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537-2-/2022-0418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教育统计 | 发布日期 | 2021-03-05 |
文号 | 浏览量 |
录: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01-02
1.2设施设备 -----------------------------------------02
1.3教师队伍 -----------------------------------------02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02-03
2.2就业质量 -----------------------------------------03
2.3升学情况 --------------------------------------03-04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04-05
3.2质量保证 ------------------------------------------05
3.2.1质量监控体系建设----------------------------------05
3.2.2基础能力建设 -------------------------------------05
3.2.3技能竞赛 ----------------------------------------06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06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06-07
4.2学生实习情况 -----------------------------------07-08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08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08-09
5.2社会服务 ------------------------------- ------09-11
5.3对口支援 ------------------------------- ------11-12
5.4服务抗疫------------------------------- ----------12
6政府履责
6.1经费 ---------------------------------- ---------13
6.2政策措施 ------------------------- -----------13-14
7.特色创新
案例一
红星铸魂•匠心筑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4-16
案例二
深化产教融合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17-18
案例三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促进文明行为养成----------------18-22
8.学校党建工作------------------------------------22-24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存在的问题------------------------------------24-25
9.2解决的措施和发展思路 -------------------------25-29
保山市中等职业教育2020年度质量报告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指导帮助下,保山市职业教育形成了以国家级改革示范校为龙头,以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和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为辅翼的发展格局,全市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体系全、门类多、规模大、基础实、发展快、效益好、结构优、质量高的良好局面。
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其中:2所国家改革示范校(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1所国家重点校(保山中专学校),3所省重点校(施甸县职业高级中学、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2014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9年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保山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26万人,年内共招生1.0726万人,其中:市内注册10024人(含北京商业学校联合招生190人),东西协作上海702人。毕业生7026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54%,比上年增1个百分点,普职比为1:0.65。
2020年保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占地面积2165.52亩,增加162亩;校舍面积521584.04平方米,增加28562平方米;行政教学用房230303.52平方米,增加16802平方米;固定资产价值80184.0582万元,增加3126万元;仪器设备价值9787.7863万元,增加2648万元;生均纸质图书13.14本,增加0.88本;教学用计算机3806台,增加406台;生均实习工位0.95个,增加0.26个。
2020年保山市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数1183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056人,专任教师数占教职工数的89.3%,生师比为22:1。研究生以上教师比例为4.9%,本科以上教师比例为96.9%;双师型教师47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9.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1.8%,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2.8%;兼职教师168人,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15.9%。
保山市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思想工作的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制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六个教育”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服从意识;打造准军事化校园文化,把学生锻炼成为“优秀士兵”式的人才。每年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2020年,全市中职学校文化课合格率达97.8%,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5.6%,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3.9%,毕业率达98.87%,资格证书双证获取率达96.2%,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达89.84%,学生实习实训满意度达86.78%,学生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5.6%。各项合格率均高于往年数据。
采取“典型+引导”模式,促进就业从“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通过举办讲座、专栏宣传、现身说法、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转变择业观念,掌握择业技巧,让学生的择业愿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择业方式与市场机制相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力争“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老师”“出去一个苦力、回来一个老板”。
2020年,我市毕业生总数7882人,就业学生数7726人,就业率为98%;直接就业人数7140,直接就业率92.4%;对口就业人数6182人,对口就业率为8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较往年差,就业率比上年低一个百分点。初次就业起薪市内在2500—3500元之间,市外就业起薪在4000—6000元之间。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3.48%。
2.3升学情况
2020年,全市毕业生总数7882人(含技工类),深入高职326人,升入高职比列为4.1%;升入本科人数主要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大专班为主,升入本科62人,升入本科比列为0.8%。
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宗旨,建立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机制,实现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目前,我市开设了旅游、汽修、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电子商务、水电管理、畜牧兽医、农产品保鲜与加工、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等65个专业。年内,重点对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实施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开设课时等进行了相关调整。
按照产业错位发展、县(区)差别化布局的发展思路,调整了各学校专业布局,力争让优质专业对接重点产业、覆盖新兴行业。保山中专学校重点在轻纺、大数据、电子商务、高新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开设专业;施甸县职业高级中学重点在电子电器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畜牧兽医和家政服务开设专业;腾冲市第一职业职业高级中学重点在旅游服务、市场营销、制药、珠宝玉石加工和对外贸易开设专业;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重点在石斛加工、黄龙玉加工、水利水电、电子商务、冶炼和工程机械开设专业;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在电子商务、特色农产品加工、计算机应用和现代物流开设专业。
