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保山概览  >  市情综述

市情综述

保山市情简介

保山地处云南西部,市政府所在地距昆明498公里,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毗邻,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

【地理区位及特点】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全市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9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93千米,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约占92%。保山是古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境内腾冲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世纪就是中、缅、印三国民间贸易的交通走廊,自战国中期形成的“蜀身毒道”出大理后,经博南道,过兰津渡到达保山,由保山城向西分三线翻越高黎贡山到达腾冲,再由腾冲城分三向四路经腾冲猴桥等地出缅甸,是西南路上丝绸之路中著名的“永昌道”。明清时期的移民屯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保山成为“滇西—大都会”,并在维护中国西南边境稳定和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政区划、人口】2023年保山市辖隆阳区、腾冲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1区1市3县,共有8个街道、36个镇、32个乡。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0.7万人,有彝、白、傣、傈僳、回、苗、布朗、佤、阿昌、景颇、满、德昂12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户籍人口数31.46万人,占户籍人口数的11.9%。

【资源优势】保山市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国家糖料基地、优质香料基地、咖啡基地。保山地处“西南三江”重要成矿区带,是云南省西部重要的成矿富集区,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70种,探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储量统计管理的矿种有37种。境内分布有大面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拥有大量珍贵、稀有生物种类,保存有少量热带起源的古老生物。高黎贡山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5726种及变种,有红豆杉、光叶珙桐、杏黄兜兰等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秃杉、长蕊木兰、红椿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辖区内杜鹃花科植物199种,在382个高黎贡山特有植物中,杜鹃花科占44个。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西坡分布有1株树龄在600年以上,树高28米,基径3.07米,树冠62平方米的大树杜鹃,被植物学界公认为“大树杜鹃王”。该地区既是中国动植物资源重要宝库,又是南方森林动物群的主要起源地之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动物2774种,其中兽类154种、鸟类749种、两栖类44种、爬行类56种、鱼类49种、昆虫1722种。保山市清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全市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821.6万千瓦。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其中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33.2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69.4千米;伊洛瓦底江为中缅国际河流,保山境内主要有其东源的两条支流瑞丽江(龙川江)和大盈江,瑞丽江(龙川江)保山境内干流河长 218.6公里,大盈江主要支流为南底河保山境内河长46.3公里和槟榔江保山境内64.1公里。保山市属云南省太阳能资源开发的较佳开发区,隆阳区为全省12个最佳开发区之一,太阳总辐射量水平分布特征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隆阳坝区、蒲缥、施甸坝区及以北为5800至589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的太阳能辐射高值区,腾冲、龙陵两县及昌宁县的东南、西南部为相对低值区,均为5500兆焦耳/平方米左右。保山市年平均风速在4.5m/s—9.5m/s左右,市域内除怒江、澜沧江两大河流(含支流)峡谷和坝区外的高海拔山地上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风能开发资源。保山地热资源丰富,大小温泉、沸泉群(点)317处,被誉为“世界温泉博物馆”,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99座保存完好的火山,是中国已知的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

【经济概况】2023年,保山市地区生产总值12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6.7亿元,比上年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77元,比上年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3元,比上年增长8.9%。

Baidu
map