日期 | 2021-09-08 |
文号 | 浏览量 |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时期。为加快保山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根据《省工信委关于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工信规划〔2009〕642)和《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保政发〔2009〕190号)要求,结合保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保山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基本估价
(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立市”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机遇,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力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和“4525”工程,以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重点,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用先进适用技术、先进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培育龙头企业。突出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入驻保山投资发展,提升保山工业化水平,全市工业总量得到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工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各类工业企业达9102户,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8.31万人。在全部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户。与“十五”末相比,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从46.03亿元增加到171.18亿元,增长2.71倍;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7亿元增加到59.34亿元,增长1.86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7.23%上升到2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从30.65亿元增加到99.8亿元,增长2.25倍,实现利税从5.47亿元增加到18.4亿元,增长2.26倍,实现利润从2.5亿元增加到10.75亿元,增长3.3倍。工业对全市财政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34.02%。
2.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着力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按照改造提升冶金矿产业,做精做深农特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建材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推进“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和“4525”工程,经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矿冶、建材、农畜林产品加工和化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年五大产业的规模工业企业产值98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达46%。
3.规模工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改变我市工业企业小、散、低现状,“十一五”期间,出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规模工业经济的实施意见》和《重点规模工业企业用电价格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市规模工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的72户增加到141户,新增69户。主营业务收入上10亿元以上的1户;5亿元以上的3户;4亿元以上的4户;2亿元以上的3户;1亿元以上的9户;5000万元以上的19户;2000万元以上的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4.26%。
4.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各级各部门抢抓发展机遇,着力用“大工业”理念抓工业,用特色理念办企业,举全市之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大企业集团的大项目相继落户保山,保山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5.48亿元(不含电力),与“十五”时期12.94亿元相比,增长6.37倍,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十五”末的7.97%提高到2010年的15.8%。
5.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十五”末已列入云南省30重点工业园区的保山工业园区和腾冲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保山市水长工业园区、龙陵硅工业园区和昌宁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5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122.94平方公里,现已开发23.725平方公里,占总规划面积的21.66%。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3亿元,入园企业172户,入园区企业累计完成投资总额45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完成增加值15亿元,实现利税4.38亿元,就业人数1.45万人。工业园区项目承载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和聚集带动能力得到增强,工业园区已逐步成为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6.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的节能降耗的目标是: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3%,由1.64吨标准煤下降到1.43吨标准煤。市委、市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低碳发展,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全市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以年均能源消费增长10.02%,实现了年均13.2%的GDP增长,共减少能源消耗50.07万吨标煤。
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全市共淘汰落后机立窑水泥生产线4条、湿法生产线1条,累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53万吨,淘汰铁合金冶炼炉7台,产能1.75万吨。
省政府确定我市“十一五”减排目标是: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5.47%,由3.62万吨减少到3.0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40%,由0.912万吨减少到0.872万吨。通过全面采取工程、结构、管理等减排措施,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573万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044万吨,削减率为28.8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0.863万吨,削减490吨,削减率为5.3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都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削减15.47%和4.40%的约束性指标。
7.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得到快速发展,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1亿元,比2005年的38.33亿元净增62.67亿元,年均递增21.4%,占全市GDP比重由2005年的32%提高到38.7%;上缴税金10.22亿元,比2005年的3.18亿元净增7.04亿元,年均递增26.3%,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2005年的25.7%提高到29%;个私工业企业和三资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1.57亿元,比2005年的13.02亿元净增48.55亿元,年均递增36%,占全市现价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28%提高到36%;企业户数达57161户,比2005年的38083户净增19078户,年均递增8.5%;从业人员达139475人,比2005年的79318人净增60157人,年均递增12%;注册资本金123.04亿元,比2005年的47.1亿元净增75.94亿元,年均递增2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比2005年的29.05亿元净增34.35亿元,年均递增17%,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80.7%下降到75%。
