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537-2/20240318-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4-03-18 |
文号 | 浏览量 |
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要求,做好《保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补链延链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奋进全省先进行列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注重分类实施,强化责任落实,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提质,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新增目标
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5%以上,公办园幼儿占比达6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基础教育“五育”并举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类型特色更加鲜明,基本建成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国家级“双优”职校1所、省级“双优”职校3所。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保山智慧教育云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教育数字化服务教育决策、管理和教学更加精准高效。基本实现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
三、新增任务
(一)强党建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
行动目标: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到2025年,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责任落实体系更加健全,“五育”并举成效显著。
实施项目1: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实施路径——
1.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体系。构建党建工作年初统筹部署、年中有力推动、年底严格考核的责任闭环,持续全覆盖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考核和述职评议。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将共青团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
2.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中小学校党务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准、待遇保障等政策。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在民办中小学校推广党建积分管理评定考核,探索从教育行政部门或公办学校向规模较大的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派党组织书记。系统化推进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典型培树工作,创建“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先进示范学校3—5所。建立中小学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全员轮训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
实施项目2: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实施路径——
3.持续打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打造边疆、民族、山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特色品牌,构建“五环思政”育人模式,办好“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大赛,开展百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组织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打造一批特色课堂和精品课程。
4.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驻保高校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办好“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保山分课堂。制定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和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指南,用好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滇西抗战纪念馆、松山战役旧址等教学实践基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调整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每年培训100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推荐一批省市级思政课典型案例。
5.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学校心理危机管理与干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推动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培树100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对90%的城乡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稳步推进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计划,提高教师、基层干部等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测试不少于10000人次。到2025年,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全面完成,全市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
实施项目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实施路径——
7.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管好用好“三微一端”等官方媒体平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8.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与网络舆情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检查,增加必要经费,强化学习培训,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环境。
实施项目4: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实施路径——
9.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整合教育体育资源,培育一批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组织申报一批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试点学校,加快推进“市队校建”和“县队校建”工作,畅通优秀体育人才成长渠道。
10.夯实学校体育美育发展基础。用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实施2至4门体育美育专项课程。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定期举办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展示活动。鼓励成立体育和美育社团,完善市、县、校级学校体育竞赛和美育展演体系,每年举办3项以上市级单项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
11.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制定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和校内劳动清单,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考核评价对象,遴选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12.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学校建设实现全覆盖,每学期对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2次,提升父母和监护人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家庭教育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学习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学习目标培养等方面帮助学生成长。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动
行动目标: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构建起政府、行业、学校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制度体系健全、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实施项目5: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路径——
13.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打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攻坚战,加快建设一批集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其中,地方教育费附加收入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到202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100%达标,在校学生保持在3万人以上,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9500人以上。
14.推进各类职业学校协调发展。通过优化整合、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做优做强中职教育。探索举办县域普高与职高相结合的高中教育集团,支持高职院校对口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中职学校。探索举办“高职院校+企业+县级政府+县级职中”产业学院。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好保山职业学院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中职升高职比例不低于毕业生总数的60%。鼓励驻保职业院校共建保山“双创孵化基地”,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依托腾冲职教园区协调推进“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研究生”一体化办学。
实施项目6:深化管理机制改革
实施路径——
15.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出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措施,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推动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
16.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发展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多元投入的办学格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教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落实省级认证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专业结构,鼓励职业学校特色发展,每所中等职业学校建好3至5个特色专业。建设3所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每所学校设置3个及以上优质专业。
实施项目7:深化教师队伍管理
实施路径——