3.2.1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将社会需求、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就业质量、社会服务等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开展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特聘教师”计划,“云岭教学名师”的遴选、培养和认定工作。三是稳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1和X有机衔接起来。四是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五是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及监督检查,提高实习实训比重。
3.2.2加快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保山职业教育园区和腾冲市职业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及附属工程建设进度。年内,下拨了保山市职业教育资金15175.52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0015.04万元,省级专项资金976.21万元,市级专项资金1810.27万元。重点用于学校加快建设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3.2.3技能竞赛情况。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省级技能大赛延期举办,保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竞赛停止举办。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2020年,保山市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数1183人,新增7人。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积极实施“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外派培训、企业培训。在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厅组织的培训外,市、县(区)积极筹措经费,安排52名教师到沿海发达城市优质职业院校跟班学习培训。组织和选派18名教师到上海参加为期3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组织和选派8名教师到北京商业学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跟班定岗学习。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强统筹、分类指导、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联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办学路子中推动“五个对接”,即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我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在资源共享、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员工培训等领域全方位结合,实现校企一体化发展。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实施校企合作中的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相关标准和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的转变,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工作,先后与福建奔驰、安徽奇瑞、上海大众、北京全聚德、江苏松鹤楼、福建荣誉集团、深圳路华公司、保山双友公司、永昌铅锌公司、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保山宝佳鞋业公司、保山科创海浮砂建材公司、保山澳朋商贸公司、昆钢嘉华集团、云南中柏韩美公司、云南空港集团、世纪金源集团、万福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等40家企业进行人才供需协作,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多渠道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把基地建在学校上、建在工厂上、建在产业上,形成“一专业一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现专业特色化、基地标准化、实习公司化,努力实现“五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既善动脑、又能动手的职业人才。创新培养方式,深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学历性教育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要占整个学时的50%左右。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制度建设,培养职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020年5682名学生到广东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浙江恒诺微电子厂、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昆明小矮人汽车服务连锁店、陇川幼儿园、龙陵凯龙假日酒店、龙陵龙玉风情园、龙陵华盛玉雕厂北京沸腾鱼乡餐饮有限公司、天津渝湘江南、福建荣誉酒店集团、腾冲世纪金源大饭店、腾冲官房大酒店、路华能源科技(保山)有限公司等123多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鉴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集团化办学条件尚不成熟,暂时没有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目前,主要依托北京一商职教集团、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实施联合招生、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
坚持面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为一体的高素质的劳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保山及全省经济发展。启动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至少2类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行“订单教育”,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大设置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以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我市为北京沸腾鱼乡餐饮有限公司、天津渝湘江南、福建荣誉酒店集团、福建飞毛腿集团、腾冲世纪金源大饭店、腾冲官房大酒店、路华能源科技(保山)有限公司等123多家企业输送毕业生5682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满意度有显著提升,顶岗实习结束留企业优秀毕业生达到50%左右,很大一部分成为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骨干。通过毕业生跟踪回访,企业反映:我市输送的毕业生工作认真负责、执行力强、团队配合度高、能吃苦、肯钻研,深受企业的好评,企业满意度达到92.64%。
积极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为新型工业化服务;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实施培养青年农民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积极实施“再就业培训工程”,加大产业新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工艺操作技能培训,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
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项目,深度对接社会部门和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融合。选派5名专业教师参与科技局组织的“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工作。
服务地方人才建设,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职称晋级培训鉴定。根据云南省人社厅工人技术考核评审委员会对我市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评审工作的安排,于2020年8月至10月份开展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职称晋级培训,共培训386人,培训工种有行政办事员、中式烹调师、汽车驾驶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林业技术员五个工种,其中职业资格等级为技师136人、高级工68人、中级工128人、初级工198人。
服务地方经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完成保山电力公司员工电工培训、保山市各县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云南省交通投资公司的各类培训。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电工、保育员、焊工、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初、中、高级技能培训。2020年共培训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4263人,劳动力转移培训5709人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192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20761人。