8.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市建成并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政府公众信息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10年末,我市固定电话用户19.24万户,移动电话达到133.3万部,电话普及率达到65部/百人。部分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生产管理的智能化。
9.无线电事业全面发展。截至2010年底,保山市有各类无线电台站3000余个,无线电的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内设置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有公众通信、广播电视、民航、公安、森林防火、气象、电力等行业。全市无线电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3%和80%。移动通信高速发展,农村通信已基本覆盖行政村,3G通信正在全面推广和应用。公共安全、森林防火、防汛、应急、旅游等领域无线电业务得到更多应用,承担了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无线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加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保山目前已初步形成的工业支柱产业绝大多数属于资源加工型产业,工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发展不充分,经济增长仍属粗放式增长,工业总量不足,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规模工业比重较低。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2.7%,低于全省13.3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7.51个百分点。在全市9102户各类工业企业中,规模工业只有141户,比重为1.54%,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也只为64.26%。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层次低,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比重大,且多为原料型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产品低端化,聚集度低等结构性问题突出。
2.园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和集聚的载体和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保山市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园区内水电、交通、通讯、环保、物流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十分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入园企业的发展需求。部分工业园区缺乏中长期的控制性规划,规划的深度不够,档次不高,特色不显,制约了产业的集聚和延伸,使得其集约化程度低,单位面积的生产性投入和产出明显偏低。
3.电网设施滞后,能源支撑乏力。能源工业本身是工业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其它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我市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和地热资源,但开发程度低,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工业发展基础设施的电力输变工程建设滞后与工业发展速度不匹配,目前,已建成3座220KV变电站、16座110KV变电站、58座35KV变电站,但不能满足发电企业电量输出和大企业达产用电需求。2010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118万KW,发电量31.39亿度。但由于是小水电,且绝大多数是径流式电站,缺乏蓄水调节,季节性缺电严重,难以保障大工业项目的正常生产用电。工业用煤炭、焦炭全部要外运,运输成本较高。
4.工业人才奇缺。一是由于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相对发达,工业基础薄弱,在人才培养引进上,对工业方面人才注重不够,至使懂工业的干部不多,尤其懂工业经济管理的中层干部、企业家严重不足,影响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素质偏低,管理和经营粗放,专业技术队伍力量弱小。
5.信息化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整体发展水平低,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尚处于低水平阶段,两化融合程度低,信息化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形成拉动力。
二、“十二五”保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结构将加速调整,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同时,我国将继续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工业发展将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1.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于保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从国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在稳定金融形势、刺激经济复苏、改善基础设施和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多边合作加强,使得全球经济在调整中稳步恢复增长。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使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有所缓解,从而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进一步增强,内需进一步扩大,这些都将有力拉动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和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将为保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保山可以抢抓战略机遇期,在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2.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展开为保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国家的重点培育和研发支持。同时,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力求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出台了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云南省也从本地优势出发,出台了生物医药、轻工业、新材料、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业振兴规划,这些规划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实施。虽然目前保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但国家及云南省产业振兴规划覆盖了保山的很多领域,所以在“十二五”期间,保山可以在国家和云南省重大产业振兴规划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3.产业转移梯度推进为保山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投资便利化协议的签订,为我市更好的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由于逐渐受到土地、融资、劳动力成本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制约,部分产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保山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4.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陆续启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和落实,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市上下已充分认识到保山困难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已形成了重工业、谋工业、讲工业、抓工业的氛围,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5.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保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部署,国务院以国发〔2011〕11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意见》,《意见》中针对我省提出了“实施有差别化的产业政策”,为保山加快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在云南省“一圈、一带、六群、七廊”战略布局中将腾冲、龙陵列入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将隆阳、腾冲作为滇西次级城市群重点城市建设。同时,保山处于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两条对外经济走廊的关键接点,目前,铁道部和省政府已将保山至腾冲(猴桥)铁路建设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保山将成为全省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之一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由改革开放的末稍变为最前沿,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自身优势。
