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保山概览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为哀牢古国故地,哀牢国王都“勐掌”就位于今保山盆地。保山区划设治的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多年。自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设不韦县起,一直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和滇西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69年(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举国内附东汉,史称“汉德广,服不宾;绥哀牢,开永昌”,东汉王朝析益州郡不韦等6县并哀牢国故地新设的哀牢、博南2县共8县设立永昌郡。“哀牢归汉”不仅是东汉王朝的开疆盛举,也是中华民族走向融合统一的盛事,标志着今保山全境纳入中央区划治理和“永昌”得名的开端;郡名“永昌”寄托着中央“边疆稳固、繁荣昌盛、永世流芳”的美好愿望。

永昌郡治延续488年,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至南朝·陈结束。保山唐朝属南诏国,设永昌节度;南宋属大理国,节度改永昌府;元朝设永昌三千户,后改永昌州、永昌府,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治所(驻地)。明朝先后设永昌府、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1524年(明嘉靖三年)明朝在永昌军民府治所在地下设保山县,因县城西倚太保山而得名。清朝承袭明制仍设永昌军民府,后改永昌府。1913年(民国二年)民国政府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县,隶属滇西道。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保山专区,1970年改称保山地区,1984年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保山县撤销设立县级保山市,2001年保山地区撤销设立地级保山市,原县级保山市改为隆阳区。

保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和贸易集散地,无论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还是抗战时期援华物资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乃至今天的“一带一路”和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保山都是滇西南地区重要的节点。

注:“勐掌”中,“勐”意为地方、国家,“掌”意为象,“勐掌”意为象之地、象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为“乘象国”“滇越国”,地理位置就是今保山盆地。《史记·大宛列传》载:“昆明之属无君长,善盗寇,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千余里,有乘象国曰‘滇越’。”此处的“昆明”非今之昆明,而是居住洱海以东的游牧民族“昆明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