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12期: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426,继续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20人;培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1248人,继续培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428人,全部结业,并颁发结业合格获证,获证率100%。
文化传承。全市中职学校致力推动社会文化传承,通过省级技能大师(烹饪)工作室,大力推广当地传统饮食文化技艺。常年开展刺绣、民乐、书法、汉服、风采礼仪、民族舞蹈等学生社团活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通过搭建东部对口帮扶保山职业教育发展平台,上海市27所职业院校提供了32个专业702个学位。北京市商业学校提供了4个专业190个学位。送往上海优质职业学校702人,与北京市商业学校联合招生190人。
一是围绕目标,制定方案。制定了《保山市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要求县(市、区)明确责任,增强脱贫攻坚的紧迫感,围绕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主动作为,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落实方案,会同扶贫部门,摸清建档立卡“两后生”底数,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做好兜底招生工作。
二是搭建平台,通力协作。保山市加强与帮扶职教集团的联系,搭建协作平台,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安排教育、扶贫、人社等部门,整合资源,精准识别和组织动员保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到上海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毕业后根据学生意愿优先推荐在东部地区就业,实现就业脱贫。实行中职兜底招生零报告制度,确保中职学校招生兜底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宣传,务求实效。强化部门通力合作,推进教育移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促进职业教育和扶贫开发攻坚融合,增强职业教育主动对接经济、回报社会的能力,让贫困家庭实现“职校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深入到乡村组鼓励和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和应往届“两后生”到上海接受优质职业教育,为学生和家长宣传各项资助政策。
四是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扶贫资金、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项资金、省级人民政府各项教育专项经费统筹资金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公益基金,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就学就业资助。市级对到上海接受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给予每生每年生活和交通补贴2000元。2020年发放中职“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交通费、生活费补助145.8万元。
5.4服务抗疫。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保山市确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延期开学的通知精神,停止一切线下教学活动,采取线上教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摸排疫情期间学生实习实训情况,掌握正在开展的实习实训、计划开展的实习实训情况,重点摸清学生实习实训地点、时间安排、工作生活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对正在实习实训的学生加强管控,对暂未开展实习实训的,立即与实习单位对接,延期组织实习,并通知学生及家长,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建立财政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新增财政教育支出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提高财政职业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重点用于设施设备、骨干专业建设和教师培训等。
2020年下拨了保山市职业教育资金15175.52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0015.04万元,省级专项资金976.21万元,市级专项资金1810.27万元。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4882万元,国家助学金2035.45万元,免学费3501.72万元,就业补助资金500万元,中职国家奖学金107.2万元,中职省政府奖学金14.8万元,省政府奖学金14.4万元;发放中职“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交通费、生活费补助145.8万元。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信贷投放力度。金融机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加大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创业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融资服务。
认真贯彻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全面实行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生活资助“两个全覆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力度。健全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推进和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
案例一:
“红星铸魂•匠心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贯穿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带一路”的最前沿学校,围绕边疆振兴、民族团结、技能扶贫和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少年工匠。学校先后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腾冲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
一是以育人为宗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紧围绕“为党培养接班人、为国培养建设者、为民增进幸福感、我为职教做奉献”的使命,把育人作为“铸魂工程”来建设,以“红星铸魂•匠心筑梦”为主题的党建思路引领发展。同时确定了“培养成功职业人,成就幸福社会人”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成型、成熟、成人、成才、成功”的“五成”育人模式,着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幸福团结一家人”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结合腾冲实际,学校积极开设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和民族舞蹈专业以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以课堂为渠道,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涵
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学工作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教学。深入开展民族自信、民族政策、民族常识、民族文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把职业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构建师生和谐发展教研平台。目前,已开发出《腾冲风情》《最新缅语速成》《腾越美食》《翡翠设计与加工》《面点制作工艺》等十余本渗透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技艺的校本教材。
三是以竞赛为载体,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效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在每年举办的书画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和班级歌咏比赛中,把民族团结、民族文化元素贯穿其中,学生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绘民族画卷。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获国家级、省级71个奖项。将民族文化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彰显腾冲各民族文化特色。
四是以活动为依托,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成果
学校结合实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民族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民族地区民俗风情和发展变化,增强学生对家乡民族文化习俗的立体认识。组织师生参加研学活动,深入了解腾冲各民族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在师生中“活”起来。开展主题教育,营造各民族学生相互关爱、彼此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以“文体活动周”“民族大课间”等载体,积极搭建民族团结平台,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使各民族学生在增进了解的同时,交流文化、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五是以帮扶为突破,扎实推进各民族脱贫攻坚