6.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保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保山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和生物资源,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23.76万kW,可开发利用量821.58万kW,并且开发条件优越,其中,除怒江、澜沧江以外的流域理论蕴藏量为380万KW,可开发276万KW。槟榔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缅甸克钦邦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当地水电资源项目已经启动,中电投集团公司将在缅甸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开发7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大部分将输送回国,其中密松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00万千瓦,预计2017年可投产发电;保山市内有丰富的褐煤资源,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达3.4亿吨,位于全省16个市(州)的第7位。全市已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32421.9万吨;保山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矿1.2亿吨,远景储量将超过5亿吨;境外资源12亿吨;钛铁矿(矿物)584.85万吨;锌117.19万金属吨;铅约61.13万金属吨;锡13.03万金属吨;黄金60金属吨;铜3.46万金属吨。硅矿石资源储量有5000万吨,远景储量2亿吨以上,SiO2含量在98%以上,毗邻的南亚、东南亚国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东南亚的石油、天然气,老挝—泰国的钾盐,印度、缅甸的富锰矿、铁矿,越南、印度的铝土矿、富铁矿、铬铁矿、缅甸的木材、珠宝玉石等。农产品加工基地:茶叶基地57万亩;咖啡基地14万亩;蚕桑基地14万亩;甘蔗基地55万亩;核桃基地350万亩。资源的富集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储备。保山地处滇西咽喉,毗邻两亚(南亚、东南亚),连接三亚(东亚、南亚、东南亚),目前从保山市腾冲县出境经缅甸北部到达印度雷多只有600公里,是中国通往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交通条件最优、路程最短、辐射人口最多的出口,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最便捷的交通枢纽。有167.78公里的国境线、1个国家级口岸、14条通道,为我市的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提供了便利通道。保山沿边开放试验示范区建成和大保铁路开通为我市的开放发展营造了地利优势。境内外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我市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沿边开放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尚未结束,工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虽然和平、稳定、发展仍然是国际形势的主流,但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必将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发展环境约束明显增强,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条件将进一步增大。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和形势,我国将在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增加对各地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节能减排硬性约束使保山市工业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同时土地、能源、资源性原材料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短缺,价格上升较快,资源使用成本高,给我市工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任务十分紧迫。
3.国家产业政策影响深远。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注重鼓励和引导我国工业经济从注重数量、速度、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和环保转变,由“两高一资”型(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向知识技术创新型和“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面对钢铁、铁合金、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等情况,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钢铁、铁合金、水泥等产业是国家调控的重点,而我市不具有优势的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国家鼓励培育重点,给我市“十二五”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国家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发展将采取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将从信贷、土地、建设和环保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制定更加严格的质量、技术、规模等标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保山传统优势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和影响。
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规划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升级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依托工业园区,着力打造6大支柱产业,实施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基本实现保山工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新型工业化格局,为加快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保山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央企入滇、桥头堡建设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重要机遇,坚持走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清洁化、市场国际化的道路,按照“优化提升冶金矿产业,做精优势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做强做大建材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工作,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与城镇化互动,逐步把保山建成云南重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和生物资源生产加工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建材产业加工基地,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总体实力、竞争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规划原则