17.保障职业教育教师待遇。完善符合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注重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绩,区别不同情况可将发明专利、指导学生实习成果、指导职业技能竞赛或教学竞赛成绩等作为评价条件。制定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公办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用于支付本校教师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职业学校普通教师可按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落实《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拨经费,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兼职教师实际待遇。
18.提高职业教育教师质量。加强市、县级职业教育教研员和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人员保障。通过校园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兼职聘用等方式补充职业学校教师。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启动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保山市“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25年,各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0%以上。
(三)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行动
行动目标:提高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保障和服务能力。到2025年,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断扩大,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升。
实施项目8:提升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水平
实施路径——
19.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学前教育人员编制管理,严格按照师生比、班师比测算核定中小学阶段所需编制,在满足动态达标的基础上,因生源短期变化而空余的教师编制优先补充学前教育教师。保山市幼儿园探索实行人员总量控制管理,备案制教职工按照规定条件和规范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与在编教师基本实行同工同酬,所需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20.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落实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健全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拨款、收费、社会投入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科学规划建设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幼儿园,补齐公办幼儿园资源短板。老城(棚户区)改造、新城开发和居住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应将配套建设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予以建设,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支持各县(市、区)至少创建1所一级一等幼儿园,各县(市、区)30%以上的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创建为一级三等幼儿园。
21.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幼儿园发展布局规划,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并优先建设。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面向社会开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教师结对、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办学用地、税收优惠、费用减免、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幼儿资助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
实施项目9:推进特殊教育提质发展
实施路径——
22.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建立特殊教育市、县(市、区)指导体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依托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设立校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立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监测系统、特殊教育资源数据库及残疾学生学籍系统,逐步实现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支持残疾儿童较多且现有学位不足的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或改扩建。完善“一人一案、全覆盖、零拒绝”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和救助体系。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23.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推行残疾儿童可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康复、部分课程可到普通学校(园)随班学习(活动),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到2025年,争取各县(市、区)均有1所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支持保山市关爱学校改革创新,办好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融合办学,积极开展残疾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适应残疾学生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
(四)教育数字化推进行动
行动目标: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教育资源丰富,师生信息素养、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实施项目10: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达标工程
实施路径——
24.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优质资源和在线教学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中小学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教学、研修学习覆盖面达100%。加快推进“1+N”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到2025年,每个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小学至少联系1所村完小,城区初级中学和高完中学校实现“1+1”。
25.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以标准数字教室建设为重点,分类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升级改造、新建全光纤校园网,覆盖教室、功能室、办公室和主要教学区域。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互动直录播教室。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接入云南教育专网,每个中小学班级教室配备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视频设备,满足基本数字化课堂教学及交互需求。
实施项目1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实施路径——
26.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按照“市级统筹、市县共建、三级应用”的模式部署实施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构建教育评价、精准教育、教师发展等各类应用系统,实施数据统一管理、业务联动互补,让教育决策、管理、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27.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赛评活动。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边境县(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行动目标:以补齐教育短板为重点,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保障能力持续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实施项目12:提升教育保障能力
实施路径——
28.补充学前教育教师。积极争取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倾斜支持。落实边境县(市)补充学前教育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政策要求,争取省级支持补充边境县(市)幼儿园教师。引导民办幼儿园及时补充保教人员,确保保教人员达到规定要求。
29.组织大学生援边支教(实习)。结合“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争取省级支持,遴选优秀高校在校学生到定点县(市)、乡镇及以下学校开展支教(实习)活动,承担教育教学、学生辅导、校内课后服务等工作,缓解部分学科教师不足问题。组织保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开展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工作。
30.组织新高考“3+1+2”全学科送教。积极争取具有师范类专业或优质附属中学的高校,到边境县(市)定点挂联送教。针对新高考“3+1+2”模式的9个科目,争取选派教师长期驻校,建立“全程跟踪”机制,跟踪并帮助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定点县(市)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31.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资金和项目向边境地区学校倾斜力度,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实施学校建设项目12个,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学校,新增校舍24万平方米,持续改善边境县(市)办学条件。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对照《保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以及本补充方案,研究细化措施,确保行动目标、实施路径融会贯通。同时,健全完善重要任务会商机制和定期调度机制,定期研判和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落实资金保障。落实教育经费支出“两个只增不减”政策要求,按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不低于4%,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平均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保持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第一位,新增财政收入优先用于教育,全力做好财政教育经费保障。对重大项目“一事一议”保障投入。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教育项目支持力度。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求,压实各级政府责任,分级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财政拨款。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建立省以下财政教育投入奖补激励机制。指导各地建立幼儿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收费动态调整机制。
(三)强化考核监督。健全和完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监测评估机制,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补充方案”纳入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级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定期组织专项督导,督促检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定期发布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依纪进行约谈、追责、问责。
(此件删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