紧紧围绕“职教一人,致富一家”的办学目标,始终把民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抓手,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贫困民族学生的帮扶教育。所有党员结对帮扶1-3名数量不等的建档立卡户和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定期找结对帮扶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定期深入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通过爱德基金会、善明会、方圆学校等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对其进行爱心资助。近三年来,学校累计资助少数民族学生588人,发放金额235.2万元。学校还针对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技能培训,如对猴桥胆扎傈僳族村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对荷花傣族及新华乡梅子坪村进行民族特色菜系烹饪技术培训,取得较好成效。
案例二
深化产教融合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全域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研学基地,做到“建设一批、培训一批、带动一批”,服务三农,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建设一批。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提高服务县域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做强做大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2017年4月,启动卡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暨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前,示范园初具规模,已成为云南省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保山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昌宁县农村党员就业创业暨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昌宁县全域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研学基地。
二是培训一批。学校充分发挥基地技能培训优势,对在校学生提供学生实习实践2万余人次,对全县农村党员、农民培训达6000人次以上,增强了谋生的本领,提高发展产业能力。
三是带动一片。示范园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实践体验、互联网+等,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培育优质蔬菜苗等,带动党员群众推广种植优质蔬菜数千亩,产量由亩产2—3吨增加至亩产6-8吨以上,经济收入显著增加,实现脱贫致富。卡斯示范园实施规模化种植,长期用周边农民工20人,带动周边种植户12户,带动农民增收。
案例三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促进文明行为养成
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
“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难当了。”这是职业学校的声音,社会上不少人对此也感同身受。抽烟,喝酒;染发,文身;戴首饰,穿奇装;泡网吧,玩手机;懒散松空,早恋追星;进了教室不学习到了宿舍不休息;以至于损坏公物,打架斗殴,行窃诈骗,凡此种种,都是当今学生中的表现,职业教育的艰巨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作为职教一员,在这一大背景下,县级职中也不能独善其身。面对诸多难题顽症,学校自2018 年开始,借鉴他校经验,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确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一年坚持下来,有些问题被逐步破解,校园秩序开始步入安全规范、文明和谐的轨道,“准军事化管理”这一做法,在实践中也日臻成熟、完善。
一是构建全员育人网络。学校聘请二十名退伍军人,担任专职教官,具体负责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一日常规和全校大集合,构成政教处—校安办—教官管理链,这是学生规范管理的主线;严把班主任选拔关,把责任心强、能胜任班级工作的教师,推到学生管理一线,构成副校长(分管德育)—政教处—班主任管理链,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 这是德育工作的生命线;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一名任课教师, 都要包靠几名学生,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一岗双责,落实校级领导包靠教学系、中层干部包靠班级、任课教师包靠学生制度,构成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管理链,着眼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学习、纪律、卫生、思想动态等,与学生交流沟通,给予帮助指导,尤其关注几类特殊学生,做好个别疏导,这是解决教学和育人脱节、实践“全员育人”理念的关键;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选用学生干部、组建学生会,构成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班委、团支部管理链,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监督和专项培训,建立奖惩机制,及时调离问题干部,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管理作用,这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中坚力量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几条管理链纵横交错,构成全方位、一体化的德育网络。
二是强化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一日常规。“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准军事化管理是规范管理,标准高,要求严,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有力手段。对于准军事化一日常规,要求学生以军人的纪律,无条件逐一做到;日复一日,在全程无缝隙的强化管理中,让学生逐步克服、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自觉调整行为习惯,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1.内务管理。哨音响后,学生要迅速起床,在 15 分钟内完成洗漱、内务整理。被子要叠成“豆腐块”,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室内做到清洁卫生,从中体验部队严格有序的生活和军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2.军容风纪。在校内,学生要统一着军服,佩戴校牌;不染发、烫发,不留长发、怪发;不文身,不戴首饰;校内行走“两人成行,三人成列”,重细化促养成,培养整肃端庄的仪容举止。就餐秩序。一日三餐,学生要分教学部错时集合,每班由体委指挥,列队行进,有序步入餐厅,在过程中感悟内化听从指挥、步调一致、 令行禁止的军人纪律和集体凝聚力。
3.三大集合。每天晚自习下课,每周五放学、周日返校,学生都要参加学校大集合。动作迅速,队伍肃静,队列整齐划一, 精神面貌高昂饱满。这是标准和要求,是军营的“洗礼”,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升华。
三是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规范管理“两条腿”走路,形成德育工作合力。政治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灵魂,思想通,利行动,没有思想教育的管理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发挥全员育人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谈心交流、班会、校会、学生集合、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德育途径,采用说理、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生活指导、心理咨询、自我教育等德育方法,扎实开展了不同主持人、不同规模、不同范围、不同途径的思想教育,涵盖学生安全、纪律、文明礼貌、献爱心、心理健康、遵守群众纪律、珍爱他人劳动成果、集体教育等内容。 同时,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新出现的问题,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手段,营造优良育人氛围。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以肩负的职责自律自强。“海纳学子,有教无类,学生至上。”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更是育人者的庄重承诺。