1.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限制高耗能、杜绝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相并重的原则。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发挥资源、区位、政策优势,千方百计做大保山工业经济总量。同时,积极推动发展基础好的行业提质增效、调整结构,逐步改变增长方式,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3.坚持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经济合作开发区,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从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龙头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把关等方面着手,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4.坚持错位竞争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全省谋划保山工业发展,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周边地区有所区别,县区之间各有侧重,保持错位竞争和差别竞争,逐步改变资源相近、产品雷同的状况。
5.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与城镇化互动的原则。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两化”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实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
(四)规划目标
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1.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工业总产值年递增30%以上,达6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递增20%以上,达18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年递增30%以上,达42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递增25%以上,达130亿元。
2.非公经济发展目标。非公经济企业户数由2010年的57161户增加到88000户,年均递增9%;从业人员由2010年的139475人增加到245800人,年均递增12%,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9.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力争达到50%。
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期间累计达594.4亿元(非电力投资500亿元;电力投资94.4亿元)。
4.节能减排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工业用水重复率达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5.工业企业创新目标。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5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户、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0户,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
6.经济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稳步提高,无线广播电视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众无线通信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基本覆盖全市城市、乡镇、公路沿线。逐步实现公众移动通信2G、3G两网全面融合,公众移动通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农村实现光纤到行政村,城区实现光纤到楼。3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及双向改造,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覆盖率50%,三网融合业务广泛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产业大型骨干企业中,生产及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80%;经常性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的中小企业数量达50%以上。基本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的融合。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实现80%以上的行政许可在线办理。
四、重点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各县(区)的工业产业基础以及资源、区位、交通等状况,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确定工业产业主要布局。
隆阳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云南桥头堡建设两条经济走廊接点的优势,结合推进城镇化和保山工贸园区建设,依托水长工业园区蒲缥片区和保山工贸园区发展冶金、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家电、家俱制造、车辆、农机具、摩托车配件生产、组装和现代服务物流业。
施甸县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天然气管道开口的便利条件,依托水长工业园区积极发展乙炔化工、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黑色、有色冶炼及深加工产业。
腾冲县充分发挥边境口岸优势,依托腾冲工业园区和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利用好境内外资源,大力发展钢铁、石材、木材、珠宝玉石加工、农产品等生物加工、家电、家俱制造、车辆组装等产业。
龙陵县要依托龙陵县硅工业园区发展硅系列产品加工、黄龙玉加工、石斛深加工等产业。
昌宁县要依托优势生物资源,根据昌宁县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大力发展茶业、核桃等饮料及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硅冶炼及深加工等产业。
五、“十二五”工业发展重点
(一)优化提升冶金矿产业
“十二五”期间,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冶金工业的提升发展。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加大行业和资源整合力度,支持企业扩张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围绕我市优势冶金矿产品加工,以水长、保山、腾冲、龙陵、昌宁工业园区为重点,实施电矿结合,加快推进电—硅、电—锌铅、电—铁、电—石灰石、电—铝五个一体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云南重要的矿冶基地。
“十二五”末可形成的年生产能力:钢铁500万吨/年,工业硅50万吨/年,硅铁40万吨/年,有机硅10万吨/年,多晶硅1万吨/年,电锌20万吨/年,电铅6万吨/年,铝材80万吨/年,电石20万吨,黄金2吨/年。
2015年冶金矿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增加值达56亿元。
1.钢铁
要进一步整合铁矿资源,改造提升现有铁矿采、选工艺装备水平,提高采选回收率,至2015年,铁矿选矿能力达500万吨/年,铁精矿400万吨/年。加快明光鸦乌山100万吨/年选厂、隆阳金厂河6000t/d选厂以及年产10万吨钛铁矿采选厂建设;加快双友钢铁50万吨/年轮胎钢丝基材配套项目建设,在桥头堡建设中,积极争取国家的差别化产业政策,请求国家支持在腾冲建设近期200万吨∕年、中期500万吨/年、远期1000万吨∕年“三头在外”的钢铁项目。
2.硅系列产品
要依靠现有企业引进科研成果,采用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技术加大技改力度,延伸硅产业链,提升硅系列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高纯硅、有机硅、纳米硅、太阳能级多晶硅及拉棒、切片等产品。加快昌宁立得集团年产20万吨工业硅项目和永昌硅业新建年产10万吨工业硅及项目进度,支持永昌硅业和永年硅业多晶硅项目建设,积极促成30万吨硅铁和4000吨太阳能多晶硅建设项目落地,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在有机硅、纳米氮化硅、高纯硅的生产及多晶硅、单晶硅拉棒切片上取得突破,到“十二五”末建成全省重要的硅产业基地。
3.铅锌
以全市及周边铅锌资源为依托,在水长工业园区新建1条年产10万吨电锌、6万吨电铅生产线。支持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将产能由年产2万吨改扩建为10万吨。加快隆阳区恒源鑫茂矿业有限公司4000吨/日铅锌综合选厂、腾冲佳鑫1200吨/日铅锌综合选厂、金石公司1000吨/日铅锌综合选厂建设和永昌铅锌公司年采矿20万吨矿山深部资源接替工程项目。
4.铝材
依托境内外矿产资源及水电优势,支持东源铝业建设年产80万吨铝制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
5.黄金
加快黄家地、打厂凹、下麦庄、大岭子等金矿开发建设,黄金饰品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6.铜、锡
加快隆阳区珑阳矿业公司金厂河60万吨/年铜选厂建设和金宝铜矿的达产,加大昌宁腾冲、龙陵锡矿的资源勘探力度,扩大产能。
(二)做精优势生物资源加工业