四是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校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系列主题活动,如观看爱国、励志影片,拔河比赛,倡议爱护消防设施等公共财物,参加中职学校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内务大比武、队列与就餐秩序比赛,军容风纪大检查,消防知识专题讲座,楼内应急疏散演练,等等一系列全校性活动。汽修系举办了大班会、汽车知识竞赛,政教处举行了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工制作和元旦汇演。这些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充实了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和品行养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懈的追求,扎实的工作,换来的是学生全新的精神风貌。整齐的着装、威严的军姿让人肃然起敬,坚定有力的步伐、雄壮嘹亮的口号震撼人心,一声声“老师好”是校园最美的声音,一路纵队有序行走更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一切,自然也就成为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示范校”荣誉的最好注脚。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推进规范化建设。按照管党治党要求,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职责分工,全面提升教育体育系统基层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重视职教系统基层支部班子建设,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核心力,强化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强化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业务力。按照管党治党要求,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职责分工,全面提升职教系统基层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按质按量严肃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科学制定“三会一课”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三定一报备一纪实”制度,确保“四落实”,坚持经常抓、抓经常。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强化党员意识为核心,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日常化制度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要内容,把学习党章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他党内法规作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学习内容,切实把各项学习教育任务落实到支部、落实到党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服务保山跨越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开展德育课程、“校园文化”“宿舍文化”等主题教育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等,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实现“外践于行,内化于心”,牢牢占领思想舆论导向主阵地。鼓励党员教师从修身正己、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崇高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真正融入到日常工作、课堂教学和各类校园活动中,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面对新的形势变化,全市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观念偏差错位,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社会上有一种普遍观念,认为只有高考无望的学生才会去读职业院校,学生就读及家长供读职业教育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接受度、认可度不高,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普遍存在,部分干部、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
二是专业设置不优,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包括技师学院)开设65个专业,其中省级骨干专业6个,市级骨干专业17个。各中职学校累计开设123个专业,实训场地面积21.9991万平方米。学校专业设置缺乏规划,专业重复建设、低水平投入、同质化发展、部分专业空白现象突出。
三是衔接融通不畅,体系建设不够完备。保山缺乏综合类的专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高职衔接协调发展问题尤为突出。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工作待遇较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上升通道狭窄,导致学生及家长都不愿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往往把上中等职业学校视为无奈之举。
四是融合深度不足,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当前保山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专业不优、资源不活、深度融合不够的短板,企业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需求预测的引导作用不突出。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缺乏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很好建立,企业办学的作用与活力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和释放。学校缺乏真实的工程环境,实训效果差,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
五是办学目标不明,服务能力不够突出。大部分职业学校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认识不到位,多数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尚未形成,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意识缺乏,“重学历、轻技能”“关门办职教”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学校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运用不充分,缺乏长远规划,未能实现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9.2 解决措施和发展思路
一是制订保山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统筹谋划职业教育发展。围绕保山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立足保山“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新市情,高质量推进城市生态化、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数字化,全面建设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西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保山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加快申办保山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完备而相互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在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积极筹建保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具有保山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规模合理、产教深度融合的高等职业学院,打通职业教育中、高衔接的“堵点”,为保山实现“五化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是建立保山职业教育联盟,形成集团发展优势。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组建市、县教育部门和有关行政机关、职业院校、市内外企事业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等广泛参加的保山职业教育联盟,搭建相互促进和发展平台,统筹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通过职教联盟研究探讨支持政策,鼓励通过共建技术创新平台、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等方式,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联盟建设,产学研用实现一体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各得其所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四是深化改革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职业教育办学发展方向。一是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提高毕业生“1+x”证书持有率,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二是进一步做好综合高中试点工作,满足部分初中毕业学生既要学习一技之长,又不放弃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学习的需求,扩大中职学校招生的渠道和方式,充分挖掘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和办学潜力;三是加大专业调整,围绕区域产业特点调整、优化、新增一批专业,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积极探索和支持县级职业学校按照“一县(校)一品,一县(校)一特色”的思路,培育3—4个骨干和特色专业,避免专业重复建设、低水平投入、同质化发展,着力形成州、县“对接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四是推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建设符合要求并满足需求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五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支持保山开放学院将率先作为保山市社区教育、老年开放教育试点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办学,探索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构建、业务开拓等方面经验,为下一步指导县级学院开展招生办学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