充分发挥保山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导向,着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一是依托全市优势农、林资源,以烟草、蔗糖、茶叶、丝绸、畜产品、蔬菜、水果、核桃、咖啡、红花油茶、石斛、木制品、造纸、特色食品等加工为重点,以生态、特色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林产品加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产品加工附加值,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把保山打造为云南优势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做精传统生物产业。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农药、生物制药业、生物能源等现代生物产业。
2015年总产值达120亿元,增加值达35亿元。
1.蔗糖业
主要是依托市内3大蔗糖集团,巩固提升做精做强。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导蔗糖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着力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延伸,提高甘蔗资源利用率,使制糖工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十二五”末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企业产值的20%以上。
2.烟草加工业
重点抓好保山香料烟公司从现有的2吨/小时加工生产线改扩建为6吨/小时优质香料烟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使其尽快达产。加快建设香料烟堆烟场、仓库、烟叶收购工作站及公司ERP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抓好烟叶复烤厂的搬迁建设。
3.茶叶加工业
以普洱茶、红碎茶、精制绿茶加工为重点,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进一步整合资源,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保山茶叶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我市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4.林果加工
要加大引资力度,加快云南保山核桃贸易加工区建设,形成年加工核桃系列产品5万吨的产能;支持昌宁县笑果果食品有限公司4000吨的核桃深加工项目,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打造核桃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同时要大力发展粮、油、咖啡和果蔬加工业,做大规模,做强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5.纺织业
要抓住国家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重点巩固提高现有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在全国发展50家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丝绸企业”的有利时机,促进保山纺织工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蚕桑基地建设,保证加工原料供应。二是抓好自动缫丝厂扩能技改工作,自动缫丝规模扩大到30组。三是抓好300万米丝绸织造产能达产工作。四是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发展服装加工产业。
6.生物能源产业
支持腾冲明光矿业公司在境外租赁土地种植木薯,并在腾冲规划建设20万吨木薯酒精生产线,争取在“十二五”初期建成投产。加快龙陵康丰公司1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建设,尽快形成产能,为云维保山生物化工项目配套服务。推广种植膏桐、油桐和其它木本油料植物,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建一条生物柴油示范生产线。
7.生物制药
一是抓好腾冲制药厂年产1000万支心脉隆注射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加快原料美洲大蠊养殖研究基地及辅助设施建设,规范养殖及原料质量标准研究工作。二是加大日化保健品开发力度。日化保健品是腾药对美洲大蠊干品综合利用,在不同领域开拓新产品,寻找新增长点的新举措。主要实施年产3000kg美洲大蠊生命活性浸膏生产线建设和年产1亿粒腾药牌参脉活力胶囊生产车间建设项目。利用美洲大蠊生命活性浸膏生产牙膏和洗发水产品。三是加快隆阳区年产1万吨中草药加工生产线建设。
(三)发展壮大能源工业
按照壮大水电、提升煤炭、推进新能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加快能源产业发展。2015年能源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增加值达20亿元。
1.电力
要加快以槟榔江、龙川江流域为重点的中小水电开发建设步伐,配合做好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加快境外水电开发步伐,推进与缅甸在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水电开发进程。切实加快全市电网建设,完善电网结构,适时配套发展更高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网络,为保山工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和高质量的电力保障。
到2015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KW以上,年发电量95亿KW.h以上。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使电力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2.煤炭
要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根据用户所需,2015年规划14个煤矿,生产规模达到252万吨,单个矿井生产能力不低于9万吨/年,煤矿企业2013年年生产能力在15万吨以上、2015年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加快褐煤综合利用开发,支持大坝煤矿加快建成60万吨脱水提质褐煤生产线、20万吨精煤、5万吨炭质还原剂、10万吨半焦、2万吨煤焦油生产线建设。为扩大褐煤的应用领域和提高其经济价值,规划在昌宁县柯街镇、红星矿区、隆阳区分别建设3个年处理30万吨原煤的干燥干法选煤厂,以满足保山市新型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3.天然气
保山市天然气资源储量为3.2亿立方米。我市城市天然气燃气利用已有10余年历史,主要涉及领域为居民、宾馆、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民用、公共、商业和汽车用气(CNG),少量小型工业用气。为抓住中缅油气管道过境保山机遇,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快保山境内油气管道建设,协调服务好各项工作;二是抓好我市城市燃气管网以及中缅油气管道沿线三个开口的储气站、加气站的建设;三是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市矿产、电力等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建设玻纤、陶瓷、玻璃制品等项目,确保钢铁、制糖、烟草、酿造等企业的工业燃料用气量。
4.新能源
“十二五”期间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我市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建设。风电场示范基地:保山市区域内,高黎贡山东部2000米以上、西部2400高度以上的地方年平均风速超过3米/秒,风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在“十二五”期间首批建设施甸四大山及昌宁松子山风电场,其他三县也在“十二五”各开发1条风电场。规划总开发装机30万千瓦,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全面开发风能资源做好示范。
太阳能光伏电场示范基地:保山市隆阳区保山盆地四周太阳能日照时数在2300小时以上,太阳能总辐射在5800—585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是我省太阳能丰富的区域。在十二五期间拟开发浦缥镇小星寨大地光伏电场,拟装机容量46.66mw,由259200块单板容量为180w多晶硅光伏块组建。
(四)大力发展化工产业
一是充分发挥保山电力、石灰石资源优势,支持云维保山有机化工有限公司在5万吨/年醋酸乙烯(配套20万吨/年电石)项目建设基础上,加快10万吨/年乙醇制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2万吨/年EVA项目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达产。在水长工业园区建设年产36万吨无机矿粉体环保造纸项目。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利用中缅天燃气输送管道在保山开口的条件,适时发展天燃气化工产业。
2015年化工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增加值达19亿元。
(五)做强做大建材产业
利用丰富的石灰石、火山石、大理石、板岩等资源优势,优化提升水泥产业,发展壮大大理石、火山石等石材产业。推进建材产业向规模化和产品中高端方向发展。同时,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促进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壮大,培植建材产业新的增长点。2015年末,力争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增加值达15亿元。
1.水泥
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一是加快龙陵汇合2500吨/日水泥熟料、昌宁勐亚水泥2000吨/日水泥熟料两条生产线在建项目的进度,力争2011年建成投产。二是加大云维保山有机化工有限公司电石渣综合利用3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保山海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45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昆钢嘉华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二期4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前期工作力度和建设工作,到2015年底,全市水泥产能达1200万吨/年。
2.石材加工
一是加快施甸150万平方米精品板材加工生产线和以保山水长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大理石贸易物流中心区的建设,依托施甸县、隆阳区境内的大理石龙头加工企业,打造以米黄精细产品为主的大理石精品石材产业区。二是抓住省政府大力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腾冲石材产业园区建设,让分散的石材加工企业入驻产业园,实现产业集群化生产。三是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促进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培植建材产业新的增长点。
(六)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建设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我市资源、区位优势为依托,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把家俱、家电制造、珠宝玉石加工、农用车、农机具、电动车、摩托车组装、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等产业作为保山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抓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在工业园区和边境经济贸易区的规划布局建设,积极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5年总产值达100亿元,增加值达35亿元。
1.新材料
一是着眼于建设以国内技术为基础的化工新材料项目,利用云南省拟建的聚丙烯(PP)装置提供的原料,以及当地的生物资源进行延伸加工,如聚丙烯薄膜(BOPP)、聚乳酸(PLA)、塑木复合材料(WPC)等项目。招商引资新型动力电池材料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二是依托我市钛铁矿资源以及铝材项目发展高性能轻型合金材料,如钛合金、铝合金。
2.太阳能光伏产业
大力发展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依托新能源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产业;发展先进的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高纯晶体硅材料。
3.珠宝玉石加工
以腾冲荷花乡为中心的珠宝玉石(翡翠)加工贸易中心区、腾冲(翡翠)商贸中心为龙头,做精做大腾冲珠宝玉石(翡翠)加工;加快龙陵黄龙玉和隆阳珠宝玉石、黄金饰品加工贸易区建设,尽快形成产业。
4.家俱、家电制造及组装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的企业,发展新材料、家俱制造、家电制造业。加快发展农用车、农机具、摩托车、电动车组装及机电制造等产业,提升保山工业产业层次,使保山工业向终端方向发展。
六、积极构建现代信息体系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宽带城域网,提高城市主干网络的容量和传输速率,优化网络结构,促进基础网络建设合理竞争、有序发展;继续扩充完善固定电话网和移动通信网,加快推广应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具备编码、存储、播出网管等多功能、高品质的数字电视系统;继续扩大城市地下共用信息管网建设范围,向各县(区)延伸,进一步改善通信网络基础环境,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到2015年,农村实现光纤到行政村,城区实现光纤到楼。3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及双向改造,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覆盖率50%,三网融合业务广泛开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
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为核心,依靠电子政务建设带动电子商务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和网络平台,引导和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生产过程,促进经营管理现代化,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推进电子商务,改善市场营销,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到2015年,重点产业大型骨干企业中,生产及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80%;经常性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的中小企业数量达50%以上。基本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的融合。
(三)政府信息化建设
建成覆盖县区、乡镇的电子政务整体应用体系框架;建成市级信息资源交换中心,建成一个统一高速、安全稳定、经济实用、方便操作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实现市、县(区)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办公;实现全市电子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的集中、交换、共享,实现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深入实施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实现80%以上的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到2015年,力争使我市政府信息化水平居全省中等水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
坚定不移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工业强市”战略。“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由市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分解制定各年度全市工业发展目标,制定工作措施确保任务完成。各县(区)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市目标的实现。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和限时办结等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加大协调服务和帮扶力度,着力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批、用地、评估、资金筹措、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培育产业集群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培育产业集群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要研究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要研究、用好国家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差别化产业政策、西部大开发有关产业政策,加快产业培育,推进产业发展。二是要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对土地、资金、重要资源以及煤、电、油、运等要素资源,在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协调力度,增强政府对重要要素资源的调控和保障能力,促使要素资源优先向效益好的环节和领域倾斜。三是要努力促使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通过政策引导、市场主导,以大企业、大集团为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四是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要注重围绕优势产业做深化、精化文章,延长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围绕主要产品完善服务配套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三)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改善产品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集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产业化、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推广运用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加大工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获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工业投融资体制。一是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经济的有效对接。二是要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为重点,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在资源有偿使用、企业重组、培育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要不断增加市县(区)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对工业的投入,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企业技术改造和研究创新、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
(五)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节能降耗、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的应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
(六)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
认真抓好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大胆创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引资融资和开发,切实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企业集中,产业聚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加快建设产业聚集、产出率高、土地集约、节能环保、辐射带动力强的工业园区。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的原则,推动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生态化、园林化。
(七)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大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要结合保山的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拓宽思路、拓宽领域,做好工业项目包装储备和推介。创新招商载体、平台和方式,切实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并把世界500强、国内百强等知名品牌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增强保山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我市有条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在境外开展种植、水电和矿产品采选等合作开发,提高工业的资源保障能力。抓住央企入滇和东部产业转移机遇,认真研究南亚和东南亚市场需求,积极承接符合我市工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和项目,要做好承接产业、项目在工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规划布局,把园区打造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载体和平台,推进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八)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实力
品牌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实施品牌战略,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经济转型的紧迫要求。要坚持政府推进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作评判的原则,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知名品牌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创品牌。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做大特色品牌。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创建矿业品牌;依托生物资源优势,创建农特产品品牌;依托区位优势,创建商贸流通品牌,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的名牌产品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要强化基础管理,培育发展品牌,要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入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体系等认证,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竞争实力,为品牌竞争力提升赢得主动权。同时要注册并规范使用商标、商号,有条件的企业要注册防御商标、联合商标。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加强商标设计、产品标识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的注册申请工作,并合理使用、严格管理。三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品牌。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产品,保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四是要主动靠大联强,引进知名品牌。要坚持品牌创建与品牌引进相结合,不断完善品牌培育机制,缩短品牌创建历程。
(九)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的光纤化升级,建设超高速宽带接入网络,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十)实施人才战略,提升产业水平
工业人才是推动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与第一资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以求真务实创新的经营团队为培养重点,推动工业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应对风险能力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工业管理人才队伍。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四支队伍为重点,以“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实施工业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业人才开发培养体系。一是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对熟悉经营管理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特别是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围绕保山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外派学习、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多种方式,强化党政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管理工业经济的领导能力与服务能力。二是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工程。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目标,以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形成政府推动和企业自主投入实施及社会化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构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的人才开发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三是工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针对保山产业发展和重大工业项目中的难点及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工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要组织企业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专家组成产业和技术创新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和项目研发。围绕保山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重点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四是工业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每年通过岗位技能锻炼和竞赛培养造就一批工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